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近年来隐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隐性听力损失的发生早于永久性听阈位移,可更早地发现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伤,对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隐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噪声导致隐性听力损失的发病机制、隐性听力损失的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隐性听力损失在职业健康监护中的意义,为今后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噪声作业劳动者的听力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失 职业健康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听力损失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在天津市某两所中学随机抽取7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中学生听力损失情况,并进行纯音测听,量表评估。结果完成问卷调查者756人,存在听力损失者41人(5.42%),其中噪声性听力损失者29人(3.8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习压力、睡眠、手机耳机、手机耳机音量、每天持续使用耳机时间是中学生听力损失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机耳机是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耳机对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害较大,应加强噪声防护的宣教,提高中学生听力保健意识,以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失 中学生 预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SLE与听力损失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关键词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由作者独立提取资料并对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1 6.0统计软件对听力损失患病率、纯音听力测量(PTA)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对纳入的研究行漏斗图分析和Begg′s检验以检测发表偏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观察性研究11项,Begg′s检验显示该研究无明显的发表偏倚。SLE患者听力损失患病率为26.5%,主要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狼疮组听力损失患病率高于对照组(OR=4.22),PTA平均阈值在250 Hz[MD=3.31,95%CI(1.03,5.60),Z=2.85,P<0.01],2 000 Hz[MD=3.44,95%CI(0.64,6.24),Z=2.41,P=0.02],4 000 Hz[MD=3.15,95%CI(1.76,4.54),Z=3.74,P<0.01],6 000 Hz[MD=8.67,95%CI(4.61,12.72),Z=4.19,P<0.01],8 000 Hz[MD=5.99,95%CI(4.00,7.97),Z=5.91,P<0.01]时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6 000 Hz和8000 Hz时差值最为明显。SLE组中发生听力损失的患者补体、自身抗体、疾病活动度、病程、重要脏器损害及用药情况等与听力正常的患者进行比较,未发现听力损失与上述指标存在相关性。结论SLE患者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增高,多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主要影响高频听力,但相关危险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听力损失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汽车制造厂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3至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汽车制造厂2 647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个人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等)、耳疾史、爆震史、耳毒性药物接触史和职业性噪声接触史等进行问卷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2 647名工人个体噪声声级为75.0~92.0 dB(A),平均为(84.14±2.47)dB(A);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7.2%(456/2 64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噪声接触水平、糖尿病史、爆震史、吸烟和饮酒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30岁、吸烟和接触噪声是工人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汽车制造厂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吸烟和噪声均为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引导工人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觉丧失,高频 汽车制造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峰度指标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剂量-反应关系,探讨峰度在评价非稳态噪声所致NIHL中的作用。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择7个制造行业共1 869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工人进行基本资料的问卷调查、长时间个人噪声波形采集和纯音听阈测试。计算噪声能量指标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 h)、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和峰度结构指标。以噪声诱发永久性高频阈值位移(NIPTS346)和噪声诱发高频听力损失(HFNIHL)作为终点指标,控制CNE、LAeq,8 h、工龄、年龄和性别等因素,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分析峰度与NIHL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CNE<90 dB(A)·年和≥100 dB(A)·年时,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低和中等峰度(P<0.05)。LAeq,8 h<85、≥94 dB(A)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峰度(P<0.05);年龄<50岁、男性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低和中等峰度(P<0.05)。峰度与NIPTS346呈正相关(r=0.121,P<0.05),当CNE<100 dB(A)·年时,随峰度水平的增加HFNIHL检出率呈增加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度是HFNIHL的主要影响因素(OR=1.321)。结论峰度与噪声作业工人的HFNIHL检出率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噪声峰度是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听力损失 峰度 噪声,职业性 非稳态噪声 剂量-反应关系 等效声级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以来,听力损失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的评价量表大量问世,种类繁多,但临床应用上存在较大困扰。本文基于ICF框架,对目前应用较广的听力损失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的主要内容、心理测量学属性和特点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快速选择、规范化使用这些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7至2019年武汉市部分汽车制造业工人职业噪声接触及其听力损失情况。方法于2020年5月,采用横断面方法选择2017至2019年在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的部分汽车制造业工人3 94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并进行噪声检测和纯音听阈测试,而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听力损失率为3.24%(128/3 948),其中高频听力损失有101人,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有27人。既往有接触噪声工人听力损失患病率明显高于无既往接触噪声工人(12.10%、0.96%,P<0.05)。职业性噪声接触为<80 dB(A)、80~<85 dB(A)和≥85 dB(A)的工人听力损失率分别为1.83%、2.69%和5.09%;高频听力损失率分别为1.60%、2.05%和3.71%;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分别为0.23%、0.64%和1.38%;不同职业噪声接触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和噪声聋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防护用品与不使用防护用品汽车制造业工人听力损失率(2.88%、4.45%)和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0.46%、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职业噪声接触<80 dB(A)的工人比较,职业噪声接触≥85 dB(A)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3.16倍(OR=3.16,95%CI:1.44~6.95,P<0.05)。与使用听力防护用品的工人比较,不使用听力防护用品的工人听力损失(OR=1.96,95%CI:1.25~3.06,P<0.05)和职业性噪声聋(OR=3.46,95%CI:1.51~7.96,P<0.05)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汽车制造业工人听力损失发病风险与职业噪声接触和个体听力防护用品使用密切相关。良好的听力防护可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诱导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汽车制造业 职业噪声接触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听障儿童在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号刺激下失匹配负波(mismatchnegativity,MMN)的潜伏期和波幅发展特征。方法采用经典的Oddball范式,以1000Hz;Hz和bd/为标准刺激,1100Hz和/ba/为偏差刺激,分别对8例健听儿童和10N听障儿童进行测试。结果听障儿童的MMN潜伏期较健听儿童稍延长,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障儿童的MMN波幅较正常儿童明显要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对和声调对的MMN潜伏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波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MN可作为一种客观检查方法,为听障儿童的听觉康复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听障儿童 失匹配负波 前注意加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接触对汽车制造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于2018年4至7月以广州市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4 723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0.5、1.0、2.0、3.0、4.0和6.0 kHz的纯音听阈测试,分析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特征及其与噪声作业工龄的关系。结果噪声作业工人总体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9.8%(1 406/4 723);其中,双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1.2%(999/4 723),单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8.6%(407/4 723)。单侧听力损失中,右侧检出率高于左侧(P<0.05),尤其是6.0 kHz(P<0.001);语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1.9%(90/4 723),高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28.9%(1 366/4 723)。左侧和右侧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P<0.001),均以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最高。左侧0.5 kHz的听阈高于右侧相同频率听阈(P<0.05)。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且3.0、4.0和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噪声作业工人听阈提高以6.0 kHz较为明显,右侧较左侧易受损,噪声作业工龄与高频段听力损失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失 频率 工龄 剂量效应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治疗豚鼠爆震性听力损失的给药途径。方法将24只成年豚鼠经脉冲噪声(167dBSPL,间隔2s,80发)暴露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常规耳后切口,将浸透DEX的明胶海绵颗粒置于圆窗龛上。B组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鼓膜,穿刺后将浸透DEX的明胶海绵颗粒置于圆窗龛上。C组手术方法同A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爆震前,爆震后24h及治疗后3周检测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琥珀酸脱氢酶染色(succinicdehydrogenase,SDH)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结果ABR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3周A组和C组ABRclick反应阈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组和B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DH基底膜铺片观察3组毛细胞,见A组和B组毛细胞恢复均较C组好,但是A组恢复更佳。结论耳后径路和鼓膜直接穿刺给予DEX对豚鼠爆震性听力损失均有作用,前者效果明显。(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5-17)

  • 标签: 圆窗膜 耳后径路 鼓膜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ARHL)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听力损失原因。ARHL的发展是多因素的,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对于ARHL的病因、病理生理学、遗传学研究、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新治疗技术均有很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做一综述,并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老年性聋 耳蜗植入物 助听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oundBite™/品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通过牙齿上配戴微型骨振器将声信号直接传至健侧耳蜗)对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干预早期的听力改善情况,探讨该装置的应用前景。方法招募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人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9~66岁;纯音测听500、1 000、2 000、4 000 Hz四频率纯音平均听阈患耳≥70 dB HL,健耳平均听阈均≤30 dB HL。其中先天或自幼单耳失聪8例,突发性聋7例,梅尼埃病1例,听神经瘤术后1例,慢性中耳炎术后失聪1例。患者上颌后牙槽部位须至少一侧有连续两颗牙齿,以保证微型骨振器(称为口内机)的制作与日常佩戴。成效观测期限为配戴SoundBite™/品音®装置后的(30±7)d,未同时使用其他单侧聋干预装置。成效评估包括:应用TDH50P气导耳机测试患侧助听前后的纯音听阈;以“心爱飞扬”言语测听软件测试患耳在50、65 dB SPL声级下的单音节识别率;在声场中采用普通话版矩阵式语句(CMNmatrix)测试信噪不同方位下的信噪比识别阈(50% threshold of signal-to-noise ratio,SNR50),以反映患者头影效应、静噪效应及双耳加合效应;采用助听器效果缩略简表(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APHAB)、言语-空间-听音质量(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问卷来评价患者使用牙骨装置后的助听效果、空间言语感知等方面的改善程度。结果配戴SoundBite™/品音®装置30 d后,患侧助听听阈和单音节识别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01);声场中患侧扬声器播放语句而健侧播放稳态言语谱噪声时的SNR50下降幅度(反映头影效应)为(2.6±2.1)dB;而患者前方播放语句而患侧播放噪声时的SNR50(反映静噪效应)降幅则为(0.3±2.8)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前方同时播放语句和噪声时的SNR50下降幅度(反映加合效应)为(1.0±2.2)dB。APHAB的四个亚项中EC(交流便利)、RV(混响环境)、BN(嘈杂背景)三个亚项及整体得分均有显著提升(P值均<0.01);更能反映单侧聋交流困境的SSQ问卷中,事关空间听觉、言语识别及听音质量的得分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值均<0.05)。结论SoundBite™/品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干预早期成效表明,其能显著提升单侧聋患侧的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帮助患者克服在声场噪声环境下识别语句时的头影效应,改善空间听觉的主观感受和言语交流能力,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非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

  • 标签: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听觉丧失,单侧性 骨传导装置 噪声下言语识别 问卷
  • 简介:摘要非稳态噪声已成为工作场所主要噪声类型。与稳态噪声比较,非稳态噪声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听力损失。本文通过对非稳态噪声接触导致职业性听力损失的新形势、国际噪声接触评估标准概述和面临的新挑战以及非稳态噪声导致听力损失新证据等内容进行综述,为非稳态噪声导致职业性听力损失的未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工作场所 噪声,职业性 非稳态噪声 听力损失 耳蜗突触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男性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于2020年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广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暴露于噪声作业3 486名男性工人,经筛选最终选取2 608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检查、噪声接触水平检测及问卷调查,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应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关系。结果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4.20%(892/2 6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接噪工龄、噪声接触等效A声级、CNE、上班工作制及接触电磁辐射情况在两组工人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CNE、接触电磁辐射是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三班两倒工作班制相较于白班制是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23,P<0.01)。结论汽车制造企业噪声是接噪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应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改善电磁辐射作业环境,实行科学健康的工作班制。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工作场所 听觉丧失,高频 累积噪声暴露量 电磁辐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与血白细胞计数的关联性,以期为职业性噪声性健康损害提供新的人群研究证据。方法2009年委托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工厂157家,噪声作业工人14 396名,结合职业健康检查,选择其中同时检查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和纯音听力的噪声作业人员3 50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 969人,女539人。同时调查收集其一般信息、职业接触史、听觉系统疾病史等资料。噪声性听力损失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别采用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与白细胞偏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调整性别、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后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均提示,噪声性听力损失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听力正常组[(7.15±0.06)×109/L比(6.91±0.03)×109/L、(6.94±0.07)×109/L比(6.79±0.04)×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2、P<0.001,F=5.618、P=0.018);调整性别、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听力正常组,噪声性听力损失组白细胞偏高风险增加32%,比值比为1.32(95%可信区间:1.03~1.70,P<0.05)。结论噪声性听力损失与白细胞计数升高独立相关,提示噪声暴露可能诱发机体出现慢性炎性反应。

  • 标签: 白细胞计数 噪声性听力损失 噪声作业
  • 简介: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听力损失群体庞大并呈逐渐增加趋势,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因很多,其中噪声引起听力损失已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近年糖尿病导致的听力损失也逐渐受到关注。无论是糖尿病导致的听力损失还是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在听力学特征上均表现为对称性以高频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特征,但其发病机制却有所不同。本文从糖尿病听力损失和噪声性听力损失听力学特征、发病机制、相互叠加效应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噪声与高温联合作用对劳动者发生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8月,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官方数据库、Medline及PubMed数据库2005年1月至2020年8月发表的关于接触噪声和高温与职业性听力损失关系的中文和英文文献,以噪声(noise)、高温(heat or hyperthermia)、听力(hearing)为关键词。利用Stata 12.0软件对所选定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OR(95%CI)值;利用敏感性分析探究异质性来源并分析发表偏倚。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4篇(中文14篇,英文0篇),纳入研究对象38 654人,其中噪声和高温联合作用组工人6 411人,单纯噪声组工人32 243人。噪声和高温联合作用组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概率是单纯噪声组工人的1.39倍(95%CI:1.14~1.69)。效应量OR经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纳入文献经Egger's和Begg's法检验不存在发表偏倚(Z=0.38,P=0.702;t=-0.74,P=0.476)。结论同时接触噪声和高温可能增加噪声作业场所劳动者听力损失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噪声 高温 听力损失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