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Hb>8g/L的12例CAPD患者中有2例发生腹膜炎,Alb>28g/L的17例CAPD患者中有2例发生腹膜炎,虽然各腹膜透析中心CAPD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不同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并发腹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慢性肾脏病(CKD)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呈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发病率为11%和16%,我国城市人群为9.4%,农村20.2%。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球CKD人群患病率已由1996年1.99%增加到2003年的9.83%。其中5%的患者最终进入尿毒症,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

  • 标签: 腹膜纤维化 腹膜透析 防治 公共卫生问题 肾脏替代治疗 城市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关于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护理工作,方法选取我院32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护理实例详细的调查,并且对结果分析对比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与患者的年龄、发病的季节、患者透析前后的病情情况以及透析时的规范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腹膜透析的患者在生活习惯、饮食营养、心理等各个方面都要加强护理。结论在护理方面,没法改变患者的年龄,可以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患者的机体的抵抗力,防止腹膜炎的发生。做好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膜透析综合护理预防腹膜炎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肾病科长期接受规律随访的120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均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功能(67.6±5.3)分、角色功能(65.4±5.2)分、躯体功能(63.8±6.8)分、情绪功能(71.5±6.4)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功能(53.5±5.6)分、角色功能(54.2±5.7)分、躯体功能(57.3±5.8)分、情绪功能(64.3±5.8)分,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66.4±5.6)分,对照组为(65.3±5.4)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理干预 腹膜炎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方法对在2014年10到2015年3月进本院入治的1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操作不恰当是引起腹膜炎的原因之一,腹腔内脏器感染、导管出口处或者隧道感染、血源性感染也可能诱发腹膜炎,而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感染反复发作。结论通过规范性的腹膜透析操作、反复多次的腹膜透析的培训考核,扎实的腹膜透析的护理水平及适时的进行家访的服务等可以有效的降低腹膜炎的发生。肾科医生或者腹膜透析的护士及早的介入、改进标本的培养技术、针对性的病原菌治疗等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腹膜炎的治愈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大家对腹膜透析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双联系统等先进的腹膜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已不再是腹膜透析的瓶颈问题,但是腹膜炎依然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值得高度关注1。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应该是从腹透管置管开始的,包括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腹膜透析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患者的强化培训、腹膜炎的早期快速诊断、给药途径与疗程,以及拔管指征等。临床医生应根据最新的治疗指南及研究进展,结合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综合判断,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喉镜检查中自主抬头前屈法对环后区的显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280例行电子喉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法、吹喇叭法、头位转动法及自主抬头前屈法进行电子喉镜检查,比较观察各方法对环后区的显露效果。结果吹喇叭法、头位转动法、自主抬头前屈法的环后区总显露率明显高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头位转动法、自主抬头前屈法的总显露率明显高于吹喇叭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位转动法与自主抬头前屈法总显露率相同。而在完全显露率上,自主抬头前屈法较头位转动法、吹喇叭法及常规法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子喉镜检查中应用自主抬头前屈法可提高环后区显露效果,有助于早期发现咽喉部病变,准确判断病变范围,评估病变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喉镜检查 自主抬头前屈法 环后区 显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北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溶栓后区域转运至PCI医院模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由基层医院转诊来的、发病时间<24 h的STEMI患者1 062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静脉溶栓联合PCI组(240例)和直接PCI组(822例)。观察终点为患者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包括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恶性心律失常、颅内出血及血红蛋白下降程度≥50 g/L的出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STEMI患者1 062例,年龄(61±12)岁,其中男性905例(85.2%)。直接PCI组患者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级者比例明显高于静脉溶栓联合PCI组[63.0%(518/822)比36.3%(87/240),P<0.001]。与直接PCI组比较,溶栓联合PCI组患者从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2.11(1.00,4.00)h比3.00(1.13,7.07)h,P<0.001]及接受再灌注治疗[3.07(1.83,4.87)h比6.92(4.07,11.15)h,P<0.001]时间更短。直接PCI组的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静脉溶栓联合PCI组[1.8%(15/822)比0,P=0.03];两组的出血事件、缺血性卒中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就诊于非PCI医院的STEMI患者,溶栓后区域转运联合PCI的策略不显著增加出血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可有效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溶栓后区域转运联合PCI模式可行、有效。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包裹性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EPS)是腹膜透析患者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肠梗阻,腹膜超滤功能下降,腹膜弥漫性增厚、硬化、钙化或包裹小肠,致广泛的肠粘连和肠梗阻。EPS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主要见于接受长期腹膜透析者及有反复、严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病史者。我们报告一例因主观因素延误诊疗导致的EPS病例,以期引起医患对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宣教、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纤维化 腹膜炎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
  • 简介:摘要对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进行分析,认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炎的原因之一,腹腔内脏器感染、导管出口处或隧道感染、血源性感染也可诱发腹膜炎,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使感染反复发作。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及饮食管理,做好导管出口处护理,早期正规治疗,是预防及治疗腹膜炎的关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转归。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期间本中心20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dialysis-relatedperitonitis,PDR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与非老年组(年龄<65岁)。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统计腹膜炎相关致病菌分布及转归。结果白蛋白是老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组35例,培养阳性24例(培养阳性率66.67%)。其中革兰氏阳性(G+)菌17例(70.83%),革兰氏阴性(G-)菌4例(16.67%),真菌3例(12.50%)。非老年组共168例,培养阳性94例(培养阳性率55.95%),G+菌71例(75.53%),G-菌15例(15.96%),真菌7例(7.45%),混合感染1例(1.06%)。主要菌种的组成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拔管退出7例次(20.00%)高于非老年组拔管退出14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蛋白是老年PD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PDRP患者的拔管退出率高于非老年PDRP患者。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已经成为腹膜丢失性能并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研发的新型腹膜透析液针对腹膜纤维化发生的延缓性和治疗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主要综述腹膜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及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新进展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状况进行分析,为腹膜保护、腹膜炎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且发生腹膜炎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发生的原因、致病菌种类、药敏、预后。结果所有入组腹膜炎患者,除3例因慢性肾脏病并发症死亡外,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主要原因为操作不规范和肠道感染;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联合治疗可作为腹膜炎初始治疗的有效方案。

  • 标签: 腹膜透析,腹膜炎,致病菌
  • 简介:腹膜透析是一种有效治疗尿毒症的方法。腹膜感染是腹膜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归纳引起腹膜感染的致病因素、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旨在预防和减少腹膜感染的发生,提高病人的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感染诊断标准 致病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腹膜炎是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居家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导致患者退出CAPD。我们通过对本腹透中心近5年来所发生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

  • 标签: CAPD 终末期肾衰竭 腹膜透析液 腹透中心 腹透液 临床指导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PD-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PD的严重并发症,防治PDAP对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近期发布的2022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有关PDAP防治指南中,对于难治性腹膜炎(refractory peritonitis)、再发性腹膜炎(recurrent peritonitis)、复发性腹膜炎(relapsing peritonitis)、重现性腹膜炎(repeat peritonitis)、腹膜炎相关导管拔除(peritonitis-associated catheter removal)、腹膜炎相关转血液透析(peritonitis-associated haemodialysis transfer)、腹膜炎相关死亡(peritonitis-associated death)、腹膜炎相关住院(peritonitis-associated hospitalisation)等概念均赋以明确定义,提出了一些新的腹膜炎类型和预后概念,如PD前腹膜炎(pre-PD peritonitis)、肠源性腹膜炎(enteric peritonitis)、导管相关性腹膜炎(catheter-related peritonitis)及腹膜炎的临床治愈(medical cure)。新指南建议PDAP的总体发生风险应低于0.4例次/患者年,每年无腹膜炎患者占比应高于80%。对于PD系统污染的处理、侵入性操作的抗生素预防、PD培训与再评估以及腹膜炎可预防的风险因素如豢养宠物、H2受体拮抗剂等热点问题均在新指南中给予了阐释。经验性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及针对特殊病原菌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减轻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的新方法也在新指南中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南对未来腹膜炎防治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指南 治疗 预防 预后
  • 简介:北京市组织召开“分税制后区县财政工作新思路”研讨会7月7日,北京市预算会计研究会第三课题组在崇文区召开理论研讨会,市研究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及区县财政局长、预算科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研讨交流的中心议题是,围绕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区县财政...

  • 标签: 分税制 工作新思路 区县财政 财政体制 地方财政工作 北京市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