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术后疼痛可能是病人一生中经历的最为严重的疼痛,也是临床中常见的,需要及时处理的疼痛,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和指南,简要介绍了术后疼痛的特点和主要评估原则,综述了术后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病人自控镇痛的研究进展,介绍近年来手术后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手术后疼痛 治疗药物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某儿童医院各种平喘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更好的合理用药,更好的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择某儿童医院2007年—2011年各种平喘药物的用药结构和用药动态,利用统计学进行观察、讨论、分析。结果用药动态反映。价格低的口服药在临床中用量较多,使用频率较高;费用相对较高,但是效果较好的新型平喘药物,使用频率逐渐提升,发展前景良好。结论儿童医院平喘药物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明显费用低、效果好、疗效长、副作用低。

  • 标签: 平喘药 临床应用 统计分析 DDD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妇科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45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丹那唑进行治疗,实验组23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与肌瘤的体积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啊混着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缩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丹那唑,米非司酮在妇科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子宫与肌瘤的体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妇科 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抗癫痫药物疗效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治疗的成人癫痫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病年龄、病程、病因、发作类型、发作频次、用药史均为临床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结论临床采用药物治疗癫痫患者时,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成人癫痫 抗癫痫药物 疗效 临床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组51例病人用MTX50㎎/㎡肌注同时米非司酮100㎎每日2次连服3天,与单用MTX50㎎/㎡肌注的5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和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显著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其血B-HCG下降率、转阴时间、腹痛改善情况、包块缩小、盆腔积液减少均明显优于单用MTX组。可见MTX和米非司酮两者有疗效相加的作用。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中心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要求终止妊娠的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药流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流产成功及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孕妇中,完全流产72例(90%),不完全流产或流产失败8例(10%);36~41年龄段的完全流产率为77.27%,明显低于18~25岁、26~35岁年龄段;初次怀孕者完全流产率为93.33%,高于二次或多次怀孕者的85.71%;子宫前位孕妇的完全流产率为90.48%,高于后倾后屈位孕妇;孕周不足7周的完全流产率为96.36%,高于孕周超过7周的孕妇;孕囊直径不足20mm的完全流产率为96.43%,高于孕囊超过20mm的孕妇。结论年龄、孕次、子宫位置、孕周、孕囊直径均会影响到药物流产结果,应根据以上因素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流产方式,以提高完全流产率。

  • 标签: 药物流产 效果分析 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长效药物组49例,短效药物组44例,联合用药组57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仪进行血压监测,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最好,有效率为96.5%,其次为长效药物组,有效率为83.7%,临床疗效均高于短效药物组,其有效率为77.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各用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效果最佳的治疗是联合用药,其次是应用长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降压效果不理想,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87例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Maria药物性肝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87例中Maria评分≥14分者127例。涉及药物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生素47.6%(89/187),中药及减肥茶16.6%(31/187),免疫抑制剂8.6%(16/187),心血管类药7.0%(13/187),解热抗炎药4.8%(9/187),抗甲状腺亢进及降糖药4.2%(8/187),性激素类药3.2%(6/187),其他8.0%(15/187)。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58.3%(109/187),胆汁淤积型25.6%(48/187),混合型16.1%(30/187)。80.2%(150/187)患者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7%(13/187)患者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仅1例死亡。结论抗结核药及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最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停用有关药物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中草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用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2000例,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入选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性情况。结果2000例患者服用抗菌药物类型较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分别占29.65%、24.1%及20.1%;10种常用的抗菌药物正常半衰期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四环素、卡那霉素,分别为6h和4h,并且患者抗菌药物药物剂量越大,给药时间越长,治疗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正常半衰期药物,确定给药时间。结论通过抗菌药物半衰期能恰当的安排患者给药时间、药物使用间隔,发挥抗菌药物的最大功效,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半衰期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自2012年,我院开始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通过整治,药物使用情况有所改变,本文对药物使用情况做出统计及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以来的患者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专项整治前后的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做出统计分析,比较其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以及计量,研究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比率等数据。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大部分指标已达卫生部规定标准。结论通过专项整治,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但是今后对于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管理需增强。

  • 标签: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停用抗痨药物。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疗程二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炎 异甘草酸镁 抗结核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喂养在小剂量琥乙红霉素不耐受治疗情况,分析琥乙红霉素的药物特性和临床评价。方法48例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4组别,其中治疗组24例。分别用小剂量红霉素针剂,每次3~5mg/(kg#d)加入5%~10%萄葡糖注射。结论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方面,小剂量红霉素具有有良好疗效。体现出琥乙红霉素来更好的药物特性。

  • 标签: 琥乙红霉素 药物特点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0年7月—2012年4月间入院进行急性胰腺炎治疗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临床监测与护理治疗,通过防止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等手段支持治疗,防止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除了实施以上治疗之外,同时做好手术准备。结果63例患者治愈者28(44.44%)例,好转者25(39.68%)例,无效者10(15.87%)例,总有效率为84.13%。其中10例无效患者有7例为重症患者,病情恶化之后及时实施手术治疗,得到救治。对比来看,药物治疗对于轻型胰腺炎患者效果更好一些。结论轻型胰腺炎做好药物治疗,能够降低转为重型胰腺炎的可能性,提升重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药物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致儿童血尿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因药物造成患儿血尿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浓度过高均可发生药物性血尿。结论临床用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原则,加强科普宣教。

  • 标签: 药物性血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心力衰竭患者的进行临床用药治疗。结果28例患者恢复良好,4例恢复较慢。结论我院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力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是内科常见的危重急症1,死亡率高达3.5%~5.82%2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如何降低重症哮喘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在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新型抗哮喘药物,不仅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药物依赖性低。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上报的6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就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评价。结果612例ADR患者,男女之比1.481;ADR共涉及14类药品,其中,319例患者因抗生素类药品发生ADR,占52.12%,居首位;采取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的495例,占80.88%,局首位,可见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发生ADR比例最高。结论只有不断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用药时选择合适的药品种类、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才是降低ADR发生率的关键,才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策略。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ADR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肌瘤药物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2月子宫肌瘤患者46例分两组,单一药物组只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联合药物组在单一药物组基础上给予宫瘤消胶囊。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大小、肌瘤大小、月经量的变化和子宫肌瘤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联合药物组子宫肌瘤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一药物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P>0.05。联合药物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大小、肌瘤大小、月经量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单一药物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药物治疗中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无明显副作用,对缩小肌瘤和子宫体积,减少月经量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