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和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徐汇区中心医院2010年参加体检的医护人员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65份。IBS诊断标准采用罗马III标准,对睡眠质量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自我评估,分析探睡眠障碍和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睡眠障碍在总医护人员、IBS患者及非IBS患者中,分别占22.15%、32.00%和20.26%。IBS组存在睡眠障碍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OR=1.85(95%CI1.075~3.193),即存在睡眠障碍的人群患IBS的危险性是非睡眠障碍人群的1.85倍。结论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睡眠障碍增加肠易激综合征风险。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医护人员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卫生培训对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临床医护人员共128名,选取时限均在2013年4月~2014年1月之间,将128名医护人员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医护人员64名。其中一组医护人员采取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培训,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医护人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手卫生污染状况调查培训方法,称为观察组。然后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培训3~5个月后的手卫生依从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医护人员培训3~5个月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0.94%(39/64)、78.13%(50/64)以及95.31%(61/6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医护人员(P<0.05)。结论在使用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手卫生污染状况调查的培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手卫生培训 临床医护人员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8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依从性,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而依从性却较低,约为35.3%~62.2%,其主要与工作忙、缺乏奖惩措施、消毒剂刺激皮肤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医院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较高,然而执行较差,依从性低,因此医院部门要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执行依从性,进而提高临床服务质量,降低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医院人员 手卫生知识 认知程度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医护人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自2012年1月起在手术室中开展系统性防护措施,观察并比较防护开展前后医护人员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乙肝病毒感染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开展综合化、系统性的防护措施可显著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

  • 标签: 手术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规范临床开具医嘱与执行医嘱的正确率。方法运用品管手法,以《降低医护人员开具与执行医嘱不规范率》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发挥圈员的能力和智慧,对规范医嘱开具和执行中发生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与改进流程1。结果改善前开具与执行医嘱的不规范率为15.3%,改善后开具与执行医嘱的不规范率为5.3%,明显提高了医生开具医嘱及护士执行医嘱的及时性、准确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的十大步骤,使医护人员能真正从自身查找开具与执行医嘱中存在的问题,并自发寻求解决的措施,增强了责任心和执行力,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一级质控的管理水平,进一步确保了用药安全,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规范 医嘱开具与执行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医护人员揉搓洗手法与刷洗洗手法两种外科洗手法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眼科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100人,随机等分为A组(揉搓洗手组)和B组(刷洗洗手组),两组人员均使用相同手清洁剂和外科手消毒剂,洗手消毒前后对手部进行采样培养,检测细菌菌落数。结果两组人员洗手前组间手部菌落数无差异(P>0.05),洗手前后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人员洗手后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均≤5CFU/cm2,但A组手部培养出菌落10例,B组手部培养出菌落仅2例,A组手部菌落数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揉搓清洁洗手法与刷洗清洁洗手法两种外科洗手法均可达到合格的消毒效果,但刷洗洗手法消毒效果明显优于揉搓洗手法。

  • 标签: 揉搓洗手法 刷洗洗手法 细菌培养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新生儿科30名医护人员作为本研究对象,以PDCA模式实施为界限,其中2014年7月15日~2014年7月30日为干预前,2014年8月1日-2014年11月30日采取PDCA干预措施,即为干预后,对实施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为84.5%,干预后为90.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除无菌操作前,其他时刻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模式,采取强化培训、及时反馈等干预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不同手卫生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PDCA模式 新生儿病房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普通麻醉喉镜和可视喉镜在新生儿气管插管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技能培训的基层儿科医护人员共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种喉镜在进行新生儿气管插管教学时其插管时间、声门的暴露分级、一次插管成功率、学员教学满意度。结果可视喉镜组在插管时间上显著短于普通麻醉喉镜组(P<0.001),声门暴露分级显著高于普通麻醉喉镜组(P=0.045),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普通麻醉喉镜组(P=0.005),学员教学满意度亦显著高于普通麻醉喉镜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喉镜在基层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气管插管技能培训中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员更易接受,值得在专科医护人员培训临床教学活动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可视喉镜 基层儿科医护人员 新生儿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了解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期社会支持度,旨在为改善乌鲁木齐市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降低焦虑水平,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结果(1)传染科医护人员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在年龄结构、月收入、婚姻状况、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传染科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和全国常模SCL-90各因子及总分比较中,传染科医护人员10个因子及SCL90总分与普通内科和全国常模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传染科医护人员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社会支持评定各因子中客观支持评定因子,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传染科医护人员客观支持度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结论(1)传染科医护人员相对年轻化,职称及学历较低,收入状况低于普通内科;(2)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常模,部分指标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3)传染科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度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采取干预手段,提高传染科医护人员面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对改善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传染科 医护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支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提高精神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精神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及正确率低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46%提升到78.4%、医护人员洗手正确率由66.8%提升到88%。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精神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洗手正确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医护人员注重手卫生的意识,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洗手正确率。

  • 标签: 品管圈 精神科 手卫生依从性 洗手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层管理模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品管圈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困难情景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医护人员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个组别,A组采取分层管理模式,B组实施情境模拟教学法,C组行品管圈活动,D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干预3个月后四组临床沟通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和临床观察能力。结果临床沟通能力各维度评分由大到小依次为A、B、C组(P<0.05)。A、B、C三组理论考评、操作考评分数高于D组。A组理论考评、操作考评分数高于B、C两组,B组优于C组(P<0.05)。A、B、C三组医护人员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专业素质评分高于D组(P<0.05);A组医护人员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B,B组高于C两组(P<0.05)。结论开展分层管理模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改善医护人员困难情景沟通能力及无能力、工作质量,提高行政管理者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分层管理模式 情境模拟教学法 品管圈活动 医护人员 沟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陪护人手卫生对降低院内感染的护理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入我科患者的陪护人60人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洗手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洗手时机、洗手对预防感染、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性。结果通过医护人员的宣教、培训、监督等可以使每一名陪护人都能掌握好、实施好手卫生,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陪护人员 手卫生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患者陪护人培训的管理模式,以规范管理,提高陪护服务质量。方法成立陪护培训管理中心,制定统一规范的各项制度,对陪护人进行素质与技能培训,定期进行护士长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护士长及患者的满意度与前期比较明显提升(P<0.05)。结论通过陪护培训管理新模式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病房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 标签: 陪护 管理模式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为今后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手卫生5个指征做为考评标准,采取随机病区观察法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10.70%,其中妇科系统医护人员手卫生遵从率为3.95%,内科系统为11.94%,外科系统为13.36%,放疗系统为2.03%;临床医生手卫生遵从率为10.80%,护理人员为11.69%,实习人员为0。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今后需强化手卫生概念及手卫生指征的认知,针对影响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规范化专科培训方法。方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行院内培训与院外培训。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规范化专科培训,能够明确护理人员的学习方向,减少盲目性,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规范化专科培训的实施,能够提升各级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护理人员的综合发展,进而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人员 规范化专科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养专科人员提高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水平的啊方法。方法组建专科人员梯队及培训小组,采用集中培训或外出学习的方法,以专科人员培养带动消毒供应中心全员整体水平提高。结果很快提高了消毒供应器械的清洗质量,损耗减少,器械组装、配包错误下降。结论培训培养专科人员对消毒供应器械的清洗及技术有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水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专科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并分析前列腺癌术后常规陪护人宣教和加强宣教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收治的78例欲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陪护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宣教并对宣教内容进行测试,加强组针对错误的测试结果再次进行宣教。出院前问卷调查患者对于术后护理的满意度,观察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加强组和对照组的测试准确率分别为4.20±1.30分和4.15±1.57分(P>0.05),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加强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00±1.56分,对照组为7.28±1.49分(P<0.05),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加强对陪护人的宣教可以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前列腺癌根治术 陪护人员 宣教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护理人员组织专科小组对糖尿病患者的服务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护理人员组织专科小组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护理人员组织专科小组对糖尿病患者的服务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专科小组 护理人员 服务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方法。方法对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内的护士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手术室的专科护理操作进行培训并竞赛,即各种手术体位摆放包括截石位,侧卧位和俯卧位的竞赛。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操作竞赛法的实施有助于手术室护士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 操作竞赛 手术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