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是革兰染色在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研究收集的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份妇科门诊及体检患者阴道分泌物90例,均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法与革兰染色进行真菌检验并比较分析。结果对9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真菌检验,革兰染色阳性率41.5%,直接镜检2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07,P=0.000)。对两种方法的关联性进行McNember检验,结果为χ2=34.010,P=0.000,提示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具有相关性。结论革兰染色在阴道分泌物真菌检验中具有更好的敏感性,检出率高,值得临床检验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革兰染色 真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胸腔积液应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84例,所有患者标本均予以常规细胞涂片检测,设置为A组,同时给予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设置为B组,对两组检测阳性率及抗体表达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检测阳性率为100.00%,A组检测阳性率为58.33%,B组高于A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间皮性肿瘤细胞特异性抗体为CR(钙结合蛋白),腺癌细胞特异性抗体为CK7(角蛋白7)及CEA(癌胚抗原)。结论:与常规细胞涂片检测胸腔积液相比,细胞快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阳性率较高,能够有效诊断间皮性肿瘤及腺癌,为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细胞涂片 免疫组化染色 细胞块切片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绿对比染色在含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方法含黑色素肿瘤30例,其中蓝痣10例,黑色素瘤20例,构建组织芯片。采用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漂白法脱黑色素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用1%甲基绿对比染色进行比较,应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B45、Melan A、S-100蛋白、SOX10的表达,分析两种方法对含黑色素肿瘤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判读的影响。结果经过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漂白法脱黑色素处理后,部分病例出现破片、脱片现象;HMB45的染色效果与1%甲基绿对比染色后HMB45染色效果基本一致;SOX10出现假阴性;Melan A大部分病例出现表达减弱或阴性表达;S-100蛋白表达良好。经1%甲基绿对比染色后黑色素被染成绿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棕黄色形成对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定位准确,易于判读。2例含重度黑色素的病例组织由于色素覆盖厚重,影响不同指标的显色结果判读。结论含黑色素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采用1%甲基绿对比染色,在解决轻-中度含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判读上相对比传统的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漂白法脱黑色素方法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KOH湿片法在浅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临床拟诊为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的673例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平均阅片时间。结果荧光染色总阳性率为91.23%,高于KOH湿片法的79.20%(P<0.05),总平均阅片时间为(73.00±7.95)s,低于KOH湿片法的(89.62±9.41)s(P<0.05);荧光染色在念珠菌性尿布皮炎、手足癣、体股癣、甲癣、头癣、花斑癣各病种中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KOH湿片法(均P<0.05),荧光染色在各病种中的平均阅片时间均低于KOH湿片法(均P<0.05)。结论荧光染色有良好的染色效果,是较KOH湿片法更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常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浅表真菌感染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皮肤癣菌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台盼兰染色在真菌药物敏感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测定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对30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值。其中最低杀菌浓度值的测定用台盼兰染色与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特比萘芬对皮肤藓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与最低杀菌浓度值相同,为0.001—0.004ug/ml。结论特比萘芬有抑菌和杀菌的双重作用。台盼兰染色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判断真菌的活性及评价抗真菌药物的MBC较常规方法更为优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台盼兰染色 真菌药敏感试验 MIC(最低抑菌浓度) MBC(最低杀菌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病细菌检验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取 90例结核病患者,均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来我中心治疗。对 90例患者抽取痰液进行结核病细菌学检验。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抗酸染色检验,共 4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检验,共 4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检验结果。结果:在检验阳性率方面,实验组为 86.67%( 39/45),对照组为 40.00%( 18/45),实验组的检验阳性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 P<0.05。结论: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细菌学检验,其检出率高,且操作简单快捷,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金胺 "O"荧光染色法 结核病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结果更可靠的真菌直接镜检方法。方法对600例临床高度疑似真菌感染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结果荧光染色和KOH湿片法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97%和88.5%。结论荧光染色是一种适合临床的、快速有效的真菌镜检方法。

  • 标签: KOH湿片法 真菌直接镜检 真菌荧光染色法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中混合染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检验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180例开展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患者,检验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科对纳入患者均开展姬氏染色、瑞氏染色、混合染色检验,比较三种检验技术的染色效果评分;并以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三种检验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混合法染色效果评分高于姬氏法、瑞氏法(P<0.05)。混合法检验灵敏度、检验准确性高于姬氏法、瑞氏法(P<0.05)。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中,混合染色应用效果理想,染色质量高,能够为患者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混合染色法 姬氏染色法 瑞氏染色法 染色效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蓝对比染色在黑色素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存档的黑色素瘤组织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对比染色后,用亚甲基蓝染液对比染色(实验组)和未用亚甲基蓝对比染色(对照组)2种方法,应用EnVision法检测Melan A、HMB45、S-100蛋白、SOX-10和Ki-67的表达,分析2种方法对含黑色素的黑色素瘤组织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结果判读的影响。结果经亚甲基蓝对比染色处理后黑色素被染成了墨绿色,与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的棕黄色对比鲜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定位准确,易于判读。黑色素和肿瘤细胞染色对比度和染色清晰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织完整度方面的评分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少量黑色素含量的组织中,Melan A、HMB45、S-100蛋白、Ki-67和SOX-10的免疫染色中黑色素与DAB的区分度均较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富含大量黑色素的组织中,因为黑色素与DAB的显色相互重叠,区分度有限,其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甲基蓝对比染色是一种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对比鲜明、不影响抗原表达及不破坏组织结构等优点的具有较高应用和推广价值的处理黑色素的方法,特别是在中少量黑色素含量肿瘤组织中推荐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蓝染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美蓝染色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之后所有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术中快速病理冰冻切片检查,在术后对前哨淋巴结和非前哨淋巴结均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前哨淋巴结检出成功率为98%(49/50),对腋窝淋巴结预测的准确率为95.9%(47/49);假阴性率10%(2/20);假阳性率为0.结论本文验证了蓝染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良好的可视性、实用价值;不产生过敏及皮肤坏死等毒副作用,且无放射性污染.关键词美蓝染色;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Theapplicationresearchofmethylene-bluestaininbreastcancersentinellymphnodebiopsy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andanalysetheclinicalapplicationofmethylene-bluestaininginbreastcancer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Methods50breastcancercaseswerechosenbetweenAugust2011andDecember2013inourhospital,andmethylenebluestainingwasusedinSLNBofbreastcancer.Sentinellymphnodeswasperformedintraoperativefrozensectionexamination.Thenallpatientswereperformedaxillarylymphnodesdissection,andHEstainingwasperformedfortheSLNandnonsentinellymphnode(nSLN)aftersurgery.ResultsThedetectionrateofSLNis98%(49/50).Thepredictionaccuracyofaxillarylymphnodeis95.9%(47/49).Thefalsenegativerateis10%(2/20),andthefalsepositiverateis0.ConclusionOurresearchprovemethGylene-Kebyluweosrtdasininghasfeasibility,visibility,andnosideeffectssuchasallergies,skinnecrosis,andradioactivepollutioninSLNB.Methylene-bluestaining;Breastcancer;Sentinellymphnodebiopsy;clinical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2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抗体检测和抗酸染色在结核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对126例结核病患者分为结核抗体检测组和抗酸染色测试组,进行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63例采用结合抗体监测组检测后,60例出现阳性,3例出现阴性,阳性率为95.23%;63例利用抗酸染色进行测试,59例出现阳性,4例出现阴性,其阳性率为93.65%。两者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结核抗体检测法与抗酸染色无显著差异性,二者联合测定可以预防结核病的漏诊,并提高结核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结核抗体 抗酸染色 结核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采用荧光染色针对念珠菌在儿童皮肤上筛查,同时对比KOH法观察二者效果。方法:对某医院皮肤科儿童皮肤念珠菌感染患者标本运用荧光染色及KOH法检测,对比二者效果并分析。结果:某医院皮肤科患者念珠菌感染运用荧光染色及KOH法阳性率为分别为40.91%,22.22%。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二者检测方法对儿童不同部位检测阳性率有所差异。其中面颈部检测出阳性率分别为53.33%,6.67%,手足检测出阳性率分别为25.49%,25.49%,外阴检测出阳性率分别为55.56%,44.44%,体股检测出阳性率分别为48.94%,31.92%,指甲(趾甲)检测出阳性率分别为29.73%、13.51%。检测过程中,皮肤湿疹样改变分别为70.58%,61.76%,皮肤擦烂红斑样分别为51.6%,48.38%,手足糜烂样表现分别为58.58%,52.94%。甲沟炎样表现分别为54.05%,48.65%。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KOH法 儿童皮肤科 念珠菌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皮肤浅部真菌检查中应用荧光染色与KOH湿片法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对其采用荧光染色、KOH湿片法以及真菌培养法进行检查,以真菌培养法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荧光染色与KOH湿片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检查后,100例患者均确诊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其中荧光染色检查阳性率为92.0%,KOH湿片法检查阳性率为79.0%,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采取荧光染色进行检查具有更高的检测阳性率,其临床应用效果较KOH湿片法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浅部真菌感染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滴度的结晶紫染色,并对该法进行验证。方法基于PV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仪确定PV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并验证该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分别采用建立的结晶紫染色和传统的显微镜观察法测定66批口服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将细胞板浸泡液盲传3代,观察培养物的CPE,并通过逆转录PCR确定病毒灭活情况。结果用建立的方法测定理论滴度8.00、6.00和4.00 lgCCID50/ml的PV样品,回收率为98%~104%。细胞板内和板间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0%~7.85%,同一工作日和不同工作日测定结果的CV分别不超过6.44%和5.27%,不同实验人员测定结果的CV不超过5.10%。该法测定PV滴度的线性范围为2.00~8.00 lgCCID50/ml。该法具有较好的耐用性,以不同细胞浓度(F=1.624,P=0.215)或不同培养时间(F=2.731,P=0.055)培养对PV滴度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该法与显微镜观察法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918。实验用细胞板的浸泡液在Hep-2细胞上盲传3代后,培养物未观察到CPE,逆转录PCR测定结果为阴性。结论建立的结晶紫染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适用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测定。

  • 标签: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口服 龙胆紫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塔城地区的宫颈癌筛查中应用竹板刮片染色的可行性及应用体会。方法分别以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塔城和丰县筛查的4367人和2017年2月至2017年4月在塔城裕民县筛查的2079人作为研究对象,筛查方法均采用竹板刮片染色,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两次筛查的宫颈癌癌前病变检出率和原位癌检出率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筛查的4367人中细胞学检查为三级的有25人,癌前病变检出率为28.74%(25/87),细胞学检查为四级的有3人,原位癌检出率为27.27%(3/11)。2017年2月至2017年4月筛查的2079人中细胞学检查为三级的有9人,癌前病变检出率为26.47%(9/34),细胞学检查为四级的有2人,原位癌检出率为25%(2/8)。两次筛查的癌前病变检出率和原位癌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竹板刮片染色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癌前病变检出率和原位癌检出率均不是很高,但波动不大,检出较为稳定,且操作简便、经济,适用于医疗条件较差的边疆贫困地区。

  • 标签: 竹板刮片染色法 宫颈癌 筛查
  • 简介:为了解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菌丝抗原物质的识别特征及其在菌丝上的分布,利用免疫酶染色(Immunoenzymeassay,IEA)对两株抗羊肚菌单克隆抗体(W8C9,C6A8)在羊肚菌菌丝上对应的特异性结合靶点进行定位研究。初步确定了两株单克隆抗体对应的羊肚菌菌丝抗原在菌丝上的位置,并确定了W8C9、C6A8和兔多克隆抗体稀释后适合工作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0%、4.5%、4.0%。

  • 标签: 免疫酶染色法(IEA) 抗原靶位 羊肚菌 菌丝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革兰染色应用于阴道细菌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确诊的阴道炎患者(n=120)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使用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革兰染色进行检验,对3种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培养法检出率高于革兰染色,PCR检验法检出率高于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法(P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革兰染色法 阴道细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荧光镜检法和萋-尼氏抗酸染色检测结核患者痰样本的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结核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均采用荧光镜检法和萋-尼氏抗酸染色检测痰液样本,对比分析两组方法的检出率。结果:荧光镜检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萋-尼氏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镜检法培养结果符合率高于萋-尼氏抗酸染色培养结果符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萋-尼氏抗酸染色检测法,荧光镜检法检测结核患者灵敏度更高,操作简单方便,更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荧光镜检法 萋-尼氏抗酸染色法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检查中应用荧光染色与KOH湿片法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为研究时间区间,甄选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82例实施研究分析,均实施荧光染色与KOH湿片法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荧光染色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检测阳性率高于KOH湿片法(P<0.05),甲屑和毛发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合计荧光染色高于KOH湿片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检查中应用荧光染色的阳性率高于KOH湿片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