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的方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改善,关注患者的疼痛度缓解情况。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并伴有疼痛,在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中抽取了 82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局部放疗措施,完成对比实验。 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效率为 85.4% ,对照组为 75.6%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止痛起效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为( 7.2±2.3 ) d ,对照组为( 3.4±1.3 ) d ,由此我们认为在疼痛改善上,观察组更具有优势。 结论: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的治疗方案能更好的协助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实施治疗,并缓解疼痛度,具有积极的效用。

  • 标签: 局部放疗 唑来膦酸 恶性肿瘤骨转移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的方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改善,关注患者的疼痛度缓解情况。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并伴有疼痛,在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中抽取了82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局部放疗措施,完成对比实验。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效率为85.4%,对照组为75.6%,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止痛起效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为(7.2±2.3)d,对照组为(3.4±1.3)d,由此我们认为在疼痛改善上,观察组更具有优势。结论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的治疗方案能更好的协助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实施治疗,并缓解疼痛度,具有积极的效用。

  • 标签: 局部放疗 唑来膦酸 恶性肿瘤骨转移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转移皮瓣配合VSD持续负压引流修复骶尾部压疮缺损的护理探究。方法:30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护理,后组在前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骶尾部压疮患者行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转移皮瓣 VSD持续负压引流 骶尾部修复 压疮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转移癌放疗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结合PDCA循环管理对疼痛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自本院收治的骨转移癌放疗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于2018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放疗,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单一组(n=30)及结合组(n=30),分别给予疼痛护理及疼痛护理结合PDCA循环管理,将其疼痛及希望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前单一组及结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erth希望量表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结合组相较于单一组VAS评分较低,Herth希望量表评分较高,P<0.05。结论 疼痛护理结合PDCA循环管理可减轻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的疼痛,提高其希望水平,建议采纳。

  • 标签: 疼痛护理 希望水平 骨转移癌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恶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恶性肿瘤患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接近400万例,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超过200万例,可见恶性肿瘤已成为当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恶性肿瘤患者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加重患者逐渐出现受累部位疼痛、乏力、体重减轻等不良表现,如救治不及时,恶性肿瘤细胞可通过蔓延、淋巴、血行等方式转移至临近或远处组织器官,从而加大治疗难度。

  • 标签: 肿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总结了 1例肠癌综合治疗后全身多发转移, 2018-04-22开始口服希罗达维持,第 3程中咳嗽加入瑞格菲尼; 2018-11-19开始口服希罗达第 11程,患者手掌和脚掌皮肤发红、肿胀、刺痛、灼热感伴有表皮脱落、水泡、溃疡剧烈疼痛等,并有行走和抓物困难(因手足综合征,减希罗达为 5粒),腹泻(最多 7-8次 /天, 30-50ml,无血渍),同期瑞格菲尼 40mg,在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对症处理;既能保证药物疗效,又能为肿瘤患者带来温暖。

  • 标签: 乙状结肠癌 分子靶向治疗 手足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鼻咽癌脊椎转移瘤疼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20例鼻咽癌脊椎转移瘤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术前、术后评分来判断、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镇痛效果,并对疼痛及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针对的配合护理。结果:20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术前(P〈0.01),无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细心观察、及时护理干预,能够为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脊椎转移痛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护理
  • 简介:1病例介绍病人,男,60岁。2005年9月确诊为直肠癌,2006年3月发现肝转移癌,12月入院行肝转移癌氩氦刀治疗。术前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正常,肾脏B超提示右肾囊肿,血压170/105nmHg(1mmHg=0.133kPa)。术中冷冻范围约4cm。术后给予补液、碱化尿液、利尿、保护肾脏等治疗,但尿量偏少。第2天生化检查示:血钠127mmol/L、血肌酐482μm01/L、血尿素氮14.83mmol/L。

  • 标签: 肾功能正常 肝转移癌 氩氦刀 衰竭病人 术后并发 治疗
  • 简介:总结20例胰腺癌肝转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肝叶切除术的术后护理。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患者休息与活动管理,做好引流管护理及营养支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发生腹腔出血1例、胆瘘1例、胰瘘2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

  • 标签: 胰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叶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患者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中应用细节管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治疗的6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治疗期间予以细节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在抑郁焦虑评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  肺癌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是肺癌的一种转移途径,可以出现肺门、纵隔、隆突下以及锁骨上等部位的淋巴结转移,临床上有肺癌的原发病灶,一般先转移到同侧肺门淋巴结,然后转移到纵隔淋巴结,再沿着淋巴管道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还有少数病例可以通过胸壁而转移到同侧腋下的淋巴结(1)。化疗对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2),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强,患者常承受着静脉穿刺痛苦,而血管的损害往往会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因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环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指由肘前的外周静脉,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到上腔静脉的穿刺插管,导管顶端最终停留在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3)但是由于患者伴有多处淋巴结转移,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了置管困难,导致置管失败,对置管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的护理对策,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 标签: 肺癌淋巴结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穿刺失败    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患者经 ECT 全身扫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 患者,人数为 200 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原则,各组 100 例,其中 100 例进行 临床护理路径 (观察组)、另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将各组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 观察组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 患者 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 , ( P < 0.05 ) 。观察组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 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患者经 ECT 全身扫描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提高作用,同时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 经 ECT 全身扫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护理在ICU器械压力损伤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ICU病房2019年10月份-2020年10月份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2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护理,从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总发生率指标予以分析。结果:患者伤处愈合时间(3.56±1.23)d,护理满意度23例(63.89%);ICU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12例(33.34%);观察组患者伤处愈合时间(2.04±0.74)d,护理满意度35例(97.22%);ICU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3例(8.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护理的应用可降低ICU机械压力损伤的发生率,理应作为ICU护理首选方法予以重视。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ICU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器械压力损伤(MDR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 1 月 1 日 ~12 月31 日我院发生的8例MDRPI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预防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 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器械压力损伤的发生。结论 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MDRPI发生率和有效减轻患者压力损伤程度,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医疗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的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护理干预在ICU器械压力损伤(MDR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本院102例ICU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5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行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皮肤微环境管理、健康教育、医疗器械操作和MDRPI相关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DRPI发生率和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ICU患者预防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预防压力损伤,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ICU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塞联合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74例在我院进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全部实行多西他塞联合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护理。采用自卑心理诊断量表(FI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自我效能量表以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患者FIS、HADS、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塞联合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多西他塞 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 前列腺癌骨转移 心理状态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塞联合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74例在我院进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全部实行多西他塞联合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护理。采用自卑心理诊断量表(FI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自我效能量表以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患者FIS、HADS、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塞联合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多西他塞 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 前列腺癌骨转移 心理状态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作者: 黄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终末期肾脏疾病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中,一般会采用维持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但是,通过长期透析治疗,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进而产生并发症,并且长期血液透析的治疗费用较高,会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还会有一定概率引发症状低血压,影响治疗效果。但在治疗期间,通过有效护理,能够调整患者的心态,降低治疗风险的发生率,从而保证预后效果。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