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疆南疆地区农村基层是反恐维稳的第一现场,是防范暴恐活动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应完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共享机制,完善反恐应急机制、加快群防群治的基层群众参与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以尽快健全农村基层反恐维稳机制。

  • 标签: 新疆南疆地区 基层 反恐维稳 机制
  • 简介:清朝统一新疆后,为了解决驻疆部队和军政官员的生活及经费问题,按照准噶尔汗国的传统,规定向维吾尔人聚居的南疆和伊犁地区征收一系列杂税。本文根据有关的研究信息,重点探讨了当时清朝向南疆地区征收的粮食税。

  • 标签: 清朝初期 南疆 粮食税
  • 简介:摘要:日光温室虽然给农民的甜瓜种植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它有一定的自动化设施,对农民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农民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立体甜瓜栽培技术,还要研究日光温室,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甜瓜产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南疆日光温室甜瓜的栽培技术。

  • 标签: 日光温室 甜瓜 栽培技术 要点
  • 简介:摘要:南疆沙漠地区气候干燥,导致部分汗潜手印通过常规方法和配方无法正常显现,结合南疆经济和现实条件,通过改进和调整,选择快速、简单、方便的汗潜手印显现方法。

  • 标签: 汗潜手印 光学显现 物理显现 502胶化学显现
  • 简介:摘要利用甘德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17年气温降水量的数据资料,采用平均、统计分析、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了甘德县1978~2017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甘德县1978~2017年,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0.443℃/10年),且升温态势明显,各季的气温上升幅度不同,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夏季次之,秋季第三,春季增温相对较弱一些;(2)甘德县1978~2017年,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水量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冬季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夏、秋季则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 标签: 甘德县 气温 降水量 特征分析
  • 简介:利用东北地区162个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对CCSM4模式的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预估了2021—2050年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CCSM4模式长期历史气候模拟实验模拟的1961—2005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值能较好地再现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形态,但气温模拟值比观测偏低,91.4%站点误差在1.5℃以内;降水中心比观测略偏北,全区平均偏多35.18mm。2021—2050年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高纬度地区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低纬度地区,与基准年相比,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区分别偏高6.00℃、5.86℃和6.42℃。年降水量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形态,降水大值中心出现在东南部吉林与辽宁交界处,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区分别偏多15.2%、3.1%和2.0%。

  • 标签: CCSM4 气温 降水 评估 预估
  • 简介:摘要:分析本年度的气温降水和历史气温资料,以农业气象学、小麦栽培学等知识,探讨其对开封市小麦生长期的影响。建立数据库,采用滑动平均等实现气温与小麦生长期的相关分析, 2018年开封市小麦各发育期内气温比历年平均值偏高,总的来讲气温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除越冬期外,其他时段降水不能满足小麦生长的需水量。随着气候变暖, 1月份气温不断升高,约三十年前本地以种植半冬性小麦品种为主转向种植弱冬性小麦品种为主,近年来有向种植春性小麦品种为主的变化趋势。

  • 标签: 气温 降水 小麦 生长 影响
  • 简介: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逐日气温降水量插值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距平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区1961~2010年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0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区年平均气温累计上升1.85℃,倾向率为0.037℃/a;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研究区进入显著升温期;研究区年降水量累计下降121.42mm,占同期年降水量的19.9%,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强降水日数和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显著减少,但极端降水频率与强度总体上保持稳定。1961~2010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湿地区气候以年平均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减少为主要特征;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下垫面变化是其重要的驱动因素;暖干化气候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变化特征 黄河三角洲湿地
  • 简介:采用1951-2003年26个气象台站的夏季气温资料对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主要经历了冷期、相对正常期和暖期3个阶段,夏季升温趋势达到0.15℃/10a。远超过全球、北半球、东北亚夏季的增暖程度。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一方面表现在夏季变暖、平均气温升高;另一方面表现在夏季气温变率加大;第三。气候变暖使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明显减少、异常高温气候明显增多,但在变暖形势下局部发生低温冷害的现象仍然存在。

  • 标签: 东北地区 夏季气温 气候变暖 低温冷害
  • 简介:使用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南方涛动指数和招远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常规观测资料,对1981—2010年ENSO事件与气温的影响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SO事件强度呈现剧烈起伏波动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呈现在波动中明显上升的趋势,冬季最为显著。ENSO事件的强度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春季气温和ENSO强度两者间呈正相关特征,暖事件年的前一年,气温明显偏低,暖事件年气温升高明显:夏季气温和ENSO事件强度主要呈正相关特征,但90年代末期后,气温和事件强度呈负相关特性:在秋季暖事件年气温偏低,冷事件年气温偏高;冬季气温与ENSO事件强度呈明显正相关特性,中等强度的ENso事件对冬季气温的影响更大。

  • 标签: 冷事件 暖事件 ENSO事件强度 相关分析
  • 简介:宣恩地处长江中上游,具有山地、水系、气候等方面的区位特殊性,利用1959~200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宣恩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平均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表明,近51a来宣恩平均温度(除冬季)1980年代中期前降温,后增温,冬季呈持续增温趋势。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相似,不同的是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增温幅度要大于平均温度。不同于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呈持续升高趋势。年平均日较差先减小后增加,冬、夏季日较差减小,而春、秋季却呈增加趋势。分析认为,小城镇的增温现象不可忽视,宣恩最低温度变化受人为影响更加显著。

  • 标签: 山地 温度变化 MANN-KENDALL法 湖北宣恩
  • 简介:利用玉树地区1957-2007年的逐月气温资料用气候均值和均方差方法计算了线性趋势系数,并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对玉树地区近50年来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气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秋季、春季气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23℃/10年的速度升温,高于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系数为0.16℃/10年。

  • 标签: 玉树地区 气温50年 变化分析
  • 简介:初步研究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穆斯林的人格特征,采用维语版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和巴州地区的4677名维吾尔族穆斯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南疆四地州男性维吾尔族穆斯林的16PF测试结果与全国男性成人常模相比,除了在自律性因子上没有差异外,在其他因子上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全国女性成人常模相比,南疆地区女性维吾尔族穆斯林除了在世故性和敏感性两个因子上没有差异外,在其他因子上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南疆维吾尔族穆斯林表现出的人格特质是高乐群性、高稳定性、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幻想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和低聪慧性、低有恒性、低怀疑性、低实验性和低独立性。另外,南疆维吾尔族穆斯林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了性别、婚姻、年龄、文化程度和来源地上的差异性。

  • 标签: 新疆南疆 维吾尔族穆斯林 人格特征
  • 简介:采用东海黑湖主流段长时间序列的实测温盐资料,研究了东海黑潮上层温度、上层盐度的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和地面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内,东海黑潮上层海温呈上升趋势,而上层盐度略呈下降趋势。东海黑潮上层海温和我国东部地面气温的关系在冬季十分密切,呈现出大面积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冬季南下冷空气的整体降温作用有关。夏季,长江中下游江水的增多致使大量长江冲淡水入海,导致黑潮上层水盐度下降,此时东海黑潮上层盐度与我国大陆东部降水呈负相关。

  • 标签: 东海 黑潮 气候 中国东部
  • 简介:统计分析了通辽市近百年以来的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阶段性和周期。结果表明:(1)通辽市近百年来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都呈上升趋势;(2)通辽市年、冬季、5—9月均温的阶段性明显;(3)通辽年均温的功率谱有两个谱峰值分别对应30年和准2年的周期,并且超过0.05的信度水平;(4)通辽市年降水量在20世纪初至50年代初为波动阶段,5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减少;(5)通辽市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 标签: 气候变化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1971-2020年西平县气象局近五十年气温降水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常规的线性趋势法对西平县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展开分析,并阐述西平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显示:近五十年西平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增暖变化趋势,三者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速率最大;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西平县主要以偏冷年份为主,20世纪90年中期至21世纪以来主要以偏暖年份为主。近五十年西平县来各个季节的平均温度均表现为升温变化态势,同平均温度年变化态势相符,四个季节增温趋势均比较显著,尤其是春季增幅最大。近五十年来西平县降水量总的来说均表现为下降的变化趋势,降水量下降速率为-18.539mm/10a。西平县气候变暖加剧,降水量年际间波动起伏较大,会导致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农业气象灾害频发,暖冬的出现还导致农业病虫害出现概率较高,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 标签: 西平县 气温 降水 变化趋势 农业 影响
  • 简介:2004年夏季,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继2003年遭遇高温干旱后,2004年夏季又遭遇严重的大范围高温干旱.梅雨期雨季不明显,梅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属不典型的梅雨年.夏季共遭受4次热带风暴影响,其中第14号台风"云娜"给浙江省造成严重损失.热带风暴影响带来的强降水,以及通过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但浙西与浙北干旱仍较严重.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也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 标签: 台风 热带风暴 强降水 气温 梅雨期 梅汛期
  • 简介:前言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气象台站稀少,降水情况不明。这里我们用该地区23个气象站、30个水文站、2个林业站和林区增设的两个气象哨(为期一年)的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推算该地区降水资料地区降水分布。一、基本概况子午岭绵亘于黄土高原的陕甘边境,位于107°51′-109°30′E,35°10′-36°50′N。

  • 标签: 子午岭林区 降水分布 气象台站 林业站 降水资源 森林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