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WRFV3模式,基于增长膜繁殖法(BGM)扰动方案及物理过程扰动法建立一个多物理过程和多初值的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并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省抚顺地区浑河上游的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集合预报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能较好地模拟此次抚顺地区超强降水过程,与单一的确定性预报相比,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的预报效果较好。不同起报时间的集合预报效果未随预报时效的临近而降低,而是72h和48h前起报对暴雨至大暴雨量级的降水中心落区位置的预报效果更好。针对此次抚顺地区"8.16"降水过程,由WRFV3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组合扰动建立的集合预报效果的改进比由初值扰动形成的集合预报效果的改进大。建立的集合预报系统中各成员之间预报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选择对研究对象适应性更高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作为集合预报成员有利于提高预报效果。

  • 标签: 特大暴雨 集合预报 BGM扰动 物理过程扰动
  • 简介:利用天气图等实况资料,针对2005年8月13日抚顺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特征、不稳定能量、水汽和动力条件等方面入手,寻找形成强降水的物理背景,并对云团演变过程、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和特殊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及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以提高对此类型暴雨天气的认识和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热带风暴北移,促使副热带高压北上,建立了低空急流;低空急流为大暴雨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切变线东南移,携带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边缘不稳定能量在抚顺交汇,对流云团得到强烈发展,触发了副热带高压边缘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因此形成了大暴雨天气;地形辐合抬升。对降水起到了增强作用。

  • 标签: 大暴雨 副热带高压 不稳定能量 诊断分析
  • 简介:能在任意一天制作出未来一周本地降水总量趋势和量级的“微机中期降水动态预报系统”由抚顺市气象局研制成功,并于去年12月底在抚顺通过了由抚顺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们认为,该成果在同类研究中为省内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系统由通信收报、报文处理、中期预

  • 标签: 预报系统 技术鉴定 预报能力 旱涝 资料处理 特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