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交织状血管瘤(AH)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21~80(53±22)岁。7例患者为偶然发现,1例患者肾癌术后随访中发现。8例均为单发病灶,5例发生于泌尿生殖器官,其余3例分别位于输尿管旁、肾周间隙及胰腺旁。6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7例边界清楚,8例CT图像上均未见包膜,6例呈囊实性。病灶最大径1.7~10.8(3.5±3.0)cm。实性部分平扫CT值27~56(41±10)HU,增强表现为边缘向中央缓慢填充强化,5例病灶内可见类似于血管样的条状强化结构。8例患者随访8~30(19±8)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腹部AH病灶内类似于血管样结构的强化可能为相对特征性的CT影像学表现。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腹部 交织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全身PET/CT较常规PET/CT的优势体现在:长轴向视野使得其系统灵敏度提高约40倍,得以实现快速显像、低剂量显像以及全身动态显像。全身PET/CT或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检查患者的数量,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以及实时且动态地观察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其高灵敏度也使长时间的延迟显像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其在新药研发以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 标签: 全身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描述儿童CT扫描频度和受照剂量的发展趋势,主要介绍儿童CT扫描致癌风险评估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结果,阐述了儿童CT扫描的致癌风险,为儿童受照剂量的优化提供依据。

  • 标签: CT扫描 儿童 癌症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急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成年人残疾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降低急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必须在有效的抢救时间窗内进行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多层螺旋CT具有成像速度快、对急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准确性高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规范急诊脑卒中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为临床提供快速、精准的诊断,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技术专家,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和参考文献,经国内专家多次讨论,对急性脑卒中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检查前准备、扫描方案、图像后处理、图像质量控制、辐射剂量控制以及备选方案等内容达成共识,旨在规范急性脑卒中多层螺旋CT检查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影像诊断和制定临床治疗策略。

  • 标签: 卒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检查技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CP)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6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GCP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共纳入9例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44~66(59±7)岁。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并总结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结果9例GCP患者,病灶位于胃底3例,胃窦3例,贲门、胃体小弯侧、胃体大弯侧各1例;2例病灶以实性成分为主,7例病灶以囊性成分为主;CT表现为胃壁增厚3例,类圆形或圆形团块影突向胃腔6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性成分明显强化6例、中度强化3例,病灶肌层轻度强化5例、中度强化4例;静脉期病灶实性成分渐进型明显强化6例、中度强化3例;病灶肌层强化不明显5例、渐进性中度强化4例;囊肿表面衬有完整的黏膜层7例、黏膜层欠光整2例。结论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CT检查可提供GCP病变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病变周围情况等信息,对GC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胃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淋巴瘤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CT和病理学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7例,肝左叶2例,肝左右叶2例;共有27个肿瘤,瘤体最大直径1.7~12.6 cm;肿瘤呈类圆形3例,椭圆形5例,不规则形3例;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3例。CT平扫为低密度6例,稍低密度3例,等密度2例;密度均匀7例,不均匀4例;CT值26~47(38 ± 5)HU;脾脏转移2例,肋骨转移1例,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CT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1例;动脉期见病灶轻中度强化10例,其中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持续环状强化8例,结节状强化2例;动脉期CT值30~68(53.8 ± 11.6)HU,门静脉期CT值52~69(64.3 ± 9.3)HU,延迟期CT值43~64(56.4 ± 6.0)HU。手术完全切除8例,术后复发6例,生存3年5例,生存5年2例;手术未完全切除3例,术后均复发,其中生存3年1例,无生存5年患者。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0例,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CT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辅助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警性的防护对策。方法以2019年4—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31 5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高压注射外渗将患者分为外渗组(n=21)和无外渗组(n=31 574),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结果进行CT增强检查31 595例患者中发生高压注射外渗21例,占0.07%。单因素分析显示,外渗组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是否有化疗史和注射护士的工作年限与无外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化疗史和注射护士工作年限是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注射护士工作年限、化疗史,采取积极防护措施对减少对比剂外渗和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放射学 CT增强 造影剂 高压注射 外渗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ATC)临床和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为ATC的临床和CT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主诉病史、瘤体大小、分布状态、形态、钙化、坏死、向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肺部转移等CT征象。结果23例ATC中,男女比为7∶16,年龄(72±8)岁。发现声音嘶哑或颈部肿块21例(91.3%),瘤体短期内迅速增大8例(34.8%),单叶6例(26.1%),单叶+峡部8例(34.8%),双叶+峡部9例(39.1%),直径(6.1±1.7)cm,瘤体形态不规则20例(87.0%),粗大钙化16例(69.6%),较大范围坏死17例(73.9%),向气管食管沟延伸15例(65.2%),颈部淋巴结转移18例(78.3%),肺部转移8例(34.8%),侵犯气管16例(69.6%),侵犯颈总动脉7例(30.4%),侵犯颈内静脉10例(43.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瘤体较大、短期内迅速增大等临床特点,及形态不规则、粗钙化、较大范围坏死、向气管食管沟延伸、颈部淋巴结转移、肺部转移和侵犯气管、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等CT征象,对ATC的定性诊断和对周围结构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随着CT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双能量成像技术越来越成熟,临床应用的经验不断在积累。双能量CT能提供多模态的定量参数,定量反应组织的成分差异和血供特征。基于双层探测器的双能量成像技术,能真正满足“同源、同时、同向”的双能量成像要求。本文对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进行评论,旨在总结其应用经验,促进其临床应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双能量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为探讨淋巴反流性塑型性支气管炎(LRPB)的CT淋巴管成像(CTL)的影像学表现。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7例确诊为LRPB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7例LRPB患者中,咳嗽和咳痰7例,伴乳糜性胸腔积液4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和淋巴管瘤各1例。7例均显示淋巴管异常,其直接影像学征象包括气管周围管状或囊状影7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厚伴淋巴对比剂反流沉积5例;间接影像学征象主要为淋巴导管梗阻伴随的继发性改变,即胸导管和/或右淋巴导管末端梗阻7例,支气管纵隔干反流或扩张6例、锁骨下干反流或扩张3例和颈干反流或扩张1例;双肺磨玻璃影7例、双肺多发结节影6例、周围间质增厚5例、中轴间质增厚5例。其他胸部表现为“蛙卵征”3例、“铺路石征”2例和单发肉芽肿1例;纵隔异常包括后纵隔及隆突下管状影7例。本研究结果提示CTL在显示淋巴管异常反流等方面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可为本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淋巴反流 塑型性支气管炎 直接淋巴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抽吸活检(CT-FNA)与CT引导下切割活检(CT-CNB)在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行CT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454例患者,其中男性251例,女性203例,年龄(60.5±11.6)岁。按取材方法分为CT-FNA组(n=300)和CT-CNB组(n=154例)。比较两种活检方法的一次性诊断率、准确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CT-CNB组一次性诊断率和准确率均略高于CT-FN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率:92.2%(142/154)比86.0%(258/300),χ2=3.74,P=0.053;准确率:97.4%(150/154)比92.0%(276/300),χ2=0.16,P=0.690]。与CT-FNA组相比,CT-CNB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假阴性率[灵敏度:97.2%(138/142)比91.5%(260/284),χ2=4.89,P=0.036;假阴性率:2.8%(4/142)比8.5%(24/284),χ2=4.89,P=0.0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FNA组和CT-CNB组常见并发症为疼痛、血肿、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27/300)比9.1%(14/154),χ2<0.01,P=0.975]。结论CT-FNA与CT-CNB用于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准确率,CT-CNB比CT-FN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假阴性率。

  • 标签: 影像引导活检 针吸活检 切割活检 胰腺占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本医疗机构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与警示值,并以此指导本院进行胸部CT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的优化,控制CT受检者所受剂量水平。方法连续调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进行胸部CT扫描的205 511例受检者资料,根据检查时间将受检者分为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组。改进前组为2018年度进行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共90 507例,改进后组为2019年度进行检查的受检者,共115 004例。设定2018年度胸部CT辐射剂量分布的均值为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指导水平(DRL),第75个百分位数和第2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辐射剂量诊断参考范围(diagnostic reference range,DRR)的上限和下限,第97.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CT辐射剂量警示值,超过DRR上限则认为辐射剂量偏高,超过警示值则认为辐射剂量超高。根据2018年度胸部CT超高剂量扫描的原因分析结果,对2019年度受检者的胸部CT的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进行改进。统计改进前后行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肺癌筛查低剂量CT的受检者人次、偏高剂量扫描人次、超高剂量扫描人次、单次扫描剂量;统计改进前后因不同原因造成剂量超高的人次、占比。将改进前后两组受检者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改进后本院胸部平扫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8.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P<0.05),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9,P<0.05);改进后胸部增强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与改进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减少9.18%,其中胸部平扫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分别减少3.66 %、17.15 %,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增强CT受检者比率增加1.7%;改进后辐射剂量超高的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0.55%、1.06%、1.74%;超高剂量扫描的受检者中,改进后剂量可优化的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4.72%、31.49%、19.18%。结论建立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及剂量警示值有助于推动剂量优化,降低受检者平均剂量,避免高剂量扫描。

  • 标签: 辐射 剂量 胸部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创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每组49例。单一组进行清创术,联合组在其基础上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状况、创面血流灌注量、换药次数、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创面面积、细菌平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联合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91.84%,45/49)高于单一组(75.51%,37/49),P<0.05。联合组创面血流灌注量高于单一组,换药次数少于单一组,住院时间短于单一组(P<0.05)。术后12 h,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术后第3、7天,联合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单一组(P均<0.05);联合组细菌平均数少于单一组,创面面积小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4.08%,2/49)与单一组(10.20%,5/4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能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促进创面愈合,并具有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足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面愈合 清创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6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扩创植皮联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采用扩创植皮联合VSD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 d时的植皮成活率及术后7 d时的创面愈合率;记录术后第1、3、7天两组患者创面细菌数量变化;比较两组术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60.54%,20/31)高于对照组(38.71%,12/31),P<0.05。术后3 d,研究组植皮成活率(77.42%,24/31)高于对照组(51.61%,16/31),P<0.05;术后7 d,研究组创面愈合率(80.65%,25/31)高于对照组(54.84%,17/31),P<0.05。术后第1天,两组创面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研究组创面细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周,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23%,1/31)低于对照组(19.35%,6/31),P<0.05。结论扩创植皮联合VSD治疗大面积烧伤,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植皮成活率及创面愈合率,有效降低创面细菌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植皮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大面积 烧伤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氧化能力(TAC)]、踝肱指数(ABI)和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46/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SOD、CAT和TA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SOD、CAT和TA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ABI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良好,且可减轻患者的细胞炎性反应,改善其氧化应激紊乱。

  • 标签: 糖尿病足 前列地尔 负压封闭引流 疗效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49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3)。对照组彻底清创后予以VSD(负压值为350~400 mmHg)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面积、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创面疗效。结果治疗24 d后,实验组创面面积[(9.1±3.5)cm2]明显小于对照组[(14.5±3.9)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6,P=0.04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16)。治疗24 d后,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4.3%)明显低于对照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8,P<0.01)。结论HBO联合VSD治疗可促进慢性伤口创面愈合,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VSD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负压封闭引流术 慢性伤口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在封闭负压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6例,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性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溃疡面愈合时间、创面换药次数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常规性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可提升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人文关怀 封闭负压技术 糖尿病足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治疗蛇咬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行VSD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盲选法原则划分对照组(常规护理,n=34)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n=34),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0.15±1.27)d比(16.47±1.75)d、(2.36±0.14)分比(5.14±0.78)分、8.82%比23.53%](t1=8.141,t2=3.756,χ2=13.254,P<0.05)。结论针对蛇咬伤患者采用VSD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治疗联合综合性护理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快速康复,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蛇咬伤/护理 负压伤口疗法 游离组织瓣 腹股沟 住院时间 疼痛 并发症 病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