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茶树种质资源是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近20年中国茶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编目、鉴定评价、分子标记、遗传稳定性等研究的主要成就与进展.着重提出近期继续征集、在资源个体与基因水平上深入鉴定评价、加强种质创新不断提供新基因源、建立核心种质、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等研究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 标签: 茶树 树种 种质资源研究 鉴定评价 种质创新 核心种质
  • 简介:利用33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6个省的46份野生芒(Miscanthussinen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条带,7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86.21%,条带大小范围80~310bp;(2)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结果:Shannon’s信息指数(1)变幅为0.020—1.522,平均为0.745,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1C)变幅为0.040~0.738,平均为0.445,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幅为O.315~0.933,平均为0.569,说明我国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宽,遗传多样性丰富;(3)相似系数UMPGA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可将46份种质分为3大类群,类群I主要由中部芒组成,类群Ⅱ主要由北方芒组成,类群Ⅲ主要由南方芒组成,西南芒在每个类群中均有渗透,这一结果说明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与其种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地理起源不能完全吻合。

  • 标签: 种质资源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中国的农业野生植物十分丰富,从2001年开始实施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的建设,2001-2003年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原生境保护区(点)共20个.本文论述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的选择、实施和管理,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保护区 野生植物 生境 农业 选择
  • 简介:本期学术论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并有多位真菌学专家撰写专业论文,如金学洙教授亲自撰写的“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山东眼科研究所的专家们撰写的“眼部真菌感染菌种分布特征”,温海教授和其同事们撰写的“7种甲真菌病致病菌的侵袭力比较”等都是很好的文章,其他论著也都是很好的文章。此外,专家述评、综述也都是很好的论文,有郑岳臣教授、席丽艳教授等的文章,值得一读。本期还刊登了不少的各种各样的针对真菌病的治疗方法,可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真菌学 杂志 中国 学术论文 专业论文 真菌感染
  • 简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原理,研究中国榛属植物分布规律,评价适生区气候,分析气候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并根据适生气候的相似性,探讨榛属植物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国内榛属植物纬度分布范围在24°31’N~51°42’N.经度分布范围在85°55’E~132°12’E,主要分布区从东北-华北山区、秦岭和甘肃南部及河南-华中-西南呈斜带状分布,分布种数在华中地区达到最多;垂直分布自东至西随经度降低海拔逐渐升高,纬度对各种质分布海拔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年均气温和冷温是影响榛属植物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榛属植物分布种数与各气候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11.883—0.051X1+0.131X2-0.003X4-0.004X5-0.001X6+0.051X8,根据分布区气候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榛属植物分为3类:平榛和毛榛为一类,川榛、华榛、刺榛、绒苞榛和滇榛为一类,维西榛为一类。

  • 标签: 榛属 种质资源 分布格局 气候评价
  • 简介:目的报道1例手掌发病的儿童掌黑癣,并文献复习此病临床特点。方法患儿女,5岁9个月,因左手掌黑色斑疹6个月就诊。取局部皮屑完善真菌学检查,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文献检索统计在中国大陆报道掌黑癣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分离菌株鉴定结果为威尼克何德霉。总结文献病例9例特点:多见于儿童;左手掌受累比例略多;长江以南为主要发病区域;致病菌均为威尼克何德霉;全部病例外用抗真菌药,3周内治愈。结论掌黑癣主要发生于儿童手掌,镜检可快速诊断,菌种鉴定建议完善分子鉴定,外用抗真菌药膏疗效显著。

  • 标签: 掌黑癣 威尼克何德霉 中国大陆
  • 简介:利用39对SSR分子标记对78份中国北方名优绿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04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74个。不同引物所揭示的试验材料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在0.03~0.58之间,平均0.26。分析4个地理来源的名优绿豆资源,结果表明内蒙古的等位变异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值最大,是传统名优绿豆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河北张家口次之。聚类分析表明河北张家口和山西大同的种质为组群Ⅰ,内蒙古和吉林白城的资源为组群Ⅱ。

  • 标签: 中国北方 传统绿豆品种 遗传多样性 SSR
  • 简介:用原产于中国18个省的329份粳稻地方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结果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天津、四川和台湾品种的结实率及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和迟钝的冷水反应。云南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而在冷水胁迫下播种至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冷水反应指数较高,表现为迟钝的冷水反应。从总体趋势上看,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除个别省份外,纬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强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省份品种。此外,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粳稻地方品种的聚类结果总体上与各省品种的地理位置及其耐冷性有密切的联系,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位置的关系比自然低温下更为密切。

  • 标签: 粳稻 地方品种 孕穗期 耐冷性 自然低温 冷水胁迫
  • 简介:为了推广医学真菌学的基础与临床知识,经全国继续教学委员会批准,中国-荷兰CBS真菌生物多样性中心将于2013年11月18日~29日在广州联合举办的“中国·荷兰CBS医学真菌培训班(CBSCourseMedicalMycology)”,该培训班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和荷兰CBS真菌多样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暨南大学医学院承办。

  • 标签: 生物多样性中心 真菌学 CBS 医学院 培训班 荷兰
  • 简介:真菌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显微镜问世后,许兰黄癣菌就是最早发现的致病真菌,但由于真菌在自然界位置未定,直到上世纪中叶才明确它是与动物界,植物界并列的真菌(菌物)界。解放前,我国虽然也有几个兼职医学真菌学元老,但多为临床学家兼任,当从患者分离出并认定为真菌所致病,明确诊断,定下疗法,治疗患者,最后总结报告,极少有菌种保藏的研究。我国真菌界元老如杨国亮、曹松年、郭可大、张柏英等教授虽然也从国外带回一些模式菌种,但多用来作观摩对比,谈不上成立保藏中心。当一些模式菌种发生变异,即失去其保藏价值。在食品工业真菌方面尤其如此,损失更大,如众所周知的味精产生菌,最早是由我国专家学者分离出,但不幸被日本人拿走,生产出所谓“味之素(即今味精)”,反而倾销到我国,还保有专利。另外一种红曲,亦为我国独创,既是食物天然添加剂,还能发酵生产酱腐乳等,品味精美,市场价值不菲。其他如茅台,五粮液等酒曲,更是价值连城,非常宝贵。

  • 标签: 致病真菌 菌种保藏 中国医学 市场价值 发酵生产 天然添加剂
  • 简介:2009年10月31日中国银屑病防治研究专项基金委员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2009年“世界银屑病日”医患座谈会,由解放军第44医院承办。参加人员有:中国银屑病防治研究专项基金委员会的12位皮肤科专家,贵阳地区皮肤科医生和银屑病患者100余名,还有1名山东省青岛市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心理治疗已获得很好效果也特地来参加。

  • 标签: 银屑病 贵阳市 中国 世界 皮肤科专家 专项基金
  • 简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8年4月19~23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此次会议将发扬历次年会的优良传统,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切合皮肤科医师的实际需求,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做特邀演讲,阐述皮肤科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创造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紧张热烈、活跃互动的学术交流形式,达到全国皮肤科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共同展现才华、获取知识和信息、增进友谊的目的,欲参加会议者请仔细阅读本通知并在规定的时间按要求投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学术年会 皮肤病 中国 征文通知 皮肤科医师
  • 简介:引进国外种质、促进粮食生产,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每年从世界各地引进大量的作物遗传资源,如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当然主要是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各中心引进的。同时,中国也向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各中心和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作物遗传资源(如大豆),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种质资源的流动有利于中国,因此中国应该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各中心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组织专家系统研究并争取尽快加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强化统一管理,规范种质资源引进与输出,建立共享机制,推进种质资源共享。

  • 标签: 作物 种质资源 引进 流出
  • 简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7年4月20-24日在珠海维景国际大酒店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此次会议将发扬历次年会的优良传统,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切合皮肤科医师的实际需求,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做特邀演讲,阐述皮肤科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创造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紧张热烈、活跃互动的学术交流形式.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学术年会 皮肤病 中国 征文通知 皮肤科医师
  • 简介:目的探讨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历史地理学规律,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文献,设置发病年龄、病种、相关发病因素等特征变量,以中间年限1980年和中国八大地区为界,采用SPSS13.0对报道的15778例深部真菌病在不同时段及不同地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深部真菌病呈逐年增长趋势,在地域上逐渐由集中向分散变化,报道病例数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高发年龄段、病种和相关发病因素具有不同的历史地理学特征,1950~2007年,该病的高发年龄均为中青年,但1980年后,中青年比例下降,儿童和老年病例增多;且报道病种在1980年后明显增多,其中以念珠菌病最多见和最广泛,而鼻孢子菌、球孢子菌、帚霉菌感染区域仍较局限;同时,1980年前外伤是发病主要相关因素,而在1980年后被不洁性接触、抗生素滥用、慢性病等取代。结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等将成为该类病的主要发病区。将深部真菌病的防治工作与其历史地理学特征结合起来,对从整体上把握该类疾病的发病特征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深部真菌病 中国 历史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