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医护人员 配置状况 专业水平 技术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方法以我院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医护人员年龄分为A组(20~30岁)、B组(31~40岁)、C组(大于41岁)。对比(1)A组、B组、C组工作年限、职称。(2)A组、B组、C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结果①A组、B组、C组工作年限、职称比较有差异(P<0.05)。②A组、B组、C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中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其中工作年龄久、职称高的医务工作者掌握情况较好。

  • 标签: 临床医护人员 心肺复苏 掌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救灾医护人员对灾害护理学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职的50名参加救灾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救灾医护人员对灾害护理学的认知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对于灾害护理的内容和认识医生组得分高于护士组,同时从事医疗工作年限超过4年的人员得分高于从事医疗工作年限未超过4年的人员;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人员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护人员对于灾害护理学的认识与工作的效果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灾害护理学的宣传和建设工作,对于我国救灾工作的推动起到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救灾医护人员 灾害护理学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现状,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3~2015年期间对我院重症监护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随机对每年7月1~31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3~2015年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5和65.16%,呈逐年升高(χ2=10.018,P=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逐年下降(χ2=82.377,P<0.001);2015年手卫生依从率为65.16%;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显著低于护士,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7vs65.97,χ2=5.241,P<O.05);操作前(接触患者前和无菌操作前)与操作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后及脱手套后)的依从率分别为57.54%、67.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54,P>0.05)。结论我院重症监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已见成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医护人员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深入分析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所有危险因素,探讨、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制定有效的职业防护管理办法,尽量降低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结论分析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有助于预防狂犬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传播。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门诊 医护人员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间的关系,总结控制院感的手卫生管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14年1~6月份抽取了部分医护人员,对其手卫生执行情况、全年院内感染进行了统计,并总结了手卫生管理的相关措施,于2015年1月1日落实实施。统计2015年1、2季度手卫生执行情况,院内感染情况,并于2014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分析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的关系。结果2015年1季度抽考六步洗手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较2014年1~6月,差异不显著P>0.05;全院手术感染率(1.25%)与2014年1~12月相比,感染率下降显著,差异P<0.05。2015年2季度抽考六步洗手法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与2014年1~6月相比,显著提升(P<0.05);手术感染率(2.15%)与2014年1~12月相比,下降显著(P<0.05)。结论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应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管理。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供应室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防护知识与技能,做好职业防护。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部分护士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现状调查。结果供应室护士对锐器伤、辐射伤、粉尘和噪声等物理损伤因素危害的答案正确率相对偏低,而对化学消毒剂、污染物品等生物因子危害则得分较高。供应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知水平及防护技能与其学历呈正相关。结论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知水平普遍较高,防护技能有待提高。

  • 标签: 供应室 职业危害 防护技能
  • 简介:摘要舒缓疗护已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给予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晚期患者积极和全面的照顾,从而提高和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在我国,舒缓疗护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引入和实践研究的起步阶段。舒缓医护人员在面对病人死亡前的各种心理时,在长期的工作中,医护人员本身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产生了负面心理状态。近年来,医院积极采取了对职业压力的干预模式,努力克服医护人员的负面心理状态。

  • 标签: 舒缓疗护 医护 负面心理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城乡地区每千人口医护人员配置的空间格局,以期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IDW插值法及局域相关分析技术对全国人力资源区域配置情况进行分析和直观展示。结果城市和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均有空间正向自相关性,为空间聚集性分布,且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存在高配置的地区聚集性。北京是每千人口医护人员拥有量最多的地方,表现为“热点”区域;而西藏和重庆呈“冷点”现象。结论全国每千人医护人员数配置在北京、吉林、青海、西藏和新疆等存在聚集现象,城乡空间分布不均匀,有待进一步优化配置。

  • 标签: GIS 医护人员 配置 空间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从家属与医护人员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探讨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与重症患者家属发生纠纷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纠纷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卫生培训对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临床医护人员共128名,选取时限均在2013年4月~2014年1月之间,将128名医护人员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医护人员64名。其中一组医护人员采取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培训,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医护人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手卫生污染状况调查培训方法,称为观察组。然后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培训3~5个月后的手卫生依从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医护人员培训3~5个月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0.94%(39/64)、78.13%(50/64)以及95.31%(61/6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医护人员(P<0.05)。结论在使用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手卫生污染状况调查的培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手卫生培训 临床医护人员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8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依从性,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而依从性却较低,约为35.3%~62.2%,其主要与工作忙、缺乏奖惩措施、消毒剂刺激皮肤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医院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较高,然而执行较差,依从性低,因此医院部门要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执行依从性,进而提高临床服务质量,降低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医院人员 手卫生知识 认知程度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新生儿科30名医护人员作为本研究对象,以PDCA模式实施为界限,其中2014年7月15日~2014年7月30日为干预前,2014年8月1日-2014年11月30日采取PDCA干预措施,即为干预后,对实施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为84.5%,干预后为90.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除无菌操作前,其他时刻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模式,采取强化培训、及时反馈等干预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不同手卫生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PDCA模式 新生儿病房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了解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期社会支持度,旨在为改善乌鲁木齐市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降低焦虑水平,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结果(1)传染科医护人员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在年龄结构、月收入、婚姻状况、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传染科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和全国常模SCL-90各因子及总分比较中,传染科医护人员10个因子及SCL90总分与普通内科和全国常模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传染科医护人员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社会支持评定各因子中客观支持评定因子,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传染科医护人员客观支持度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结论(1)传染科医护人员相对年轻化,职称及学历较低,收入状况低于普通内科;(2)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常模,部分指标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3)传染科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度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采取干预手段,提高传染科医护人员面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对改善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传染科 医护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支持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陪护人手卫生对降低院内感染的护理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入我科患者的陪护人60人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洗手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洗手时机、洗手对预防感染、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性。结果通过医护人员的宣教、培训、监督等可以使每一名陪护人都能掌握好、实施好手卫生,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陪护人员 手卫生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患者陪护人培训的管理模式,以规范管理,提高陪护服务质量。方法成立陪护培训管理中心,制定统一规范的各项制度,对陪护人进行素质与技能培训,定期进行护士长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护士长及患者的满意度与前期比较明显提升(P<0.05)。结论通过陪护培训管理新模式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病房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 标签: 陪护 管理模式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病专科护理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地位。方法颈部锻炼调整头颈体位干预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纠正不良日常生活习惯。结果颈椎病专科护理是颈椎病防治中的重要措施。结论颈椎病专科护理是颈椎病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颈椎病 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院内培训专科护士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联合本院专科护士培训力量,通过成立院内专科护理培训考核小组,制订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实施并考核,建立较完善的院内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结果提高了专科护士的综合能力,推动了医院护理专科学科发展和学术水平。结论院内专科护士培训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的专业价值,效果切实可行。

  • 标签: 医院 院内 专科护士 在职培训
  • 简介:摘要阐述了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国内外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研究范畴,并以此为鉴,对我国培养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进行类分析,从而为我国培养新生儿专科护士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新生儿专科护士的发展。

  • 标签: 新生儿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个案护理管理在创伤康复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康复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创伤康复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专科个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5%显著大于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个案护理管理在创伤康复中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及总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专科个案护理管理 创伤康复 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