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棱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棱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较对照组更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棱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芪棱汤 血液流变学 疗效
  • 简介:当前,深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积极探索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防治方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实证、热证越来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病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与此同时,现代医学则提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一种代谢性炎症。本文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毒邪病机说中,内生热毒是内生毒邪最常见的存在方式,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病机与代谢性炎症密切相关,代谢性炎症是中医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的致病机制之一。本文结合现代科学,从代谢性炎症角度探讨中医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病机,阐释中医抽象病机概念的现代科学内涵,为清热解毒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带来启发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内生热毒 代谢性炎症 清热解毒法
  • 简介:实验中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升高,LDL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P<,模型对照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 大鼠血管 损伤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的遵医行为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7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38例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39例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前提下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IMT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老年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动脉硬化的各项指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护理干预方法 有效性
  • 简介: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予以通脉降脂汤治疗,对通脉降脂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时间2017年3月~2018年3月,分2组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对应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脉降脂汤治疗。对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反应蛋白、斑块体积予以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11±0.22mm)、C反应蛋白(9.77±3.21mg/L)、斑块体积(37.66±5.66mm3)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反应蛋白、斑块体积分别1.31±0.53mm、19.32±4.11mg/L、44.97±7.32mm3),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通脉降脂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且能够减小斑块体积。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通脉降脂汤 临床效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CTA 评估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关联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 对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 期间进行治疗的 50 例 头颈部 CTA 和冠状动脉 CTA 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结果: 存在脑梗死情况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为明显;中度及以上狭窄组冠状动脉斑块处狭窄情况更为严重,相关数据对比差异均为 P < 0.05 。 结论: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与脑梗死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等因素有关。

  • 标签: CTA 颈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关联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佐金平木方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方法本文挑选我院54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挑选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将其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患者,采用计算机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佐金平木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结合佐金平木方与西药降压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压控制情况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中,佐金平木方可显著提高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更有利于维持患者血压稳定,且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佐金平木方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6年 03月至 2018年 11月收治的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 1组(脑梗死) --30例与观察 2组(脑出血) --30例,同期选择 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结果:观察 1、 2组 TC、 TG、 LDL-C、 HDL-C高于对照组, P< 0.05;而观察 1组的 TC、 TG、 LDL-C高于观察 2组, HDL-C低于观察 2组, P< 0.05。存在颈部斑块组的 TC、 TG、 LDL-C高于无颈部斑块组,而 HDL-C低于无颈部斑块组, P< 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水平异常具有密切相关联系。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1组(脑梗死)--30例与观察2组(脑出血)--30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结果观察1、2组TC、TG、LDL-C、HDL-C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1组的TC、TG、LDL-C高于观察2组,HDL-C低于观察2组,P<0.05。存在颈部斑块组的TC、TG、LDL-C高于无颈部斑块组,而HDL-C低于无颈部斑块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水平异常具有密切相关联系。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PP1组(脉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利用效果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2018年接收的 100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几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92%,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80%,两组患者的比较有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帮助控制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患者出现各项并发症,而且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2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试验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工作),比较护理效果、护理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AS斑块面积。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1.66%)显著较对照组(72.22%)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护理前1周,试验组IMT、颈AS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缩小,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血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护理中,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强化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血管硬化情况,值得借鉴。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强化组(n均为60),在常规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普通组行阿托他汀一般治疗,强化组行阿托他汀强化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普通组和强化组依次为76.67%、93.37%,强化组高于普通组(P<0.05)。在预后良好率上,普通组和强化组依次为80%、95%,强化组高于普通组(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 他汀 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随机抽取114例,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加用阿托伐他汀的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值、血脂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病症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血压值和血脂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 2016年 4月至 2017年 6月接受治疗的 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每组各 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以及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同时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患者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老年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随机抽取114例,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加用阿托伐他汀的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值、血脂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病症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血压值和血脂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