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课题通过对68例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侵袭真菌感染(IFI)患者的调研,对伊曲康唑注射液在治疗EICU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价。按制定的入组条件,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EICU2013年2月–2015年2月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I患者进行筛选。使用回顾分析法对符合条件者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范围为35–90岁(平均年龄为(75.1±11.1)岁),包括36名男性和32名女性患者。全部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60.3%,其中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I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3.3%、59.5%、65.2%,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有11例(16.2%)出现与伊曲康唑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肝功能受损及低血钾。伊曲康唑治疗EICU患者IFI疗效确切、安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肝肾功能及各生化指标,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伊曲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疗效 安全性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广泛型侵袭牙周炎患者继发院内口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度广泛型侵袭牙周炎患者继发院内口腔感染患者64例临床资料完整资料,对其感染病原菌的类别及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并收集病原菌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数据,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结果:病原菌主要表现为真菌类白假丝酵母菌,株数72例,比例占真菌数的92.3%;细菌类主要表现为黑色素普氏菌16例,比例为34.8%,且都为厌氧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真菌与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一致,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90%,对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80%,对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重度广泛型侵袭牙周炎患者继发院内口腔感染问题日趋严重,加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院内口腔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报道11例垂体脓肿,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11例垂体脓肿均行手术治疗,8例经鼻蝶入路,2例经翼点入路,1例经额下入路。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诊未见复发。结论垂体脓肿早期明确诊断后,最佳选择为经鼻蝶手术治疗。

  • 标签: 脓肿 垂体 手术 脑部 影像学
  • 简介:目的:评价氟康唑液鼻腔冲洗对内窥镜下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非侵袭真菌鼻窦炎患者92例,将其分为氟康唑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氟康唑组患者于鼻内窥镜术后给予0.2%氟康唑液冲洗,对照组则给予0.9%氯化钠液冲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术后鼻腔黏膜上皮的变化。结果:用药后,氟康唑组患者无干酪样物及脓分泌物,4例患者出现窦口堵塞,4例子黏膜水肿息肉样病变;经光镜检查示氟康唑组患者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以及黏膜下腺体、杯状细胞增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氟康唑液鼻腔冲洗可有效减少内窥镜下非侵袭真菌鼻窦炎术后残留真菌,促进术后黏膜恢复,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 标签: 氟康唑 鼻腔冲洗 鼻窦炎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pulmonaryinflamnatorypseudotumor,PI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供诊断依据,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6例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肺癌相混淆。结论炎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 标签: 肺炎性假瘤 临床 诊断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肾移植后深部真菌感染少见,诊疗棘手。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肾移植术后侵袭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并改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统计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病例资料。按入选标准筛选出诊断为IPFI的病例21例,设为IPFI组。并从同期术后发生细菌性肺炎以及正常肾移植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分为IPFI组、细菌性肺炎组、正常组。摘取并分析年龄、性别、免疫抑制方案、抗真菌药物方案、转归等指标。探讨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 入选病例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为44.76±8.52岁。6例(29%)为拟诊,4例(19.0%)为临床诊断,11例(52%)为确诊。发生率为7.42%,死亡率4.76%,治愈20例。病原学分布:根据痰及BALF培养共分离出真菌菌株16株,白色假丝念珠菌7株(43.8%),曲霉菌4株(25.0%),克柔念珠菌3株(18.8%)、高里假丝酵母菌1株(6.25%)、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6.25%)。免疫抑制维持方案:IPFI组感染前2周FK506血药浓度为(8.24±2.07)ng/ml,感染时FK506血药浓度为(10.0±1.90)ng/ml,感染控制后FK506血药浓度为(7.95±2.41)ng/ml。正常组FK506血药浓度为(8.63±2.20)ng/ml。IPFI组感染时FK506血药浓度与正常组FK506血药浓度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肺部感染,肾移植,免疫抑制剂。
  • 简介:目的:比较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治疗侵袭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9月-2011年8月入住呼吸科并诊断为IPFI的患者病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身体体征和临床表现的变化过程及不良反应,比较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卡泊芬净组36例,有效率为58_3%,伊曲康唑组31例,有效率为3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泊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和54.8%;卡泊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因毒性反应停药的病例数分剐为0例和4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侵袭肺部真菌感染时,卡泊芬净比伊曲康唑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需合理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卡泊芬净 伊曲康唑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成熟卵巢畸胎的CT征象,提高CT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15个卵巢成熟畸胎的CT表现。结果12个病例共15个成熟卵巢畸胎。15个病灶全部为囊,其中单房6个(40%),双房或多房9个(60%),病灶最小13cm×15cm.最大22cm×31cm。15个病灶均发现含有脂肪密度组织,其中有6个囊内为均匀的脂肪密度组织,1个囊壁上有脂肪滴。8个囊内为脂肪及混合软组织密度,其中5个有脂-液平面。5个显示有头结节灶。7个有钙化影,位于囊壁或头结部。1个病灶壁有出血灶。结论成熟卵巢畸胎有特殊的CT征象,CT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价值。个别病灶内脂肪密度组织很少,诊断时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成熟性卵巢畸胎瘤 CT征象 影像学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症状
  • 简介:目的:评价伏立康唑对患儿白血病伴侵袭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白血病伴有侵袭肺部真菌感染患儿30例,患儿经诊断为白血病伴有侵袭肺部真菌感染后给予伏立康唑治疗,临床症状较轻的患儿给予口服伏立康唑治疗,临床症状较重的患儿给予伏立康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3月不等;评价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0例患儿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5.33%,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具有良好的难受。结论:采用伏立康唑治疗儿童白血病侵袭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较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

  • 标签: 伏立康唑 儿童 白血病 侵袭性 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病侵袭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病侵袭真菌感染患者40例,入组时间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随机将患者分为20例参照组(两霉素B治疗)与20例研究组(伏立康唑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发现,研究组显著较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病侵袭真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缩短用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疗效显著。

  • 标签: 伏立康唑 真菌感染 血液病
  • 简介:1例19岁男性肺结核患者因大咯血入院。入院当日血电解质检查示钾3.5mmol/L、钠137mmol/L、氯104mmol/L。给予其甲磺酸酚妥拉明20mg、垂体后叶素24U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中以5ml/h速度每日持续静脉泵入,同时给予抗结核治疗(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入院第5天患者出现乏力、头痛,血电解质检查示钾3.1mmol/L、钠122mmol/L、氯88mmol/L、磷0.65mmol/L。垂体后叶素减量至18U,1次/12h,同时补充电解质,其他药物维持不变。第6天检查示血钾2.8mmol/L、钠117mmol/L、氯83mmol/L、磷0.54mmol/L、钙1.99mmol/L。停用垂体后叶素,补充电解质。入院第10天,患者电解质恢复正常:钾4.3mmol/L、钠136mmol/L、氯101mmol/L、钙2.17mmol/L、磷0.82mmol/L。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水电解质失调
  • 作者: 黄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1-08-16
  •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2021年 第24卷 第S2期
  • 机构: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 安顺561000
  • 简介:目的:研究垂体后叶素和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疗效和安全对比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56例为参考对象,并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输液,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从而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有效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其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对其实行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6.76±8.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38±5.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100.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65.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与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SAS评分(41.34±6.26)分与SDS评分(56.63±7.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55.39±5.27)分与SDS评分(68.51±6.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疗效和安全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有着很大的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有效也较常规的治疗模式有着很大的提高,从而促进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改善病情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康复治疗;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观察和了解颅脑损伤后下丘脑垂体功能情况,分析和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素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对象,1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通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的垂体前叶激素、甲状腺功能和生殖激素的改变情况,根据患者的GCS评分分析颅脑创伤严重程度与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程度不同患者血清中COR、T3和ACT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TSH水平表现为颅脑损伤越重,TSH水平越低,轻型、中型和重型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脑创伤患者通过监测其下丘脑垂体释放激素的改变情况可作为观察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颅脑创伤 下丘脑垂体功能 激素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侵袭肺曲霉菌感染病人的药物治疗,探讨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侵袭肺曲霉菌重症感染病人的治疗过程,协助临床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主要药物治疗实施药学服务。结果:肺曲霉菌病诊断一确立,临床药师建议立即应用伏立康唑等药物治疗。经合理、积极的治疗后,病人体温、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显好转,两肺炎症病灶较前显著吸收,痰培养曲霉菌转为阴性,转当地医院治疗。伏立康唑应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药师对病人提供了良好的药学服务。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制定抗真菌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开展药学服务,有利于保证治疗的安全与有效

  • 标签: 肺曲霉病 侵袭性 伏立康唑 药物疗法 药学服务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和晚期肝纤维化患者是进展至终末期肝病的极高危患者。我们构建并验证了一个评分系统.它由常规检查和容易获取的临床实验室数据组成.可以帮助区分有或无晚期肝纤维化NAFLD患者。总共733例患者纳入试验.肝活检均确诊为NAFLD。被分成两组用来构建(n=480)和验证(n=253)评分系统。研究采用多变量模型分析患者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和实验室数据,

  • 标签: 肝纤维化患者 NAFLD 评分系统 非侵袭性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实验室数据
  • 简介:腹膜后疾病如炎症、结核所致纤维化导致梗阻肾病,曾有报道,但腹膜后恶性淋巴包绕输尿管,导致梗阻肾病、肾功能衰竭者鲜见报告,本文报告腹膜后恶性淋巴导致梗阻肾病1例: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8年,高血压5年,持续腰痛伴乏力1月,4天前出现尿闭。于1993年4月9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检查:BP24/22kPa,贫血浮肿貌,双肾区叩痛,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肾功能衰竭者 致纤维化 持续性腰痛 肾区叩痛 特殊病史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27岁,因多汗、阵发性心悸伴血压升高1年于2004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后监测血压波动于160~260mmHg,VMA显著高于正常,测定值为173.5ummol/24h尿(政党值范围15.7~88.5ummol/24h尿).

  • 标签: 腹膜后 副神经节瘤 入院 血压升高 占位性病变 多汗
  • 简介:目的:探析胃间质采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胃间质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胃间质患者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选择10nmol·L-1芬太尼作用于鼻咽癌细胞系CNE2和HONE1,研究芬太尼对鼻咽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鼻咽癌细胞系CNE2和HONE1,选择10nmol·L-1芬太尼分别作用于鼻咽癌细胞系30min和1h,Westernblot检测p-Src和Src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构建Src过表达质粒,转染鼻咽癌细胞系,观察鼻咽癌细胞形态,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10nmol·L-1芬太尼处理鼻咽癌细胞CNE2和HONE148h后,细胞呈现出类间质向上皮转化的形态特征,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芬太尼处理组的鼻咽癌细胞其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应用芬太尼分别处理鼻咽癌细胞30min和1h后,p-Src水平显著下调;此外,与转染空载体质粒的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rc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而在过表达Src的细胞中同时联合芬太尼处理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没有被抑制。结论芬太尼可能通过抑制Src通路活化抑制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

  • 标签: 鼻咽肿瘤 芬太尼 src族激酶类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