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CambrigeS-360扫描电镜,对不同润滑条件下带钢表面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轧制工艺润滑,可以提高带钢表面质量,减少混晶现象,有利于薄规格产品的生产。

  • 标签: 轧制润滑 表面质量 混晶
  • 简介:碳钢薄板厂转炉一次除尘采用湿式法除尘,存在以下问题:1、转炉烟气中的灰尘、水汽和混合气体在风机作用下,形成高速气流,严重冲刷、侵蚀风机转子前后端板、叶片。2、转炉烟气中的灰尘附着在转子前盘、后盘和叶片表面,破坏转子动平衡,转子使用周期较短。"3、影响风机轴瓦、偶合器使用寿命,对风机基础也产生较大影响。4、转子在线使用周期短,检修时间长,人力物力消耗巨大,不利于设备管理和降低费用消耗。炼钢保障作业区相关技术人员针对转炉一次除尘风机转子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进行了多方面分析、论证,在转子表面喷涂金属保护层、对转子反冲洗系统进行改进,降低了转子振动,延长了转子使用周期,缩短了检修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消耗,避免了转炉烟气中烟尘、水分及腐蚀性气体对转子及叶片表面的冲刷和侵蚀,延长转子使用寿命,提升了设备综合效益。

  • 标签: 风机转子 涂层 动平衡 反冲洗水
  • 简介:连铸坯表面缺陷可分为纵裂纹、横裂纹、网状裂纹、皮下针孔和宏观夹杂,但主要缺陷是表面裂纹。表面裂纹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结晶器弯月面区域钢水一结晶器壁一保护渣一坯壳之间不均衡凝固.它取决于钢水在结晶器中的凝固过程。在二冷区,铸坯表面裂纹会继续扩展,它会导致轧材表面的微细裂纹,影响产品质量。连铸坯裂纹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传热、传质和应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 标签: 表面缺陷 裂纹形成 连铸坯 原因 结晶器壁 表面裂纹
  • 简介:对在连续退火生产过程中采集的温度、粗糙度、时间变化的带钢表面洛氏硬度进行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探讨各因素在连续退火过程中对带钢洛氏硬度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的经验公式HRB=132-26935/Rm,可用来估测硬度值并指导生产。

  • 标签: 表面洛氏硬度 温度 粗糙度 时效性 抗拉强度
  • 简介:将主要含有Mg、Al、O、Si等元素的凹凸棒石按质量分数0.5%添加在柴油机润滑油CD15W/40中,配制成对比油样。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与透射电镜(TEM)分析凹凸棒石的物相组成及颗粒形貌,使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实验,借助表面轮廓仪、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ocusion-beam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FIBSEM)、能量弥散X射线探测器(energydispersiveX-raydetector,EDX)及TEM分析试样的磨损量及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和物相组成,并探讨磨损表面的摩擦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该凹凸棒石属于一维纳米材料,分散在CD15W/40润滑油中使摩擦副的磨损量降低约66%,磨损表面光滑;摩擦过程中,纳米凹凸棒石与摩擦副表面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厚度约为10~20nm的摩擦改性层,其物相组成为晶态和非晶态的SiO2和铝硅酸盐,含有Al、Fe、Si、O、C等元素。

  • 标签: 凹凸棒石 润滑油 磨损 摩擦改性
  • 简介:日本城北理研工业公司成功地开发出新的表面处理法——“阿尔盖处理”,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有效防腐方法。采用这种新方法处理的铝压铸件,表面能生成复合被膜,是一种耐蚀性优良的铝合金表面处理法,特别是处理ADC—12等铝压铸件,效果尤佳。ADC—12压铸件硅含量高达10%~12%,且含有铜、铁、锌等重金属,不能生成完整的氧化铝膜,耐蚀性非常差。经盐水喷雾试验,24h内生锈、96h全面腐蚀。采用新法后经48h盐水喷雾试验仍无腐蚀,显示出优良耐腐蚀性。另外在处理的被膜上进行阴极电泳涂装、静电涂装、粉末涂装等,附着性也

  • 标签: 铝压铸件 高耐蚀性 盐水喷雾试验 表面处理法 防腐方法 阴极电泳
  • 简介:分析了济钢中板厂钢坯加热黑印及表面划伤的原因,提出改善钢板表面质量的措施。该措施提高了产品质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钢坯 黑印 划伤 加热 结瘤 滑道
  • 简介:通过对盘条表面裂纹的追溯,调查分析连铸坯裂纹影响因素化学成分、钢水过热度、拉速、二次冷却及结晶器装配等,针对查出的问题采取对应措施,实现产品质量的改善。

  • 标签: 连铸坯 裂纹 原因分析 液面波动
  • 简介:对不同拉速下的65Mn钢坯进行取样分析,测试不同拉速、不同振动参数下振痕深度。进而分析出不同拉速下的65Mn钢表面质量特征。找出了目前电炉厂65Mn铸坯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

  • 标签: 65Mn钢坯 方坯连铸 拉速 振动参数 表面质量 炼钢
  • 简介:热轧产品质量中的氧化铁皮缺陷基本上都是三次氧化铁皮缺陷和部分的二次氧化铁皮缺陷。根据氧化铁皮的分类和形成机理,分析了某钢厂1450热轧厂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质量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地控制氧化铁皮缺陷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 标签: 三次氧化铁皮 缺陷成因 带钢表面 热轧厂 产品质量 形成机理
  • 简介:在中密度C/C复合材料基体上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生长碳化硅纳米线(SiCnw)及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碳化硅(SiCnw/SiC)涂层,研究中密度C/C复合材料基体上加载催化剂后涂层沉积及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中密度基体上催化制备SiCnw涂层,可改善沉积效率,同时可抑制裂纹扩展,明显改善SiC涂层在1200℃的氧化防护能力。另外,在1500℃的空气中氧化10h后,SiCnw/SiC涂层氧化质量损失率仅为1.34%,明显低于质量损失率为8.67%的单层SiC涂层。

  • 标签: 碳化硅纳米晶须 C/C复合材料 SiCw/SiC涂层 化学气相沉积(CVD)
  • 简介:对激光表面强化技术进行了介绍,对鞍钢大型厂对中辊道磨损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激光表面强化方案,实施后对中辊在实际使用中体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显示出激光表面强化处理技术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 标签: 对中辊道 激光技术 表面强化
  • 简介:结合莱钢冷轧生产线带钢表面质量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带钢表面清洁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各项对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冷轧带钢表面清洁度.

  • 标签: 冷轧 清洁度 乳化液
  • 简介:由莫来石60%~67%、预合成堇青石20%~27%、复合添加剂和结合剂12%~16%等制成焦炉炉门预制砖主胚体,表面喷涂0.5~2.5mm厚由熔融石英(SiO2>99%,325目)、人工原位合成堇青石、熔剂等制成的釉层在大于1230℃温度下烧成,制品各项理化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并得到钢厂实际应用。

  • 标签: 莫来石 堇青石 大型焦炉炉门预制砖
  • 简介:通过409L不锈钢板材表面线鳞缺陷检验、工艺状态及TiN形成热力学分析,认为导致409L板材表面线鳞缺陷原因主要是钛的夹杂物。钛的夹杂物来源于炼钢生产过程大量TiN的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钢中的氮含量,在现有工艺装备条件下,重点是减少炼钢过程的增氮量。根据这一思路,制定相应措施,有效抑制了线鳞缺陷的批量发生。

  • 标签: 409L 线鳞缺陷 分析
  • 简介:在实施低成本制造技术过程中,对Q235连铸板坯的生产工艺及钢种成分进行了优化。生产300mm×2000mm断面的板坯时,出现了较多的表面纵裂(达到30%以上)。通过采取控制钢水锰硫比、钢水氧含量,根据钢水质量调整保护渣性能等措施,在新工艺条件下,纵裂发生率有效控制在3.0%以下。

  • 标签: Mn/S | 保护渣 拉速
  • 简介:主要采用金相及SEM分析方法,对20Cr2Ni4A锻圆表面裂纹性质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锻圆表面裂纹是由于原材料存在表面夹杂/渣引起的。

  • 标签: 钢锭 锻造 纵向裂纹
  • 简介:本文对钢样在惰气熔融过程中氧的释放机理进行了探讨,根据钢样表面氧和体内氧分解温度的差异,通过实验设置合适的仪器分析升温方式,确定了分步阶梯式升温程序,实现了表面氧和体内氧的分离和分别测定,提高了薄板、超薄板等钢样中体内氧即真实氧含量分析准确度。

  • 标签: 表面氧 熔融过程 体内 钢铁试样 测定 惰气
  • 简介: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C-Cu复合材料表面制备W涂层,采用氧乙炔焰进行烧蚀考核,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烧蚀前后涂层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没有W涂层的C/C-Cu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熔蚀后有涂层的C/C-Cu复合材料质量损失仅0.9mg/s,无涂层C/C-Cu试样的质量损失为5.6mg/s。C/C-Cu复合材料表面W涂层较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烧蚀后C/C-Cu表面W涂层主要生成WO3和CuWO4,能谱分析(EDAX)表明有较多的Cu元素存在,但分布不均匀。W涂层在烧蚀后均较粗糙、疏松,存在孔洞和裂纹等缺陷,成为降低性能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复合材料 钨涂层 等离子喷涂 烧蚀
  • 简介:铸坯产生划痕、鼓肚、凹陷等表面质量问题与结晶器足辊的维修、调整、装配的质量有很大关系。探讨提高足辊的维护质量,保证铸坯质量的问题。

  • 标签: 结晶器足辊 调整精度 表面质量 转动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