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颞肌外肽修补的手术方法和技巧。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数字成形颞肌外植入修补去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巨大颅骨缺损5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皮下积液,无局部及中枢感染及等并发症出现,头颅外形对称。我们认为采用数字成形颞肌外植入技术修复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操作简便,塑形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颞肌 数字成形钛网
  • 简介:摘要引导骨再生是修复各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常规治疗手段。因其物理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方面的特点,在引导骨再生领域具备临床适用范围广、成骨效果稳定等独特优势。目前,临床应用仍可出现一定的并发症,但已有多项预防此类问题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的特点、临床应用、常见并发症及其应用改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钛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成形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三维成形,对58例颅骨缺损进行修补。结果5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切口甲期愈合,无感染、皮下积液、硬膜外血肿及脑内血肿等并发症,无张口、咀嚼疼痛困难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三维成形修补颅骨缺损,减少了医生手术强度,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颅骨修补的术后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者的容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三维成形钛网 颅骨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4-8周内)行三维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手术中情况(皮瓣游离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是否比常规时期(3-6个月内)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共计70例。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不同时期分为早期组(4-8周)和常规组(3-6个月)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皮瓣分离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出现的相应并发症情况,并通过GOS评分、NIHSS评分和KP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神经功能以及颅骨修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缩短,头皮剥离时间较常规修补组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远期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GOS、NIHSS和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颅骨修补术可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4-8周内进行,其在皮瓣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总的手术时间上面和常规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早期组患者在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上面较常规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骨修补 颅骨缺损 颅脑损伤 三维钛网 早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型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型网技术进行颅骨修补35例,分析数字化三维成型的手术难度、手术时间、塑形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5例患者较使用普通手术难度大大降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外观满意,且术后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皮瓣下积液及网外露等情况。结论使用数字化三维成型钦行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手术难度降低,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塑形外观满意度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成型 三维钛网 颅骨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密支架联合覆膜支架治疗颅内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进行治疗的4例颅内难治性动脉瘤患者的手术及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49~59岁,复发血泡样动脉瘤1例,大动脉瘤1例,巨大动脉瘤2例。手术中应用密支架先跨越瘤颈植入载瘤动脉,然后于瘤颈口处、密支架内再植入1枚覆膜支架。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实施,2例采用Pipeline+Willis支架,2例采用Tubridge+Willis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4例均显示良好的瘤颈口隔绝效果,大囊窄颈口的喷射征消失,动脉瘤未再显影。4例均获得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其中DSA随访3例,头颈联合CTA随访1例,动脉瘤均获得治愈。结论密支架联合覆膜支架治疗颅内难治性动脉瘤安全、有效,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大囊、窄颈合并瘤颈口喷射征以及血泡样等难治动脉瘤病例值得尝试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
  • 简介:重型颅脑创伤(severetraumaticbraini.jury,sTBI)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经常遇到的问题,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对15例sTBI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同期行塑形颅骨修补和脑室一腹腔(V—P)分流术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 钛网 塑形 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
  • 作者: 张晓璐 杨扬 文平 李丹霞 赵志军 邵国 杨军 张春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014010;包头医学院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所(转化医学) 014010;内蒙古自治区骨组织再生与损伤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包头 014010,内蒙古自治区低氧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包头 01401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幼羊颅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雌性小尾寒羊分为3组,分别为组(n=3)、钉组(n=3)及假手术组(n=3)。组将标准以矢状缝为中线垂直覆盖于幼羊颅骨上,并在固定点(a、b、c、d、e、f)植入钉固定;钉组仅在固定点植入钉;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至骨膜不做任何处理。术后30 min及随后每6个月评估3组的神态和行动能力、采食行为及反刍行为。术前及术后24个月检测3组实验羊头围。手术中植入钉后和术后24个月对3组实验羊行头颅CT扫描,并测量组和钉组的钉间距。手术植入钉后和术后24个月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组和钉组的钉间距。术后24个月处死3组实验羊后,测量其脑重量和脑容积。结果3组幼羊手术均成功,且均无死亡。术后30 min及术后6、12、18、24个月时,3组实验羊神态和行动能力、采食行为及反刍行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实验羊手术前、后比较,头围均增加(均P<0.05);而在术前和术后24个月时,3组头围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CT和游标卡尺测量的结果均显示,手术时,组和钉组每两颗钉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个月时,钉组的钉间距bc、de、af、ad、ae、fb、fc、ce、bd、be均较组增大(均P<0.05)。组手术时与术后24个月比较,每两颗钉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钉组术后24个月时,钉间距bc、de、af、ad、ae、fb、fc、ce、bd、be均较手术时增大(均P<0.05)。术后24个月,3组实验羊脑重量和脑容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固定于幼羊颅骨并不影响其生长发育,且对其行为学和大脑容积也无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固定钉随颅骨的生长滑行移动,无限制的钉随颅骨生长而"随波逐流"。

  • 标签: 颅骨 骨发育 儿童 钛网 绵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的手术技巧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使用计算机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结果36例术后均两侧头颅对称,外形良好,基本恢复了头颅原始状态,无感染,1例额叶血肿约20ml,保守治疗治愈,2例头皮下积液,行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处理后痊愈。结论计算机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外形美观等优点。

  • 标签: 三维塑形钛网 颅骨缺损 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间接诊的颅骨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24例采用传统手工塑形方式治疗的为对比组,24例采用三维塑形方式治疗的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塑形时间、钉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1年患者对修补后外观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7.6%,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结论应用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损,具有手术时间短,钉用量少,外观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三维塑形钛网 修补 颅骨缺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原因以及应对方案。方法:纳选对象为2011年2月到2023年7月在院行颅骨成形术的7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原因,并予以针对性处理。结果:70例患者中,术后共计有12例发生并发症,皮下积液、网外露、切口感染以及松动各4例、4例、3例及1例,经及时处理后患者均痊愈且顺利出院。结论:在开展颅内成形术时,需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材料,术前完善相应准备工作,术中规范操作方法,以无菌原则开展操作,观察患者变化,及时发现及处理问题,以此来降低及避免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钛网颅骨成形 并发症 应对策略
  • 简介:1 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58例脑外伤患者,均合并脑积水症状。应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研究组29例患者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P

  • 标签: 早期颅骨钛网修补 脑外伤 脑积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原因以及应对方案。方法:纳选对象为2011年2月到2023年7月在院行颅骨成形术的7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原因,并予以针对性处理。结果:70例患者中,术后共计有12例发生并发症,皮下积液、网外露、切口感染以及松动各4例、4例、3例及1例,经及时处理后患者均痊愈且顺利出院。结论:在开展颅内成形术时,需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材料,术前完善相应准备工作,术中规范操作方法,以无菌原则开展操作,观察患者变化,及时发现及处理问题,以此来降低及避免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钛网颅骨成形 并发症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系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本文针对尤以主动脉夹层StanfordB型、DeBakeyIIIb型腔内支架隔绝术后,腹主动脉段第二破口闭合不佳,假腔内血栓形成不良,致破口以下主动脉出现进行性撕裂,严重影响腹腔内重要脏器供血情况运用多层密支架再次置入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及探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主动脉第二破口形成,密网支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制备3D打印聚乳酸/纳米二氧化(PLA/TiO2)复合支架,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 通过熔融沉积法3D打印PLA支架及PLA/TiO2复合支架。进行形貌、红外、压缩力学性能及药物释放性能测试。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PLA支架和PLA/TiO2支架结构规则,交错连续网状结构,支架孔隙均匀。相对于PLA支架,PLA/TiO2支架的亲水性增强,且抗压强度满足松质骨要求。药物释放性能对照显示,PLA/TiO2支架延长了药物向周围释放的时间。体外细胞增殖实验得出,不同时间点两组支架的细胞均呈增殖趋势,PLA/TiO2支架的细胞增殖效果更佳。结论 3D打印PLA支架与PLA/TiO2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为3D打印载药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3D打印 聚乳酸 复合支架 药物缓释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椎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椎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的平均时间2.8h,平均出血量1210ml,术后经过14月随访,2例出现脑脊液漏。患者经过植骨,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均融合,未发生断裂情况。伤椎角纠正至16~27度,平均角度为22.3度,椎管容积未出现明显丢失。神经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针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椎体治疗,具有安全性高、脊椎稳定、创伤小等优点,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体切除 重建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