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无基础疾病的肺真菌临床表现,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8月确诊为无基础疾病的肺真菌1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16例确诊患者主要是肺曲霉病(9例)和肺念珠菌(3例),分别占56.3%和18.7%,均无全身性疾病即原发病变的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呼吸困难;影像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斑片影、结节影或弥漫病变,容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16例患者中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12例,手术切除标本确诊2例。结论无基础疾病患者肺真菌以曲霉病和肺念珠菌为主,临床表现和影像改变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需及时行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真菌病 免疫功能 病理检查
  • 简介:1概述感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每年世界总死亡的25.5%,而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死亡约占感染性疾病的33.9%。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尤其肺炎发展至重症肺炎时除了具有呼吸系统症状外,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生物学指标 疾病评分系统
  • 简介:马尼菲青霉(Penicilliummarneffei,PM)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对人和动物致病的青霉。PM为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AID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继发感染,引起播散性马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PSM),表现为咳嗽、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等。其流行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泰国、东南亚地区及我国南方地区都有PSM发生。

  • 标签: 艾滋病 马尼菲青霉 败血症
  • 简介:目的了解累及肺部的播散性隐球菌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累及肺部的播散性隐球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呼吸系统为首发症状2例,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4例,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3例患者具有基础疾病史,1例患者有鸽粪接触史。2例无基础疾病者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的症状,而无呼吸系统症状,常规影像检查发现孤立性肺结节;3例有基础疾病者肺部影像呈肺炎样表现,均有呼吸系统症状;2例学龄前儿童肺部影像呈弥漫性改变,但亦无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6例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累及肺部的播散性隐球菌的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治疗。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感染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例血液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确诊(proven)1例、拟诊(probable)8例、疑似(possible)3例,分别给予氟康唑、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121服胶囊或伏立康唑治疗,并同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高白细胞。治疗后确诊组1例死亡、拟诊组8例死亡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疑似组3例中死亡、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各1例,总病死率为41.7%。结论血液合并IFD病死率高,在治疗IFD的同时,应用G-CSF对于血液病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者,及早配合抗真菌药物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治疗
  • 简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影响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漏诊或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等。在以往的报道中,肾病综合征并发此症发病率较低,而本病例中同时在患者的腹腔脓肿切口脓性分泌物、全血以及脑脊液中检出新生隐球菌更实属少见,报道如下。

  • 标签: 播散性新生隐球菌病 肾病综合征 腹腔脓肿
  • 简介:随着细菌耐药性日益加剧,传统四环素类药物,诸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omadacycline是一种新型9-氨甲基环素类药物(PTK0796),为米诺环素基础上进行化学基团修饰后得到的半合成化合物,目前正处于三期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 标签: 四环素类药物 药效学 体内外 米诺环素 细菌耐药性
  • 简介:头孢比普作为广谱头孢菌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所致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cSSSI)的疗效不逊于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的联合用药方案。该临床试验分析了头孢比普治疗cSSSI的疗效与T〉MIC的百分比(游离血药浓度超过MIC持续的时间占给药间隔时间百分比)的关系。该项研究中309例革兰阳性菌和(或)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接受头孢比普治疗,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感染 广谱头孢菌素 复杂性 药效学模型 治疗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足部溃疡感染病原菌的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治疗的120例糖尿足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糖尿足部溃疡感染的38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未发生溃疡感染的82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分析糖尿足部溃疡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影响感染相火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38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革兰阳性菌22株,占51.2%;革兰阴性菌18株,占41.9%;真菌3株,占7.0%。位居前3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均为7侏,各占1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血管并发症、合并视网膜病变、溃疡数目〉2个、合并骨髓炎以及合并肾病等与感染密切相关(P〈O.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糖尿血管并发症以及溃疡数同、骨髓炎是糖尿足部溃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足部溃疡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以降低糖尿足部溃疡的感染率。

  • 标签: 糖尿病 足部溃疡 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唑第1天400mg/次,12h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mg/次,12h静脉滴注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10~15d后改为口服维持治疗,剂量200mg,每天2次,疗程4~12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平均退热时间为4.5d,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用药,或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补救治疗。

  • 标签: 血液病 曲霉 伏立康唑
  • 简介:目的了解血液科病房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21株病原微生物,其中革兰阴性菌47.2%,革兰阳性菌45.7%,真菌7.1%。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4株、大肠埃希菌88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和肠球菌属34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率分别为40.4%和63.4%。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9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8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敏感率〉90%,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7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均〉90%。MRCNS检出率为82.5%。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8株。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主要致病菌,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较为敏感。这对临床经验性用药具有很大指导作用。

  • 标签: 血液病 血培养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和食管念珠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或食管念珠菌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mg,首日采用70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mg,疗程至少7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60例,食管念珠菌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和食管念珠菌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和食管念珠菌

  • 标签: 卡泊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病 安全性 耐受性 疗效
  • 简介:泊沙康唑是体内与体外均有抗真菌作用的广谱三唑类药物。本品已用于治疗难治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并用于中性粒细胞减低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合并排斥反应患者中预防真菌感染。在美国本品已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曲霉和念珠菌感染。

  • 标签: 泊沙康唑 健康受试者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药动学 混悬剂 口服
  • 简介:利奈唑胺为全合成嚼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抗菌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良好抗菌作用。文献报道该药在人体非炎性房水中穿透性良好,但其对玻璃体穿透性的资料则甚少。本文作者研究了利奈唑胺全身给药后在人体非炎性玻璃体中的穿透性。该研究在24例接受玻璃体摘除术患者中进行。

  • 标签: 利奈唑胺 全身给药 玻璃体 非炎性 药动学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第十六期“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前者负责学术安排,后者负责会务等,现报名已经开始。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教授讲授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的新进展;中国细菌耐药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的实验室检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师的沟通要求;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和CLSI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学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本研究对2013年4月10—23日收治于浙江一所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12例甲型流感(H7N9)患者(6例存活,6例死亡),系统分析其临床特征、病毒特点和死亡病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死亡病例中发生医院细菌感染者较存活者更多(死亡患者中5例发生医院感染,存活患者则仅3例)。死亡患者中,4例发生菌血症;而存活患者中,2例发生菌血症。

  • 标签: 甲型流感 H7N9 存活患者 菌血症 组织病理学改变 细菌感染者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199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IE患者进行血培养,分析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术前血培养及术中赘生物细菌培养总阳性率23.3%(17/73)。感染细菌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葡菌、肠球菌和口腔链球菌。结论CHD合并IE病原菌菌种呈现多样化趋势,积极加强对IE患者的血培养检查和药敏试验极为重要。传统的经验性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的观念需要改变。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学 抗生素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17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感染性疾病原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暨第3届临床微生物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4月10—12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的临床微生物学家、药理学家和抗感染专家授课。完成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具体信息可登陆网站www.cjic.com.cn浏览。现已接受报名。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医学教育 病原学诊断 考核合格者 感染性疾病 Ⅰ类学分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卫生部艾滋临床专家工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病毒性肝炎和艾滋实验室诊断与临床高峰论坛”拟定于2012年4月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从事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研究及应用的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并报告“艾滋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成果。集中分析我国病毒性肝炎和艾滋诊断治疗的现状,交流最新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预防 病毒性肝炎 实验室诊断 高峰论坛 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