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1
  • 简介: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华化是中国人得以立足的根本,实现中国人对中华化的文化认同和人文教化等等,我们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考察中国人的中华化本体问题的

  • 标签: 中华文化本体 中国中华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中国人的中华化本体及其意义 人的文化本体 文化是人的根本,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华化是中国人得以立足的根本,实现中国人对中华化的文化认同和人文教化等等

  • 标签: 中华文化本体 中国中华文化
  • 简介:中华诗词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艺术。这种艺术的最大特点是,以最精短也最精妙的语言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和最微妙的情感。文学艺术性是中华诗词的生命。但是当下旧体诗词已经成为一个“文学”问题。对比着中华古典诗词,当代旧体诗词“文学性”式微和缺失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以当代文学为背景,以“作为文学中华诗词”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中文学性缺失的原因,并就旧体诗词的当代审美问题、创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引起诗词界和文学艺术界对旧体诗词的重视和注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提高旧体诗词创作整体的文学水准,恢复旧体诗词的当代声誉,引导旧体诗词健康发展。

  • 标签: 文学性 中华诗词 当代诗词审美
  • 简介:武侠和科幻这两项大众文学创作的成果,长期被马华文研究者忽略,逐渐成为文学史论述中的幽暗角落。本文企图透过温瑞安《逆水寒》和"神州奇侠系列"、吴龙川《找死拳法》、张草《庖人志》和"灭亡三部曲"等作品,初步建构自1970年代以来马华文于这两个次文类的发展状况,并指出此三人在叙事风格上的差异与优劣之处。

  • 标签: 武侠 科幻 温瑞安 吴龙川 张草 马华文学
  • 简介:巴西华文文学展现出可观的发展潜能,但受限于环境,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拓展巴西华文文学新价值的努力是多方向的.首先要考虑的是写作技巧问题,其次是写作内容方面,还有翻译、培养第二代等.

  • 标签: 巴西华文文学 新价值
  • 简介:呈献给读者的这本论文集,主要是2012年11月在南洋理工大学举办的“尼采与现当代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的结集。尼采第一次出现在中文的出版物里是在1902年,也就是说,2012年是尼采的名字进人中国文化圈的110周年。南洋理工大学重视文化传播交流的研究,以“新丝绸之路”为大学的四大支柱之一。“尼采与现当代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之所以得到支持,并非偶然。

  • 标签: 华文文学 论文集 尼采 南洋理工大学 国际研讨会 传播交流
  • 简介:继《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2013》问世后,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主办、古远清编纂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2014》,最近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年鉴属于资料性工具书,设有“争鸣”、“综述”、“资料”、“刊物”、“目录”、“访谈”、“悼念”、“书评”、“机构”、“会议”等栏目,

  • 标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华文文学研究 年鉴 世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资料性工具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9
  • 简介:    文化研究和学科定位  20年来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海外华文文学一个新的文化主题

  • 标签: 华文文学 命名学科 学科定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华明是一种古老的文明,它从中华化中生发出来,也是自生的文明。五千年前,它以炎、黄、蚩尤部的合符会盟、伶伦制礼作乐为标志,完成了奠基。它以百姓社会为基础,以共和为特质,以乡村为基本形式,到了夏、商、周三代时期,形成了完备的文明体系和结构。中华化凝结成中华明,在中华明的舞台上,又演进、发展、变化。

  • 标签: 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 整体观 制礼作乐 三代时期 文明体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中国作协会员、江苏作协名誉理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陈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2月2日凌晨2:00在南京不幸逝世,享年84岁。陈辽1931年9月出生,江苏海门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华中建设大学。1945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教员、干事、记者、记者组长、文教助理员、大尉教员,江苏省作协秘书,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指导员,《雨花》编辑部理论组长,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文学所所长。

  • 标签: 华文文学研究 陈辽 逝世 专家 中国作协 江苏省
  • 简介:本文就海外华文文学在大陆的兴起、命名、发展、主要成果和学术空间,作概括回顾.当中有20多年来这一领域学术活动和重要会议的记要,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的概念形成,指出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文学现象.

  • 标签: 海外华文文学 兴起 命名 整体观 世界性
  • 简介:王亚丽,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2010年的春天。我应邀去她任职的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课,讲的题目是“当东方遇到西方”,即从东西方文化的交战谈到海内外文学的挑战。会后,亚丽告诉我,她正在陕西师大就读在职博士,论文已经开题,她的心愿就是研究海外华文文学,主要是北美的华文文学。我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感动和惊喜,仔细端详着这位来自内蒙古大地的年轻女子,她的眼睛里有一种燃烧,身心里有一股坚定的顽强,多么像二十多年前走在校园里的我!一时间百感交集。

  • 标签: 北美华文文学 跨文化视野 东西方文化 海外华文文学 2010年 人文学院
  • 简介:《陪读夫人》、《望断南飞雁》等作品中的陪读者形象,呈现出了因男女视角的差异而导致的对陪读身份的不同理解,揭示了中国女性在陪读过程中的自省与独立意识,以及中国男性权威在海外的延伸。性别叙述视角的对话使得陪读这一特殊的身份产生诸多阐释空间.

  • 标签: 陪读 北美华文文学 性别视角
  • 简介:<正>如众周知,文艺作品是一项最个体化的创作劳动。每件成品,几乎全都是个人独特的创作,而不可能为别人的劳动所代替。但当文学创作无可讳言地必须成为“商品”而日益依赖于文化商品市场运作的时候,它的集体性和互助性也就提升起来了。更不消说,整个文学事业的繁荣,是必须依靠集体、更有赖于团队共创性的精神的。此点,在海外华文文学界中似乎还比较欠缺。这也是当前美国华文文学景气低迷原因之一种。由于大多数作家习惯于“闭门造车”式的自我奋斗,而常常把以集体精神推动整个

  • 标签: 美国华文文学 文学事业 文化商品市场 景气低迷 集体精神 造车
  • 简介:谈谈我对香港的想象我的老家广西北流跟香港同属粤语地区。我们管粤语叫白话,北流的白话虽然没有广州这边的白话好听,但是语法字音都一样,只是语调不同。我们的语调更短促、迅猛,听起来更像南蛮野音。在北流的县城,我们说粤语,听粤剧,喝凉茶,不吃辣椒,午后阵雨来时走在骑楼下……总而言之,我们广西东南部的人在心理上总是更认同广东,而对北部的桂林柳州地区有一种疏离。桂北人说北方语系的柳州官话,听桂剧和采调剧,吃辣椒,听说到了冬天那边还下雪……至于更远的百色就不用说了,壮族的话我们一点都听不懂。

  • 标签: 华文文学 文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