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干扰素α对白血病Raji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aji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F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干扰素α可显著的降低Raji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干扰素α能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调亡,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干扰素Α RAJI细胞 生长抑制作用 细胞凋亡 端粒酶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PS通过调节趋化因子12的受体对裸鼠胆管癌移植瘤杀伤效应。方法皮下接种QBC939建立裸鼠胆管癌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LPS,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抑制LPS导致的炎症反应,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描绘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测量体积大小。结果对照组全部接种部位均有移植瘤生成,且肿瘤体积大,成瘤率为100%(8/8);试验组成瘤率为87.5%(7/8),移植瘤生长缓慢,瘤体小。经过28天的治疗,试验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于接种细胞后12天触及肿瘤,而试验组平均为15天,且生长较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结论LPS可明显抑制裸鼠胆管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胆管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 标签: 胆管癌 CXCR4 脂多糖 基因治疗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 T7 肽抑制肝癌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 方法: 1 .建立 HepG 2 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 T7 肽 (4.4mg/kg/d) 组, 5-FU(20 mg/kg) 组,每组 10 只 , 连续干预 19 天 , 观察 T7 肽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 CD34 蛋白水平表达 。 结果: 5-FU 组, T7 肽组与对照组肿瘤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个给药组 IR 分别为 52.1% 、 36.6% 。对照组、 5-FU 组、 T7 肽组的 MVD 计数分别为 8.4±1.8 、 4.0±1.2 、 5.9±1.4 。 T7 肽组 MVD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T7 肽可抑制 HepG 2 肝癌组织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肝癌的生长,降低肿瘤重量和体积。

  • 标签: T7 肽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妇科再造丸色素沉着酪氨酸酶,结果妇科再造丸各剂量组均能抑制体外酪氨酸酶活性,加1ml不同浓度的妇科再造丸与100μl酪氨酸酶

  • 标签: 丸体外 体外酪氨酸酶 再造
  • 简介: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向内膜移行和过度增殖,导致内膜增厚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彤术(PTCA)后再狭窄形成的中心环节。本文用Fismhman空气干燥法建立的大鼠动脉橱伤模型观察了水蛭粗提物对动脉损伤l后1内暖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蛭粗提物8g/kg.dX16ig能抑制实验性动脉内膜增生。

  • 标签: 动脉内膜增生 实验性 水蛭 抑制作用 中膜平滑肌细胞 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MT-GAG对HgCl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率减少的百分数,考察其稳定性和活性。方法用新鲜兔全血制备红细胞悬液,在使红细胞全部溶血的Hg离子环境中加入不同受热时间的MT、MT-GAG溶液,测定417nm下的吸光值。结果MT-GAG在105℃受热30分钟时溶血率减少的百分数HMT≥77%。结论MT-GAG比MT可耐受更长的受热时间,对HgCl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MT MT-GAG 红细胞溶血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Avastin与Lucenti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研究相同浓度Avastin与Lucentis对HUVEC增殖作用的差异;Transwell小室检测相同浓度Avastin与Lucentis对HUVEC迁移作用的差异。结果:MTT比色法显示,各浓度Avastin组、Lucentis组与对照组相比,吸光度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浓度Avastin组与Lucentis组吸光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Transwell分析方法显示,各浓度Avastin组、Lucentis组与对照组相比,HUVEC迁移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浓度Avastin组与Lucentis组HUVEC细胞迁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vastin与Lueentis均可以抑制HUVEC增殖和迁移: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对HUVE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Avastin与Lucentis在体外实验中对HUVE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

  • 标签: AVASTIN LUCENTIS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新生血管
  • 简介:目的建立丙烯酰胺(AcA)生成的水相模型,研究非还原性糖对其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AcA的形成机理用天门冬酰胺和葡萄糖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高含量的AcA,添加3种还原性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和5种非还原性糖(木糖醇、甘露醇、海藻糖、蔗糖、山梨醇)研究抑制效果。结果确定了生成AcA的最佳条件为0.1mmol天门冬酰胺(0.015g)、0.1mmol葡萄糖(0、020g)、蒸馏水(10μl)于干燥箱中160℃反应30min。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对AcA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43%、16%、6%,海藻糖对AcA的抑制率为60%。结论非还原性糖中除蔗糖外都对AcA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海藻糖和甘露醇是最佳抑制性添加剂。

  • 标签: 丙烯酰胺 非还原性糖 模型 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情况。方法20μmol/ml,40μmol/ml,60μmol/ml,80μmol/ml,100μmol/ml浓度的大黄素溶液作用于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48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荧光染色进一步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随着大黄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升高,细胞的增殖能力随之下降,AO/EB染色观察到,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高,处于晚期凋亡的细胞随之增多。结论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 标签: 大黄素 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 抑制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47-01
  • 简介:摘要:数学是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很多影响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数学焦虑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造成抑制,引起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为了能够对这一研究进行实地论证,笔者对此展开了深入地探讨与思考。

  • 标签: 数学焦虑 数学学习 自我效能感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土贝母冷浸液对HepG22.2.15细胞的毒性及其分泌的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受试药物对细胞的毒性,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土贝母冷浸液低于32?g/mL浓度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16?g/mL和8?g/mL的土贝母冷浸液对HepG2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均有抑制作用,对HBeAg的作用强于对HBsAg的作用抑制作用在2d时效果最好且抑制率高于阳性药物对照拉米夫定组,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反而减弱。结论土贝母冷浸液对HepG2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HepG22.2.15细胞 土贝母
  • 简介: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在3%~14%[1~3],以50%和90%Hp菌株的生长被抑制为该药物的50%最低抑菌浓度(MIC50)和90%最低抑菌浓度(MIC90),本实验选用中药胃复春片对Hp的体外试验

  • 标签: 复春 实验研究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汉麻、亚麻和苎麻对须癣毛癣菌生长的影响,探讨麻类织物对浅部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振荡法。将3种麻类织物分别与须癣毛癣菌混合培养,对照组为棉布组,3d后分别取培养液稀释5倍后涂布培养皿,计算各自的菌落数和抑菌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类织物组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棉布组(P〈0.01),3种麻类织物对须癣毛癣菌的抑菌率均高于60%,但3种麻类织物的抑菌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3种麻类织物均可显著抑制须癣毛癣菌的生长,麻类织物有可能用来预防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足癣、股癣等浅部真菌病。

  • 标签: 汉麻 亚麻 苎麻 须癣毛癣菌 振荡法
  • 作者: 陈祖涵 方泽鸿 王彦峰 叶啟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13
  • 简介:摘要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组织缺损后,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结果。瘢痕形成处可出现瘙痒、疼痛、挛缩、运动障碍,并影响患者外观。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存在患者依从性低、不良反应多、效果不明确等弊端。近年研究发现,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能够减缓机体多种纤维化进程,通过调节胶原代谢等多种途径抑制瘢痕形成。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瘢痕 甲壳素 壳聚糖 衍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狂犬病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以狂犬病病毒动物攻毒标准株CVS-11为模式病毒,针对狂犬病病毒感染周期,建立白藜芦醇处理下的CVS-11和BHK-21细胞组成的感染模型,通过直接免疫荧光、细胞荧光灶转化等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狂犬病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不影响细胞生长的条件下,随着浓度的增加,白藜芦醇可阻滞病毒的吸附、干扰病毒进入细胞并抑制病毒的增殖,抑制率最高可达约95%。另外,白藜芦醇与病毒共孵育的结果显示,40 μmol/L的白藜芦醇可直接杀灭病毒。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抑制狂犬病病毒活力的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

  • 标签: CVS-11 白藜芦醇 病毒抑制效应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分泌exosomes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用TGF-β1和IL-10诱导从C57BL/6小鼠骨髓来源产生rDC,负载DBA/2小鼠来源的抗原,应用流式检测rDC表型。采用超速离心结合膜超滤的方法分离纯化rDC分泌的exosomes,电镜检测exosomes形态。在以DBA/2小鼠为受鼠,C57BL/6小鼠为供鼠的急性GVHD模型中,尾静脉注射rDC分泌的exosomes,观察受鼠急性GVHD症状的改变。结果rDC的I—A/I—E(MHC一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量均比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低,其分泌的exosomes为直径小于100nm的小囊泡。在小鼠急性GVHD模型中,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0、7、14d静脉注射rDex(15μg/只)治疗的小鼠,GVHD表现较对照组症状轻,生存期较长,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静脉注射rDex30pg/只的治疗效果好。结论rDC分泌的exosomes能够提高GVHD小鼠生存率,可应用于治疗急性GVHD。

  • 标签: 调节性DC EXOSOMES 移植物抗宿主病 免疫耐受
  • 简介:采用Simon效应研究范式.以阿拉伯数字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分别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数字的空间位置、颜色和大小.系统考察Simon效应、空间一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加工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三个实验中,不管采用何种判断标准.被试总是对左侧的数字按左键反应更快,对右侧的数字按右键反应更快。数字加工中出现Simon效应:而对不同大小的数字按左键和按右键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数字加工中均未出现SNARC效应。(2)Simon效应和SNARC效应不同质,两者的加工机制也互不相同,而且Simon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3)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相比,Simon效应相对更稳固,SNARC效应则相对更灵活,易受知觉信息变化的影响。

  • 标签: SIMON效应 SNARC效应 空间表征 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12眼,采用角膜缝线法制备兔CNV模型,其中两组分别以浓度为10μg/ml、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点眼,4次/d,连续19d,并以生理盐水点眼作对照.CNV生长面积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μg/ml、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实验组自第7d开始CNV平均生长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CNV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新生血管明显稀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炎性细胞成分及浸润程度相似.结论浓度10μg/ml、50μg/mlml重组内皮抑素具有明显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而无毒副作用,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重组内皮抑素 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 组织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