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是肱骨外上髁部伸肌总腱起始处的慢性肌筋膜炎,是一种以肘部外侧疼痛为主的多发病,本病疼痛局限于前臂上端外侧,且主要在肱骨外上髁部位,在前臂提物及做旋转等动作时疼痛尤重,外上髁局部触压痛也较明显[1]。而早已有研究证明医用臭氧(medicalozone,O3)具有消炎、止痛和溶解髓核内的蛋白多糖等作用[2]。因此本研究试采用臭氧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探索治疗,观察医用臭氧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并

  • 标签: 肱骨外上髁炎 臭氧治疗 慢性肌筋膜炎 网球肘 临床疗效 外上髁
  • 简介:丙烯酸基骨水泥固定植入假体仍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较差,与骨组织界面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结合而导致假体松动等,究其原因可能是单体的聚合热、残余单体的细胞毒性及固化后的结构缺陷等所致。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骨水泥的研究应用现状,包括丙烯酸单体的改性、助剂的功能化及其固化方式的优选等。在改善生物相容性方面,目前的研究热点是磷酸钙盐的复合或掺杂等。

  • 标签: 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人工假体 植入材料 组织相容性
  • 简介:近年来,电阻抗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电阻抗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应用于临床检验中的几大项目,如细胞计数与分类、微生物鉴定等方面做了综述。电阻抗技术较其他传统检验方法具有高灵敏性、操作简便、快速等明显优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电阻抗技术 临床检验医学 细胞计数 微生物鉴定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大直径球头(36mm)Delta陶瓷-陶瓷界面人工髋关节的早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25例(25髋)采用36mm大直径球头Delta陶瓷.陶瓷界面全髋假体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IA)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随访Harris评分系统和影像学资料进行髋关节功能和假体情况评估,并报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关节置换后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假体脱位、感染。1例患者出现术中陶瓷内衬破裂。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2年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52.5+5.4)分,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1.0士7.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患者报告与关节相关的异响。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移位及碎裂发生,骨溶解。结论大直径球头Delta陶瓷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的早期结果满意,其陶瓷材料性能的改善和使用大头径假体可以减少关节假体磨损和脱位的发生率。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Delta陶瓷 大直径球头
  • 简介: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腹腔积液患者282例,男112例,女170例,平均年龄45.2岁。用岛津SDL—310型及日立EUB—305型超声显像仪进行检查,并对部分患者做了血清蛋白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积液在超声下内部回声不同。肝硬化、心肾疾病、营养不良所致漏出液,暗区透声性好,内部光点回声少。癌性腹水暗区内出现散在或密集光点回声,内可有分隔粘连。62例肝硬化腹水胆囊壁全部增厚,80.6%患者呈双边影;癌性腹水54例中63%不增厚。血清白蛋白测定,32例(80%)肝硬化患者小于30s/L,35例(87.5%)呈A/G倒置,而癌性腹水中32例(82.1%)大于30g/L。作者认为结合临床对腹腔积液的成因进行探讨,可提高腹腔积液诊断的临床符合率。

  • 标签: 腹腔积液 B超检查
  • 简介:对杂化型肝辅助系统进行临床评价旨在了解其安全性和代谢功能.此辅助系统使用500g猪肝细胞另加富集的肝细胞进行共同培养.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使最初细胞的三维组织重组达到充分氧合,以使细胞功能达到长期分化.此系统可不必冷冻保存.经动物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由德国卫生权威机构和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了以下人体研究.被列为高危状态的A例暴发性肝衰患者经此种杂化人工肝辅助成功地过渡到肝脏移植.

  • 标签: 人工肝系统 辅助系统 杂化 安全性 临床评价 冷冻保存
  • 简介: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意义和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干预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重点综述1995年以来发表的中医药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论文情况.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干预研究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中医药防治本病是我国的特色与优势,已显示良好的苗头,值得重视.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开展中、西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干预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本文回顾了50年来有关QRS波群的时域分析中高频成份数量、分布部位和形态的研究概况之后,指出高频切迹数量的多少,可灵敏地反映心肌电活动的异常与否,可用于临床,作为一项诊断心脏疾患的辅助检查手段。若将QRS波群上高频成份出现的部位、形态与数量结合分析,可提高对心肌梗塞、高血压心脏病和心肌炎的识别率。另外,高频切迹数量的变化还不失为临床治疗中,疗效评估和病情转归的一项检测指标。

  • 标签: 高频切迹 冠心病 冠脉造影 连续高频段 心肌炎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8年11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31例(33侧)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10月-4岁,平均1.8岁。左侧10例,右侧23例,双侧2例。按照Wassel分型,其中Ⅰ型1侧,Ⅱ型7侧,Ⅲ型1侧,Ⅳ型20侧,Ⅴ型1侧,Ⅶ型3侧,双侧拇指多指畸形中,一侧Ⅱ型,一侧Ⅳ型2例。有一例患者一侧Ⅶ型,对侧是单纯三节拇畸形。入院后行个性化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方法切除异常的骨和软组织,进行拇指外展功能重建。结果所有的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平均术后3-7天出院,没有出现伤口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6月-4年)。X线片复查,对于有截骨矫形的患者,平均术后6周骨性愈合。患者拇指外形比健侧略小,外展功能,对掌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Tad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26侧,良6侧,差1侧,优良率96.9%。结论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应根据具体的病理情况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式,在矫正外形的同时,重建拇指的功能,手术时机在1岁左右为宜,在患儿开始发展拇示指捏持功能前进行,有利于拇指功能恢复。

  • 标签: 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 个性化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手功能
  • 简介:目的报告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螺纹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支架(aliograftinterbodyfusioncage,AIFC)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8.5岁.Ⅰ~Ⅱ°滑脱17例,Ⅱ~Ⅲ°滑脱7例,退行性腰椎不稳3例.前路手术3例,后路手术24例,其中15例同时行内固定,手术共植入AIFC39个,其中一个间隙植入2个9例,植入1个15例,同时2个间隙各植入1个3例.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21例,良5例,可1例.X线动态观察:术后3~4月手术撑开的椎间隙有1~2mm的回落丢失,1例AIFC破裂,全部获骨性愈合.结论AIFC具有足够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功能,抗滑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永久植入的一些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理想材料和方法.

  • 标签: 腰椎 内固定器 异体植骨 椎间融合 腰椎失稳症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快捷方法。方法分析6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临床资料(年龄24~34岁,平均年龄27.8岁;体质量48~79kg,平均62.27kg),观察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术后妊娠率53-4%,妊娠后流产率9.7%。结论腹腔镜手术为目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有效快捷的方案。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症 腹腔镜
  • 简介:目的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WLXGX-888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北京伟力公司生产)对24例重症肝炎进行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方法治疗40例次.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电介质进行分析.结果ALSS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总胆红素(TBIL)、血氨均明显下降(P<0.001),总蛋白下降(P<0.001);白蛋白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白蛋白提高明显(P<0.001).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的早、中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为71.43%、44.44%,而晚期则无一例存活.结论ALSS治疗重症肝炎安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重症肝炎的生存率.

  • 标签: 非生物型人工肝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 简介: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晚期大肠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 灌注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不完全梗阻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已有肝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大肠癌 介入治疗 化学疗法 灌注 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及总结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2月我科治疗的59例桡骨小头骨折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19~55岁。骨折类型采用Mason分型:Ⅱ型33例,Ⅲ型26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Kocher切口,术中根据桡骨小头骨折情况采用多枚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制动3~4周后逐渐加强患肢功能练习,并分别于术后第1、3、6、9、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并摄X线片,按Metaizeau等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并对相关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愈合率100%,末次随访时按Metaizeau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94.9%,其中33例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中,优32例,良0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97.0%;26例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中,优23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术后共2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3.4%),分别为桡骨小头缺血性坏死1例(1.7%),内固定失效1例(1.7%),均二期手术治疗。结论可吸收棒在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内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可在体内溶解吸收,且操作简便,勿需二次手术取出,可减少患者心理和生理负担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可吸收棒 内固定 骨折 疗效
  • 简介:结合期刊处理数字化、网络化趋势,为服务广大读者作者朋友们投稿、查询、检索、交流,方便编委老师们审稿、指导工作、沟通互动,进一步加强期刊的传播与推广,提升期刊影响力,《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编辑部在线稿件处理系统已于2015年正式全面投入使用。希望该系统的开通能更加积极地发挥本刊链接产学研医管的纽带作用,为行业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标签: 临床研究 骨科材料 系统 稿件 在线 生物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腹膜内补片修补造口旁疝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5月12例造口旁疝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2岁。对其进行腹腔镜下腹膜内补片修补术。结果12例腹腔镜下修补成功,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手术时间82min。术后住院时间2-8d,平均住院时间5.1d,术后随访1-15个月,未见复发及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早期临床疗效理想。

  • 标签: 造口旁疝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本,铜版印刷。本刊以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为基石,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为引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旨在展示生物医学材料界最新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在医学临床领域的应用,加快产

  • 标签: 临床研究征订 征订启事 材料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