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骤停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抢救方法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心肺骤停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院内心肺复苏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前心肺复苏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3.33%,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有效提升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可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知识以及规范和完善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和流程,临床进一步推广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院前心肺复苏抢救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血氧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最新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居全球之首。而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抢救的机会,死于院外。因此,普及广大民众心肺复苏知识、技能非常重要。

  • 标签: 心肺复苏 抢救成功率 心脏性猝死 心脏猝死 调查结果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她有过无数个代号——塞纳河的无名少女、塞纳河的蒙娜·丽莎、复苏安妮,以及世界接吻最多的少女。她的生平无人知晓,但死后却成为急救培训模型,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接受过心肺复苏术(CPR)培训的人都亲吻过她,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到这幅天使面孔背后的故事呢?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肺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CPR)包括三大要素: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体外电除颤;3个阶段:BLS、ALS、PLS。而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功能的恢复,故CPR又发展成CPCR。随着CPR扩展到CPCR的高层次,对CPCR的护理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肺脑复苏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两年来急诊初级心肺复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44例心肺复苏病例。观察其心跳骤停发生地点、骤停时间、病因、肾上腺素用量、有无电除颤及机械通气等指标。结果:成功组复苏前骤停时间比失败组短(P<0.05);在院内发生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比院外要高(P<0.01);成功组需要的胸外按压时间和肾上腺素总量均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基础因素包括心肺复苏前骤停的时间、地点、基础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是否及时开放气道、进行胸外按压的时间、肾上腺素的用量等可预测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初级心肺复苏 分析
  • 简介:复苏医学是临床医学中进展较快的领域之一。美国《循环》杂志于2005年底发表了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新修订的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CPR&ECC)。新指南对2000年复苏指南内容作了修改或补充,例如将胸外按压与通气之比由15:2或5:1改为30:2;胸外按压要有力、快速、让胸廓弹回、减少按压中断;不再强调先电击除颤,公共场所有自动体表除颤仪(AED)例外;将连续3次叠加式电击修改为1次电击;电击前、后均应作CPR;用低于正常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的人工辅助通气,可使通气/血流比正常等。

  • 标签: 循环复苏 呼吸复苏 复苏指南
  • 简介:摘要观察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对本院急诊和院内救治的36例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院内心跳骤停患者32例,经复苏存活10例(27.8%);4例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存活仅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跳骤停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18例,存活7例(38.9%);5min后实施心肺复苏14例,存活3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分钟之内行电除颤14例,存活8例(57.1%);10min后实施行电除颤10例,存活2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尽早进行CPR,尽早电除颤,在救治过程中时间乃是制约成败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方法按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规范带教。重视细节培训,做到讲练到位、点评到位、纠错到位,并制定考核评分表,严格考核。结果全部学员考核合格,基本掌握CPR技能,达到培训目标。结论依新指南培训,充分关注学员对技能的把握、理解和运用,是提高目击者实施CPR自愿度及急救能力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公众 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
  • 作者: 周德长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19-02苏大爷在吃完晚饭正在小区里遛弯,突然开始出现头晕症状,坐下休息一会儿也没见好转,当然准备回家休息时,突然间意识丧失直接昏倒在地。正好此时刘护士下班路过,发现情况不对,在检查苏大爷基本情况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医学院学生王旭见状立即加入到心肺复苏急救中,后急救车将苏大爷拉至医院进行急救,最终保住性命。有的人在想,心肺复苏都是一个人,为什么在苏大爷的心肺复苏中需要两个人?一个人的心肺复苏和两个人的心肺复苏有什么区别?心肺复苏应该怎么操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什么是心肺复苏?大多数患者在心搏骤停前没有明显征兆,均为突然发病;少数患者在发病前几分钟内会出现乏力、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当心脏波动突然停止后3~5秒时,患者会出现黑朦、头晕等症状;5~10秒后会因脑部缺氧而意识消失;10~15s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全身抽搐症状;20~30s呼吸间断或停止,伴有明显苍白、紫绀情况;60s后出现瞳孔扩散症状;4~5分钟因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缺氧,可引发不可逆的脑损伤及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心肺复苏一般在现场极力进行,直至挽回心搏骤停患者生命,并获得宝贵时间。在现场的心肺复苏又称为基础生命支持,主要指在患者发生心搏骤停后现场以徒手方式进行抢救,使停止跳动的心脏重新恢复收缩功能,脑部、中枢神经及全身组织重新恢复紧急供氧。在现场的心肺复苏中,主要包括现场评估,检查患者意识状态、拨打120,检查自主呼吸及心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以及人工呼吸,在急救过程中等待进一步生命支持,也就是120急救人员的到来进行专业医疗器械及药物的急救。什么是双人心肺复苏?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及基本操作流程。那么什么是双人心肺复苏?双人心肺复苏与单人心肺复苏有什么区别?双人心肺复苏指两个人同时徒手进行心肺复苏,其中一个人进行人工呼吸,另一个人进行胸外按压。在苏大爷的心肺复苏中,刘护士和王旭同时徒手开展心肺复苏,其中刘护士负责人工呼吸、王旭负责心脏按压,后两人更换分工继续急救,此种情况极为双人心肺复苏。在双人心肺复苏时,如果两人同时到达现场,则立即进行分工,即将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工作分开;若两个人不是同一时间到达现场,则应该在先到达现场人员完成15次胸外按压以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后,初级心肺复苏是现场的重要急救措施。目的浅谈初级心肺复苏急救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初级心肺复苏急救。结论除非环境危险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不要轻易搬动患者。争分夺秒地启动心肺复苏过程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初级心肺复苏 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