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折的有效性。 方法: 筛选本院在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接诊治疗的 48 例 跟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比对组( n=24 ,克氏针内固定 )、研究组( n=24 , 跟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比 2 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对 2 组跟骨折患者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比对组, P < 0.05 ;与比对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较高, P < 0.05 。 结论: 在对跟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方法,其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临床中应用、推行。

  • 标签: 跟骨骨折患者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跟塑形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螺纹针微创治疗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6例单侧跟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宽度、高度、长度,术后6、12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 d和6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高度、长度、宽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8.82 ± 1.72)°和(25.84 ± 1.96)°比(16.71 ± 2.74)°、(120.92 ± 3.85)°和(119.65 ± 3.84)°比(103.63 ± 4.62)°、(35.23 ± 1.94)和(36.51 ± 2.01)mm比(39.52 ± 1.26)mm、(48.52 ± 2.16)和(48.86 ± 1.98)mm比(46.94 ± 2.48)mm、(71.23 ± 2.49)和(70.94 ± 2.36)mm比(67.53 ± 2.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较术后3 d有轻微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平均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80.6分比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最后的随访AOFAS评分中,获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14/16。术后6个月平均AOFAS评分60.1分,12个月AOFAS最后随访平均评分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平均AOFAS评分(80.6分比60.1分)(P < 0.01)。在最后的随访AOFAS评分中,获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1例。结论应用跟塑形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螺纹针撬拨复位可有效治疗移位跟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有效减少皮肤软组织等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骨折 外固定器 微创技术 跟骨复位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辅助下颌的精确性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的下颌角肥大患者1例,女性,27岁,应用三维打印技术,根据其头颅CT扫描数据制作5个同样的下颌模型。搭建下颌导航机器人系统,将头颅三维数据导入FaceGraph软件形成虚拟三维图像,并按照"理想截线"的标准预设截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模型局部表面特征,将其与虚拟三维图像进行配准;机械臂通过信号传输连线将臂间关节角度值传输至主机,在对机械臂空间建模的基础上,运算得出机械臂末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经过以上步骤,将虚拟空间、现实空间的坐标以及机械臂的相对位置进行统一。在导航系统的辅助下,由术者操作末端机械臂分别在5个下颌模型上完成截手术。采用SPSS 20.0软件,对5个模型的总体40个偏差数值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模型实际截线与软件中预设截线的偏差情况,并对5个模型各自的偏差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不同模型间的偏差有无差异。结果在对下颌模型进行模拟截的实验过程中,机器人末端铣刀运行平稳,能够根据实验前设定的截线行走;在预先设定的位置计算实际截线与预设截线的总体偏差值为(0.92±0.43) mm(95%CI:0.78~1.05 mm),对5个模型截后的偏差值进行方差分析,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0,P>0.05)。结论在术者控制下,导航机器人系统能够按照预设的截线精确、稳定地对下颌模型进行截

  • 标签: 空间导航 模型 下颌骨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种植部位的骨质致密、量受植区的宽度和高度属于决定种植是否可以成功进行的关键,在口腔种植期间因为拔牙之后长期缺牙与佩戴义齿的影响,导致牙槽存在萎缩、外伤或感染,从而促使牙种植体植入区域存在量缺失,此时便需要接受植进行处理。自体移植本身带有生成性、诱导性以及传导性,其属于最为理想的材料。但是因为自体本身的使用缺陷问题,如取量问题,促使组织替代材料的使用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干预水平,本文简要分析组织替代材料修复牙种植受植区缺损的研究进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骨组织替代材料 牙种植 骨缺损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肿瘤发生、炎性肠病、肠道放射损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源于核事故调查、临床研究、动物模型探索等多种证据证实,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可作为评估肠道放射损伤暴露水平与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本文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肠道受照剂量、放射损伤的关系,为评估肠道放射损伤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代谢物 放射损伤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固体靶PET核素89Zr的制备和质量控制,制备89Zr并标记产物89Zr-去铁胺(DFO)-曲妥珠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方法采用核反应89Y(p,n)89Zr生产89Zr,设计加工89Y靶的固定靶托,由医用回旋加速器20 μA质子束流约12.5 MeV轰击89Y靶约1~2 h。使用羟肟酸树脂分离纯化轰击后的靶片,用1 mol/L草酸溶液淋洗获得89Zr。分析其特征峰、放射性核素纯度及放化纯等。利用89Zr草酸溶液和DFO-Trastuzumab在室温下标记制得89Zr-DFO-Trastuzumab,测定其放化纯。结果成功进行11次89Zr的生产,获得的89Zr产量为555~1 506 MBq,产额(34.8±5.2) MBq·μA-1·h-1,获得纯化后产品227.2~991.6 MBq(纯化率42%~87%),产品放射性浓度可达1.0×106 MBq/L。γ能谱分析显示了89Zr的特征峰(511和909 keV),未发现其他杂质峰,放射性核素纯度与放化纯均接近100%。合成的89Zr-DFO-Trastuzumab放化纯>95%,人血清白蛋白(HSA)溶液中放置72 h放化纯仍超过90%。结论通过自行设计靶片,成功制得性能优良的固体靶PET核素89Zr并行抗体标记,为89Zr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保障。

  • 标签: 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标记 去铁胺 抗体,单克隆
  • 作者: 薛敏 柯屹峰 任新军 刘巨平 范小娥 李筱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00384(现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合肥 230041),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PM)患者房水标本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集3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样本进行质谱检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8.41±6.09)岁。将合并PM的16例作为PM组,不合并近视的1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白内障手术操作之前从手术眼收集100~150 μl前房水。采用蛋白定量和非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得到差异表达蛋白。随机选取5个差异蛋白进行ELISA验证。然后用基因注释功能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结果两组房水标本中共鉴定出583个可定量蛋白质,其中101个蛋白存在差异表达,包括63个上调蛋白和38个下调蛋白。ELISA验证结果显示,5个差异表达蛋白在P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变化趋势均与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相一致。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类主要包括蛋白结合活性调节因子、防御/免疫蛋白、蛋白质修饰酶、代谢物间转换酶、细胞外基质蛋白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M与炎症和免疫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密切相关。结论PM患者房水标本中蛋白质表达谱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这些差异变化提示PM与炎症和免疫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密切相关。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眼房水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胰腺囊性病变很常见,在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中发现率为2%~45%,其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和黏液性囊性肿瘤(MCN)是癌前病变,因此如何将IPMN和MCN与其他良性胰腺囊性病变区分开来相当重要。此外,鉴别有恶变潜能的胰腺囊性病变能对其进一步处理提供指导。本文将对近年来生物标记物鉴别胰腺囊性病变类型及预测囊肿恶变潜能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囊肿 囊肿液 生物学标记物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近年来,有关偏头痛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有较大的研究进展,尤其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被认为是偏头痛发作的诱因之一。临床研究亦发现丛集性头痛患者CGRP浓度升高,阻断CGRP通路可减轻头痛发作。那么,CGRP可以作为头痛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吗?

  • 标签: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生物标记物 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 治疗
  • 简介:摘要与传统放射性核素体外标记抗体靶向显像不同,预靶向策略利用特定亲和偶联系统,将肿瘤特异性抗体与放射性核素分别修饰,先后注射入体内,利用亲和偶联系统间的高度特异性及亲和性在体内将放射性核素定位于抗体所在靶点,实现放射性标记,达到显像的目的。该法可减少放射性核素的血液循环时间,从而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性分布,促进短半衰期核素的应用。该文就目前最主要的4种预靶向策略:生物素-链霉亲和素(SA)系统、双特异性抗体(BsAb)系统、互补寡核苷酸序列和生物正交点击化学反应体系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免疫显像 同位素标记 抗体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临界下颌缺损块状移植愈合的影响。方法4只比格犬,于每侧下颌建立4个标准化临界缺损。利用半口对照设计将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珊瑚块(nHA/coral)和复合VEGF的nHA/coral植于缺损中,VEGF/nHA/coral组为实验组,nHA/coral组为对照组。3、8周后处死动物,通过Masson和vW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和组织生长情况;通过双荧光标记观察钙化组织新生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对vWF免疫组化染色的新生血管密度和荧光标记的钙化新生面积比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3周时,Masson染色可见蓝染的胶原蛋白表达活跃,结构尚未成熟,与nHA/coral组相比,VEGF/nHA/coral组新生骨胶原纤维相对成熟整齐,局部可见陷窝、有钙盐沉积的骨细胞以及与伴行的血管系统。8周时,两组均可见蓝色的骨细胞和样组织以及成熟的性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而致密,新生骨胶原分布均明显增宽增多,有编织形成,红蓝相间。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3周时,nHA/coral组和VEGF/nHA/coral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分别为(105 ± 31)和(146 ± 33)个/mm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周时,两组的新生血管数量均有显著增加至(269 ± 67)和(341 ± 71)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标记组织形态测量结果显示:3周时,nHA/coral组和VEGF/nHA/coral组的钙化新生面积比分别为(0.79 ± 0.21)%和(1.08 ± 0.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两组的钙化新生面积比分别为增长至(4.25 ± 1.13)%和(5.21 ± 1.0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在愈合早期阶段显著提高血管新生和新生矿化程度。

  • 标签: 骨移植 组织工程 血管新生 荧光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下颌三维形态变化量及下颌缺损位置和注册配准方法对修复重建精确性的影响。方法2011年8月至2019年10月,纳入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共41例,在术前、术后CT三维图像上选取未受病变破坏的特定解剖标志点,统计分析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三维形态变化量。根据下颌重建侧与非重建侧、缺损是否包括髁突以及注册配准的方法进行分组,对比下颌术前、术后三维形态变化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为统计学方法,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下颌三维形态变化量平均值范围为1.710~4.977 mm。当下颌缺损涉及髁突时,三维形态变化量(1.671~5.587) mm大于缺损未涉及髁突时的变化量(1.346~4.358) mm,其中下颌角宽度、髁突内侧距离及髁突外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中,标志点注册组在髁突内侧宽度与非重建侧下颌长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组(P<0.05),其余下颌三维形态变化指标两种注册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航技术辅助下的下颌修复重建,能较为精确的实现下颌三维形态的恢复。当下颌缺损涉及髁突位置时,会明显降低下颌修复重建精确性,标志点注册在下颌髁突位置修复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

  • 标签: 导航技术 下颌骨修复重建 三维形态变化 注册方法 精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工程Bio-Oss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牙周缺损中形成蛋白2(BMP-2)、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制备单侧牙周缺损模型,于缺损处分别植入Bio-Oss(Bio-Oss组)、PRF(PRF组)和Bio-Oss/PRF复合物(Bio-Oss/PRF组),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和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及BMP-2、OPG、RANKL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表达进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Masson染色结果显示,Bio-Oss/PRF组术后8周时见部分成熟,12周见板形成,成熟度较高。析因分析显示Bio-Oss组在4、8和12周时BMP-2表达量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1.30,P<0.001);OPG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7.03,P<0.001);RANKL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39,P = 0.046)。PRF组在4、8和12周时BMP-2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F = 0.68,P = 0.544);OPG和RANKL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PG = 1070.93,POPG<0.001;FRANKL = 2306.15,PRANKL<0.001)。Bio-Oss/PRF组在4、8和12周时BMP-2、OPG和RANKL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MP-2 = 13.29,PBMP-2<0.001;FOPG = 237.91,POPG<0.001;FRANKL = 132.48,PRANKL<0.001)。空白对照组在4、8和12周时BMP-2和OPG表达量先升高后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MP-2 = 88.33,PBMP-2<0.001;FOPG = 30.06,POPG<0.001),RANKL表达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6.52,P<0.001)。结论Bio-Oss复合PRF应用可促进成以修复牙周缺损。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形成蛋白2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Bio-Oss骨 牙周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1月— 2018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7例胫骨创伤性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9~60岁[(37.2±13.4)岁]。清创后缺损长度为4.6~14.0 cm[(8.6±2.8)cm]。所有患者采用Ilizarov搬移技术治疗,通过联合髓内导针引导控制搬移块的力线。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EFI)、患肢力线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系统评定和功能结果。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根据健康调查简表(SF-36)记录生理功能维度得分(PCS)、精神健康维度得分(MCS)评价生活质量,并与我国人口常模比较。结果患者外固定架去除后随访12~37个月[(29.9±4.4)个月]。创面在搬移后均实现闭合,无须皮瓣转移手术。外固定时间为242~801 d[(436.5±154.6)d],EFI为35.7~60.5 d/cm[(50.6±6.2)d/cm]。1例患肢残留成角畸形,其余均力线恢复。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愈合,无感染复发。ASAMI评分愈合优良率88%,功能优良率94%。Paley分类并发症包括12个问题、7个障碍、1个后遗症。SF-36中PCS为(85.8±11.6)分,MCS为(69.6±11.1)分;与我国人口常模[PCS(87.6±16.8)分;MCS(78.8±15.4)分]相比,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可实现创面和骨折愈合,控制感染,恢复良好的患肢力线,虽然伴有一些并发症和心理影响,但可恢复患肢生理功能,是治疗胫骨创伤性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涉及下颌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实施下颌边缘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90例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研究组予以下颌边缘性切除术,对照组行下颌骨节段切除术,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临床医生完成相关操作。记录两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手术情况、远期效果、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与病灶间距、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于术后5年随访成功率均为100.00%,研究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71.11%、复发率为22.22%、转移率为6.67%,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3.33%、20.00%、6.6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WHOQOL-100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随访结束时研究组WHOQOL-100量表评分较之前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下颌边缘性切除术治疗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其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口腔鳞癌 下颌骨 下颌骨边缘性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跟骨折患者经不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以指导跟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优化。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青少年跟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恢复相关情况。术前及术后1、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跟解剖数据。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足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相近(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高度均高于对照组,跟宽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2.50%,9/40),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跟骨折疗效相近,但前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且术后跟生理解剖结构恢复情况更好,患者整体获益较理想。

  • 标签: 跟骨骨折 青少年 传统L型切口 跗骨窦切口 跟腱旁纵行切口 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搬移技术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长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该 院收治的胫骨骨髓炎伴长段缺损患者 78例,按 1~ 78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 39例采取同侧带蒂腓骨移植技术,双号纳入观察组 39例采取搬移技术。结果 :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Barid-Jackson评分、 HHS评分及愈合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 胫骨骨髓炎常伴有长段缺损发生,采取搬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愈合率高的特点,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胫骨骨髓炎 长段骨缺损 骨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肢长管骨折手术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收治容量:66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全部患者手术均行外固定支架治疗,随机分组,小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各33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优良率较高,护理认可度较高(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折手术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时行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优良率与护理认可度。

  • 标签: 四肢长管骨骨折 骨外固定支架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