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e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和多脏器的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其他免疫学改变。临床表现多样,过程笃重,甚至危及生命,如不积极治疗,儿童SLE的预后远比成人严重。由于SLE属于慢性疾病,患儿存在疾病结果难以预测、需要间断性住院、长期服用药物等特殊情况,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儿家长 心理问题 护理支持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精神病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首先,介绍了精神病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接着,阐述了精神病发展的三个阶段:传统观念下的隔离与遗弃、现代医学模式的兴起和精神病的社会化管理。然后,分析了精神病对个体的影响,包括身体健康、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 标签: 精神病 发展历程 个体 社会影响
  • 简介:摘要 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导医服务、病人情绪安抚、资源配置协调等。在现有模式与制度中,医务社会工作者的通常在病人入院适应困难或医患沟通困难等情况下介入,工作过程则贯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乃至出院后等各个环节。但对于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中所能发挥的功能还有较大的发掘空间且值得深入研究。由此,本文将对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中的功能展开综述。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者 医院 功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分析社会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21年8月~2022年8月工作的4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20例,社会化护理服务)与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专业素质、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责任意识评分、服务态度评分、沟通能力评分、综合素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实行社会化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社会化护理服务 院内感染发生率 消毒供应中心 综合素质评分 服务态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支持对康复意识障碍儿童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会支持治疗。结果:通过严格分析,观察组在接受标准康复治疗的同时,在康复意识障碍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将社会支持纳入意识障碍儿童的康复方案可显著提高其康复效果。

  • 标签: 社会支持 康复意识障碍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社会营销模式在乳腺癌早诊早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订营销计划,确定目标人群,借鉴市场营销策略,对目标人群宣讲,同时推出促销项目。结果目标人群乳房保健知识和乳腺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参与早期乳腺癌筛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010年3月至9月参加早期乳腺癌筛查1503人次,比2009年同期816人次明显增加。结论将社会营销模式用于乳腺癌早诊早治中,可以提高目标人群参加早期乳腺癌筛查的积极性,从而使乳腺癌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早诊早治 社会营销模式
  • 简介:Miles术是当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需在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造口患者平均2万例[1]。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存在使患者身体形象、排泄功能、个人卫生等发生了改变[2],患者将在生理、心理及

  • 标签: 结肠造口术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94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GDS评分为(40.61±8.72)分,41例存在抑郁情绪(43.6%);婚姻、文化程度以及居家情况与社会支持存在差异。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关系(r=-0.514,P〈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抑郁状态,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临床工作者应关注老年住院患者的抑郁状况,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抑郁 社会支持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高位截瘫患者出院后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相应的康复对策。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88例出院后的高位截瘫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26-56分,平均为43.70分;自评生存质量总分为20-70分,平均46.30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生存质量总分存在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361,P〈0.05)。结论应当采用合适的康复对策,尽可能充分地调动高位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高位截瘫 社会支持 生存质量 相关性 康复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女护士焦虑情绪和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对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量表(SSR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为积差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焦虑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回归结果表明焦虑、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解释能力分别为39.7%、17.6%,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焦虑对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171、-0.824(P<0.01),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直接效应系数为0.455(P<0.01),焦虑通过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间接效应系数为-0.078(P<0.01)。结论:女护士焦虑、社会支持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焦虑也是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是焦虑与生活质量的中介因素,改善女护士焦虑情绪,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女护士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女护士
  • 简介:目的改革护理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为更有效地培养出切实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南昌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生7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5名。研究组根据第1~3学年护生教学内容,制定社会实践计划;第4学年,先在社区康复中心进行1周的社会实践,然后进入医院,根据实习情况制定实践计划并实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模式,第4学年直接进入医院,实习前进行常规岗前教育。入学前及实习结束前对全部护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定,包括自评和他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生在沟通、协调、管理、人文关怀、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收集和给予信息、获得并理解患者观点等方面的评价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在各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护理实践,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并逐步发展护生的各种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使护生能更好地适应从学校进入医院、从医院走入社会的角色转变。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培养模式 社会实践 综合素质 人文关怀
  • 简介:目的通过对癫痫患儿的社会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调查分析,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提高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使用婴儿一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袁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袁,对癫痫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和心理行为特点进行评价。实验组选择:年龄在5~11岁的癫痫患儿,病程大于半年;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儿童。结果癫痫儿童的生活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独立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作业、交往、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方面。32例癫痫儿童中生活能力在边缘和低下的为24例(占75.0%)。同时,癫痫患儿的行为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结论为提高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应对癫痫患儿的心理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只有进行药物和心理的全面综合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儿身心得到正常发展。

  • 标签: 癫痫 社会生活能力 行为问题
  • 简介:[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社会支持和自我护理能力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个人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20例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73.3%病人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与自我护理护理能力的总均分、自我护理概念因子分、自我护理责任因子分、自我护理知识因子分以及自我护理技能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COPD病人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其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社会支持,可以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COPD 社会支持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目的调查哮喘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36.00%的哮喘患者存在轻度自我感受负担,8.00%的哮喘患者存在中度自我感受负担,2.00%的哮喘患者存在重度自我感受负担.哮喘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0.56±5.77)分,与国内常模(34.56±3.7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结论哮喘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自我感受负担越轻.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设法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为哮喘症状的治疗和控制提供帮助.

  • 标签: 哮喘 感受负担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社会支持,3个月后比较两组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入院时无明显改善;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完善社会支持对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本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探讨家庭和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产妇产后心理恢复和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分析选取分娩的146例产妇作为临床受试调查对象,按照随机定量数字统计表法类别分为临床对比组与临床对照组,每组73例。结论是家庭和社会上的支持治疗有助于产后抑郁的患者初产妇的骨盆底平滑肌力量的恢复,提高其性爱和生活中的质量和有效降低抑郁症的水平,对于有效促进术后产妇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家庭社会支持,产后抑郁,心理健康,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状况,并了解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性。方法 采用第3版UCLA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 SSRS) 对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神经梅毒患者的孤独感得分为( 39.5 ±8.25)分,在性别、年龄、学历、梅毒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姻、神经梅毒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为(37.45±8.70)分,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神经梅毒病程、梅毒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得分为(17.75±6.89)分、( 12.83±4.26) 分和(6.88±2.20)分;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孤独感与客观支持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婚姻状况、不同病程的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孤独感水平越低,提高神经梅毒患者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客观支持,可降低其孤独感。

  • 标签: 神经梅毒 孤独感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实施后优质护理后恢复状况较好。结论: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青少年抑郁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且命名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心理健康检查的61例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命名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评,并且分析其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精神质和掩饰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差异不大;而艾森克人格问卷患者的神经质、内外向以及应对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总分、社会支持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平均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生活事件较多、人格特征缺少稳定性、应对方式不良以及社会支持不足等,都是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病人发病风险的社会心理因素,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才能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社会心理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行复发性流产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63±12.12),自我效能总分为(22.36±3.45),社会支持总分为(62.35±5.48)。创伤后成长(除与他人的关系外)与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术后出现创伤后成长现象,且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创伤后成长有正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复发性流产患者术后社会支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创伤后成长,从而恢复患者身心健康。

  • 标签: 流产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