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前旧房子的小院里种了几株茉莉,一到夏季便香飘十里。这时,外婆会摇着轮椅出来,浸沐在花香中,对我说:“你看这花开得年年如此,哪像人一样,瞬息万变。”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本文慨述了联邦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介绍了其体制、组织、范畴,财政收支,着重阐述了1957年的养老保险改革,70和80年代初养老金的调整、当前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养老保险改革 福音 晚年 财政收支 80年代 发展趋势
  • 简介:父亲去世之前的那个夏天,我们来到了千叶县日在村的小别墅,那个地方也许是因为濒临外海,浪汹地贫,竟长久没有开发,被荒凉、寂寞地遗弃在那里。

  • 标签: 《晚年的父亲》 散文 中国 当代文学
  • 简介:记得刚退休时,我曾一度彷徨无助,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老年大学后,犹如走进春天,找到了新的人生起点。

  • 标签: 绿洲 晚年 大学后
  • 简介:殷白老人找他的儿子要纸,他要那种白底,带有宽宽的暗线的纸,稍厚一点,可以横起来,用毛笔或钢笔写竖行字。市面上没有这种纸卖,他说有,他要亲自上街去买。于是,那天由儿媳妇开车,一家人去了解放碑,此行除买纸还要买毛笔,买肯德基的大份鸡腿。

  • 标签: 父亲 老人 报告文学 延安 重庆市 作家
  • 简介:<正>1917年7月12日,张勋发动的丁巳复辟丑剧失败后,在两个荷兰人陪同下逃到荷兰使馆避难.张勋的复辟行动曾得到包括段祺瑞、冯国璋在内的北洋军阀的积极支持.可是一旦张勋拥溥仪复辟,陷入“普天同愤”的火海中时,这些军阀一看风头不对,立即摇身一变转入到讨伐张勋的行列中.那个与张勋称兄道弟积极支持复辟的冯国璋,7月3日就以副总统的身份通电讨伐张勋“叛国”,还在万人大会上表示要与民国共存亡,并在南京乘机登上大总统的宝座.段祺瑞与张勋共同策划了解散国会,推翻总统的复辟计划,这时也自任讨逆军总司令,表示要为“再造民国”而讨伐张勋,并自行恢复总理职务,成为这次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最大投机者和最大受益者.对于冯、段等军阀首鼠两端,翻脸不认人的行

  • 标签: 张勋复辟 近代工业 北洋军阀 江西 反复辟斗争 奉新县
  • 简介:  198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陈伯达.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已经沉寂了10年的陈伯达.陈伯达还活着,但已经老了.1970年庐山会议陈伯达倒台时,他已经66岁了.按中国传统的算法,他那时已进入晚年.晚年的陈伯达,又经历了一段特殊的生活.……

  • 标签:
  • 简介:<正>抗日战争初期,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笼络,化装逃离上海到达香港.蒋介石委任杜月笙统一指挥“孤岛时期”上海的抗日活动.一时间杜成了凌驾于“军统”、“中统”之上的“统统”.这期间杜指挥他留在上海“孤岛”的帮会力量协助“中统”、“军统”与日、伪势力对抗了一时,搞了些暗杀汉奸的活动.香港沦陷后,杜月笙逃到重庆,协助孔祥熙和戴笠合伙搞了个“通济公司”,即与日本方面做生意,贩运大后方缺乏的棉花

  • 标签: 蒋介石 杜月笙 蒋经国 宣铁吾 参议会 上海
  • 简介:书法绝笔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字: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楚狂接舆歌

  • 标签: 陈伯达 印象 晚年
  • 简介:2009年春季,我进入广西老年大学,插班到书法基础班学习。当时之所以选择学习书法,想当然地认为书法就是练毛笔字,容易学。但走进课堂,却惊奇地发现有些同学已然能"妙笔生花",不由暗暗佩服这些好学不倦的老同学,心底忽然升腾起一种巨大的动力。

  • 标签: 中国书法艺术 法乐 基础班 行草书 人生哲理 疏密有致
  • 简介:广州市区北面的白云山绿树成荫,松涛起伏。山顶公园,一辆灰色的小轿车沿着盘山公路向山下奔驰,“嘎”的一声刹车尖啸,闪电般作出一个绕轴心旋转调头的漂亮动作,迅速弯到山路一边,划出一段优美的弧线。电动车窗徐徐降下,女司机把头伸出车窗外,对着电视摄像机露出了轻快的微笑。——拍完了最后一个镜头。

  • 标签: 白云山 小轿车 私家车 一级公路 电视摄像机 电动车窗
  • 简介:晚年钟情编晚报左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何乐也,独钟情于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得其乐自“钟山风雨起苍黄”之日起,我便跨进新华日报的夜班编辑部。在那独特的马蹄桌旁,一坐就坐到双鬓作雪。9年前,又转入扬子晚报。岁月易逝,我已年届古稀。在70岁生日那天,新华日...

  • 标签: 扬子晚报 国际版 新华日报 最后消息 老雕虫 新闻标题
  • 简介:离2008年还差三天,孙道临却走了。一时间,怀念这位八十六岁老人的声音,通过媒体传播到各个角落。但我发现,很少有媒体提到孙道临晚年关于"采访收费"的事儿,好像大家都躲闪着,不愿意提。不能说孙道临先生的去世跟那个话题有关,但我感觉,那个话题深深刺伤了这位老人。这个话题应该是孙道临的晚年之"痛"。那是2005年年初,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好多媒体都在策划着纪念活动。孙道临是电影百年标志性人物,我当时也

  • 标签: 晚年 采访 明星 收费 媒体传播 电影事业
  • 简介:喜欢京剧有两个原因:我20岁时正值"文革",所有的传统戏、历史剧都被打入"冷宫",只有一种称之为"革命样板戏"的现代京剧唱腔广为流传,几乎每个人都能唱上一段,我自然也不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来自戏迷父母的耳濡目染。退休后,我来到温州老

  • 标签: 京剧唱腔 革命样板戏 每个人 历史剧 京腔 晚年
  • 简介:我的晚年梦想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老年教育事业中去,在老年大学的校园里与老年学员共度晚年幸福时光。"我朝着这个梦想不断地努力着,在这条追梦之路上享受快乐。我今年78岁了,退休后很荣幸地来到如皋市老年大学家庭养花班和海安县老干部大学花卉盆景班担任教师。

  • 标签: 家庭养花 老年教育 老年学校 花卉品种 花卉盆景 教学工作
  • 简介:旧社会的江湖上有段谚语:"杂技这一行,既不养老,也不养小。""程半仙"的晚年,就证明此话不谬。"程半仙"原名程书和,是享誉北京天桥的"狗熊程"第二代传人。他精通

  • 标签: 程半仙
  • 简介:英国作家E·M·福斯特有一次说过他曾设想在《印度之旅》这部书的中部应该有一个“洞”,诗人西穆斯·希内认为在一首诗中也恰好如此,“它将在这些诗作中的中央敞开,以引导读者深入,超越。”当然,问题还在于怎样设置或形成这个“洞”,并对它进行怎样的理解。1991年3月,在北大的“中国现代诗的命运和前景”座谈会上,当人们对诗的当下处境纷纷表示忧虑时,我说到“我现在对‘晚年’感兴趣,想对它进行一些研究。”一些人笑了起来,大概是因为我所说的和会议主题不太协调吧,或是因为那时我才三十来岁,还远远没有到了谈论这类话题的时候。但我知道,这样一个“晚年”其实也就是福斯特和希内所设想的那种

  • 标签: 晚年 福斯特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中国现代诗 设想
  • 简介:1926年,吴佩孚所部十几万直军被国民革命军击败,此后,吴氏便蛰居北平城内。1938年底武汉会战结束,日敌为动摇中华民族持久抗战的决心,便利用吴佩孚同国民政府间的旧歧,多方引诱吴氏出头,为其“和平息战”的阴谋摇旗。然而吴氏终未附逆。一 土肥原“息战”诡计之出笼1938年,侵华日军第十四师团师团长土肥原在上海设立对华谋略组织土肥原机关,计划策动唐绍仪、吴佩孚等出任伪政权首脑。1939年1月初,土肥原所导演的“和平息战运动”终于在北平登台了。这是日敌扩大侵华战争的新手法,这个运动围绕吴佩孚的“出山”展开。首先由汉奸江天铎、陈中孚等16人自上海拍电至北平,吁请吴佩孚“发起全国和平息战运动”;继而由北

  • 标签: 吴佩孚 国民政府 救国会 委员长 “三原则” 维新政府
  • 简介:年岁渐长,身体机能自然逐渐衰退,老年人需要使用到的药物频率或种类也随之增加。因此,银发族的用药安全,格外需要家人共同把关。一般老年人常见的用药问题包括:

  • 标签: 晚年 保健 科学 用药安全 身体机能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