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康医生我的眼睛患玻璃体混浊,眼科医生开了一种名叫氨碘肽滴眼液点眼,经使用后,眼睛很不舒服。我有低血压,按说明书上说的“低血压患者慎用”,后来就没有使用。请问康医生,玻璃体混浊不治疗是否眼睛会瞎,要治疗还会有别的眼药水点眼或需要吃些什么药才能治好吗?

  • 标签: 玻璃体混浊 眼睛 医治 眼科医生 眼液点眼 低血压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20年7至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系统Lifestream 球扩张式覆支架应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9例病例,年龄39~80(64.3±12.7)岁,均为男性。共应用10枚Lifestream球扩张式覆支架,4枚应用于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1枚应用于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过程中髂支补救性重建;5枚应用于4例胸、腹主动脉患者腔内修复中内脏及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其中植入于肾动脉3枚、2枚分别作为烟囱支架用于左锁骨下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重建。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完全覆盖病变,无明显残余狭窄。1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髂支压迫,经植入Lifestream完全纠正。4例主动脉病例中,均完成分支动脉重建,其中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应用者(烟囱)出现少量Ⅰ型内漏,随访1个月后内漏消失。应用Lifestream总体技术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梗死、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所有靶血管通畅,无支架移位、断裂、支架内狭窄等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Lifestream球扩张式覆支架适用于多种血管疾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 简介:迷路积水(endolymphatichydrops,EH),又称内淋巴积水,1938年由Hallpike和Cairns发现其为梅尼埃病(Meniere’Sdisease,MD)的基本病理变化。随着对迷路积水的不断研究探讨,目前认为迷路积水是一些由于内耳损伤所导致的不同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包括梅尼埃病、伴

  • 标签: 膜迷路积水 手术入路 内淋巴囊 造模 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水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观察晚期妊娠水引产产妇在分娩的产程中,采取早期人工破对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得出结论产妇在水引产、催产素点滴分娩过程中,采取早期人工破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 标签: 人工破膜 水囊引产 催产素点滴 缩短产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2年1~2014年6月收治的玻璃体混浊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82例,所有患者首先实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氨碘肽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平地木颗粒治疗,跟踪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90例患者,显效46例,有效36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1.1%;对照组82例患者,显效34例,有效30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玻璃体混浊疾病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氨碘肽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混浊 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2~7岁儿童白内障手术后视轴区混浊的影响.方法:对40例(62眼)2~7岁儿童白内障施行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1例(32眼)联合连续环形撕(A组),19例(30眼)连续环形撕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B组),观察两组术后视轴区混浊情况.结果:视轴区混浊发生率两组间比较,A组为37.5%,B组为10%,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施行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同时,连续环形撕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预防视轴区混浊的发生明显优于单纯行连续环形撕.

  • 标签: 方法 儿童 白内障 影响
  • 简介:摘要在无晶状体支撑下植入人工晶状体是临床手术的难点之一,手术操作技巧要求高,尽管有多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但手术并发症仍不少见。本文介绍临床传统的以及近年发展的几种无晶状体支撑人工晶状体固定术,重点阐述手术指征、手术特点和要点,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93-39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连续环形撕(CCC)开口纤维闭行开窗术处理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1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台州市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术后前CCC开口完全纤维闭的患者15例(15眼)行纤维开窗切除手术,并对其纤维闭形成原因、手术方式和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所有术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次日,裸眼视力(UCVA)为0.2~0.3者4眼,0.4~0.5者8眼,0.6~0.7者3眼。前开窗口内透明,开窗范围大小合适,约4.5 mm×5.0 mm。人工晶状体位正无移位,光学部平展。所有患者均无术眼眩光主诉。结论:白内障术后前CCC开口纤维闭可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的增殖迁徙有关。开窗术可有效解除纤维闭并明显提高视力。

  • 标签: 白内障 连续环形撕囊 纤维膜闭 成因 开窗术
  • 简介:摘要角膜弹力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杂的眼部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普遍开展这一手术。本文就角膜弹力内皮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供体植片制备(供体选择、制备技巧、植片的可视化)、关键手术技术(植片的植入、展开、固定)、术后并发症(植片脱位、高眼压、排斥反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以及失代偿等)以及视力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失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超声乳化和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对照组患者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囊上超声乳化治疗,对比两组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组裸眼视力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细胞密度均出现下降(P<0.05),但两组间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例(P<0.05)。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治疗,上超声乳化与袋内原位超声乳化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手术安全性高。

  • 标签: 囊膜上超声乳化 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 简介:摘要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已被公认为一种崭新的抗癌战略,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利用鸡胚绒毛尿研究疾病机理、血管生成通路,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因实验模型的局限性,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本文对鸡胚绒毛尿应用于血管生成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成 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以β-谷甾醇为稳定剂的泡的制备工艺,寻找制备泡的新材料。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以β-谷甾醇为稳定剂,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影响泡包封率的因素。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研究泡的包封率及稳定性。结果盐酸小檗碱泡的最优制备处方为:盐酸小檗碱的浓度为0.5mg·mL^-1,司盘20与β-谷甾醇质量比为250∶15,缓冲液pH值为10。所得泡粒径在300~800nm,包封率为36.9%。放置7d,包封率达到最大值38.14%。结论以β-谷甾醇为稳定剂的盐酸小檗碱泡圆整度好,形态均一,包封率较高,但常温下放置稳定性不佳。

  • 标签: Β-谷甾醇 膜稳定剂 囊泡 包封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双绒毛三羊膜(DCTA)三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DCTA三胎妊娠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7例DCTA三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首先单纯以减少胎儿数目为目的进行分组,分为期待妊娠组(27例)和选择性减胎组(30例),进一步将选择性减胎组根据不同减胎方式分为保留单绒毛双羊膜(MCDA)双胎组、保留双绒毛双羊膜(DCDA)双胎组以及保留单胎组3个亚组。比较期待妊娠组以及选择性减胎组3个亚组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选择性减胎组分娩孕周为(34.5±5.7)周、足月产率为53%(16/30),分别高于期待妊娠组的(29.9±6.0)周、7%(2/27);选择性减胎组流产率为10%(3/30),低于期待妊娠组的33%(9/2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选择性减胎组的孕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ICU(NICU)入住率也显著低于期待妊娠组(P<0.05)。选择性减胎组中,保留MCDA双胎组(6例)、保留DCDA双胎组(13例)、保留单胎组(11例)的分娩孕周分别为(32.2±4.3)、(33.0±6.3)、(37.4±4.7)周,流产率分别为1/6、1/13、1/11,早产率分别为4/6、7/13、0/11,足月产率分别为1/6、5/13、10/11,至少一胎儿存活率分别为5/6、12/13、10/11,NICU入住率分别为6/8、9/18、0/10。保留单胎组足月产率最高,NICU入住率最低,分别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保留DCDA双胎组比期待妊娠组的足月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TA三胎妊娠风险高,早期减去MCDA双胎保留单胎的足月产率最高、新生儿结局最佳。对于希望保留双胎继续妊娠的孕妇,应充分告知风险,可考虑减去MCDA中的一胎,保留DCDA双胎继续妊娠。

  • 标签: 妊娠, 三胎 妊娠减少, 多胎 射频消融术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单绒毛双羊膜双胎的孕期管理及分娩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资料完善的双胎妊娠孕妇205例,分为单绒毛双羊膜组(单绒毛组)、双绒毛双羊膜组(双绒毛组),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分娩方式和围产结局。单绒毛组又分为普通孕检组、加强孕检组,比较不同孕检方式的围产儿情况。结果单绒毛组与双绒毛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双绒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组有4例在孕期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率12.5%;有6例发生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18.6%。结论对于单绒毛双羊膜双胎妊娠,应加强孕期管理,改善围产儿预后。

  • 标签: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孕期管理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椎管内麻醉是现代常规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穿刺点的选择和准确度是非常重要的。应用MRI测定成人脊髓圆锥及硬末端相对于脊柱的位置,为蛛网膜下腔穿刺、骶管阻滞麻醉中穿刺点的选择提供参考,以预防蛛网膜下腔穿刺中脊髓损伤及骶管麻醉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发生。

  • 标签: 脊髓圆锥 硬膜囊 椎管内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