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可降低致残率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我国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本文为该课题的中期总结。

  • 标签: 卒中 康复 急性
  • 简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位列第一,患病率仍在迅速上升,与此相对,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仍处于较差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基因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PPARΓ
  • 简介:自从生理学家His于1865年首先提出内皮这一概念后,人类对它的研究始终方兴未艾.新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并认为内皮功能失调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初事件即"启动子"[1].如今,遴选出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以及采取某种合适的方式来保护或挽救血管内皮功能将是心血管疾病防治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着重对血管内皮的功能及其评估方法、内皮功能失调的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 一氧化氮 功能 评估
  • 简介: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remonitoring,ABPM)能够提供24h内多次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水平和波动趋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参考欧洲高血压学会发布的关于动态血压临床应用价值的述评,结合我国情况,对动态血压在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病 测量数据 血压水平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危急重症,处理不及时,出血量多者将并发休克、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产后出血还会导致产妇死亡,产妇休克严重持续时间长,经抢救后存活下来,将来也可能继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表现为产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近年来,行髂内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10例,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产后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组干咳副作用。方法:服用卡托普利并出现干咳患者共160例,随机分成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组,两组均在治疗1周、4周及6月观察干咳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在治疗6月后干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因干咳把卡托普利换成贝那普利,忽视对药物副作用的认识。

  • 标签: 贝那普利 依那普利 干咳
  • 简介:卒中,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而且对患者家庭和个人更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有关卒中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不断补充和更新其新的证据。现就2006年关于卒中的遗传因素、影像学、治疗、危重症与急救、康复、一级预防、卫生保健、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

  • 标签: 卒中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遗传因素 一级预防 卫生保健 影像学
  • 简介:动脉夹层是指动脉壁层内的撕裂而导致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层,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当血流聚积在内膜及中层之间时造成管腔狭窄;当血肿主要累及中膜与外膜时则形成动脉瘤样扩张。脑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arterydissection,CAD)是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在CAD患者中,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carotidarterydissection,ICD)较椎动脉夹层(vetebralarterydissection,VAD)更常见。CAD的病因并不是很清楚,病前的颈部外伤史常见,但不普遍。遗传因素,如Ehlers—Danlos综合征、Marfan综合征等可以促进CAD的发病。

  • 标签: 动脉夹层 MARFAN综合征 ARTERY 血管内膜 常见病因
  • 简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这些因素可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程。其最主要的临床后果有: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肿瘤相关疾病。MS全球患病率的显著上升,不同诊断标准存在的差异,

  • 标签: 代谢疾病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肿瘤 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势在必行,它归根结底是对病人的服务,目前护理质量管理缺乏系统化理念、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高、奖惩制度缺乏激励作用、护理人员短缺现象严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应该从引入现代管理思想理念到护理质量管理、积极引导,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改革护理制度,建立合理分工模式、建立和有效奖惩制度,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 建立
  • 简介: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压波动规律及透析前高血压、透析中高血压、透-斤中低血压的发病情况。方法共纳入规律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患者72例,其中男性39例(54.17%),女性13例,年龄29-82(64.38+13.28)岁,透析龄0.5~20.0(4.12+4.28)年,均应用贝朗Dialog+透析机、LOPS18聚砜莫透析器、碳酸盐透析液治疗。4周内共计942例次透析治疗。录入患者一般情况、每次超滤总量及透析前、垂析中第1、2、3小时及透析后血压。结果MHD患者超滤量为0.5-5.2(3.00±0.85)L,有615例次透析前收高压(SBP)≥140mmHg,约占总计942例次的65.29%。波动规律为:透析前SBP较高为(150.35+23.73)mmHg,垂析中血压降低,透析后血压再次升高为(146.15±26.62)mmHg,但低于透析前(P〈0.01)。透析中高血压患旨发病规律为:透析前SBP低于非透析高血压患者(P〈0.01),透析第1小时血压下降,自第2小时起血压逐昕升高(P〈0.01),回血下机后血压显著升高(P〈0.01)。透析中低血压发作53例次,约占总例次的5.63%。吉论MHD患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随着超滤量的增加,SBP逐渐下降,回血下机后,血压再次上.十,但仍低于透析前血压。超滤抵抗是透析中高血压的显著特点。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压 高血压 透析中高血压 透析中低血压 波动规律
  • 简介:目的观察蜂胶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将高脂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设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1、0.2、0.6g/kgBW蜂胶,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5倍、10倍和30倍.四周后取尾血,测定血脂各项指标.结果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蜂胶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明显增高血清HDL-C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蜂胶具有降血脂作用.

  • 标签: 蜂胶 降血脂作用 实验研究 高脂血症 大鼠
  • 简介:随着人们对24h动态血压监测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也逐渐广泛,进而从其变化规律演变出一些相关术语,如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及晨峰现象等[1].健康人24小时血压呈“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变化,即2:00-3:00的谷和6:00-8:00、16:00-18:00的两峰.

  • 标签: 血压晨峰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开展一项临床研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选题。因此,如何知道选题是否有价值以及怎样去进行一项合适的选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临床实践与临床研究的关系、选题的思路来源、选题的原则、如何凝练研究问题及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方法。

  • 标签: 临床研究 临床试验 选题原则 研究设计
  • 简介:目的分析动脉顺应性C1和C2在正常健康人中的表现,并评估参数重复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动脉脉搏波形分析仪CR2000,测定和分析桡动脉脉搏波形,同时测量肱动脉血压,得出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并在健康人中进行参数的重复性研究.结果女性的动脉弹性指数C1比男性的低(P<0.01).动脉弹性指数C2在男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人有比年轻人更低的动脉弹性指数.随收缩压的升高,动脉弹性指数降低.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者动脉弹性指数C2较无家族史者低.在重复性检验中,不同测量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研究动脉弹性功能C1、C2,CR2000是一方便和可靠的仪器.C1、C2与年龄和收缩压呈负相关.C2的降低是血管早期病变的标志.

  • 标签: 动脉顺应性 容量顺应性 振荡顺应性 年龄 高血压
  • 简介: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最新研究指出,经常吃全麦等全谷食物有助于延年益寿。研究中,该学院研究员孙琦(音译)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已发表的12项相关研究的数据以及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相关数据展开了梳理分析,涉及1970-2010年间加入研究的78万名参试者的相关数据。

  • 标签: 梳理分析 克全 总体死亡率 营养调查 曾熙 心血管疾病
  • 简介: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观察了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凝血酶 血液学
  • 简介:目的了解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ALl)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1999年2~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脑卒中并发ALl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67±8)岁:脑卒中未并发ALI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10)岁对两组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以及急性期脑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龄、意识障碍、哥拉斯格-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降低、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鼻胃管饲、下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等是ALI的重要危险因素;性别、脑卒中类型、病前呼吸道疾病史和有无呕吐无统计学意义。ALI组入院第1天(脑卒中发病第1~3天),ALl的发生率为19%,入院第3天增至81%,第5天高达95%给氧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是判断ALI的重要指标;给氧治疗后,用氧合指数(PaO2/FiO2)反映ALI状况更为准确合理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脑功能损伤严重或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ALI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老年人。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呼吸功能试验 监护
  • 简介:心血管系统的钙化包括血管钙化和主动脉瓣膜钙化.血管钙化是血管壁细胞在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下活化,具有成骨细胞样表型.血管钙化发生于大动脉和中动脉管壁的内膜和中膜.发生于血管内膜者,称为血管内膜性钙化(intimalcalcification),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相关联,主要发生于脂质条纹形成期,呈现为小而弥漫分布的羟基磷灰石晶体钙沉积,并形成与生理性骨发育类似的细胞内基质小泡.另一种钙化发生于血管中膜,称为血管中膜性钙化(medialcalcifcation),它独立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主要发生于衰老、糖尿病和尿毒症等病理状态下的血管.中膜钙化主要发生在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脂质沉积的环境中,动脉中膜的弹力层出现基质小泡[1].近年血管生物学的研究和心血管影像学(如电子光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等)的进展,发现血管钙化是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损伤和慢性肾病等疾病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临床病理表现,血管钙化的部位和钙化程度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的预警指标.血管钙化增加了血管的硬度,降低了血管的顺应性,增加自发的和血管成形术中发生的斑块和血管破裂、以及动脉瘤形成的危险,易导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冠心病,中风和外周血管病等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80%的血管损伤和90%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伴有血管钙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均促进动脉钙化的发病.青年血管钙化患者的发病以糖尿病患者多见,而老年患者以血脂异常居多.有学者认为动脉钙化程度是预测Ⅱ型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的最佳指标[2,3].现仅就血管钙化的机制及防治等叙述如下:

  • 标签: 血管内膜 钙质沉着症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