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民俗文化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而以舞蹈形式赋予某种宗教的含义来教化民众的方式随处可见。松潘地区的“迪夏”就是一种承载着苯教文化内涵的民间舞蹈,其实质内容是一种祭祀仪式,在信仰民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对松潘地区“迪夏”的历史源流的追溯以及从唱词、舞蹈形式等分析其文化表现形式特点,从而论述这一民间包含舞蹈艺术、祭祀仪式等为一体的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刻不容缓的使命,也是未来探索新文化的基础。

  • 标签: 松潘地区 迪夏 传承与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五更转”是一种有趣的诗体,它包括文人“五更转”、民间“五更转”、俗曲唱五更和佛道“五更转”等类别。通过文人创作、民间歌唱以及佛道教徒的利用,它逐渐形成固定体式,就在这一过程中,它渗透到各种艺术领域,如音乐、诗歌、曲艺、戏曲,同时在形式上衍生出各种变式。研究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会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如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影响,音乐与诗、词、曲以及曲艺、戏曲之间的相互渗透,互相吸收等。

  • 标签: 五更转 类别 发展演变 艺术规律
  • 简介:鲁迅于1927年1月18日从厦门抵达广州,19日晨在孙伏园、许广平的陪伴下"移人中山大学".一个月后,应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之邀,赴港做了两次讲演.据载:2月18日"夜九时演说,题为,广平翻译".19日"下午演说,题为,广平翻译".

  • 标签: 《老调子已经唱完》 文本源流 鲁迅 讲演 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 简介:论文以《聊斋志异·鸲鹆》故事为中心,借鉴主题学研究方法,追溯其故事主题源流,并在与系列故事的对比中,挖掘《聊斋志异·鸲鹆》故事结构逻辑复杂、价值取向多元、接受效应多样等特征。由此得出关于文言小说故事问题的两点思考:首先,文言小说借讲故事承载了文人对意义的追求,实现小说人文性;其次,同一故事主题随文言小说发展获得了复杂的形式,丰富故事审美性。

  • 标签: 鸲鹆 《聊斋志异》 文言小说 故事
  • 简介:中、、三个故事,由清代文人改编为传奇剧目,在百余年间,演化出川剧大幕戏、、、、、等,建国后又在此基础上改编出川剧优秀剧目,此类剧目各种版本(演出本)多达数十种.由此可以看出与戏曲发展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聊斋故事 清代传奇 川剧 碧波红莲
  • 简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逸文化并不是东方世界的独创,西方的思想文化中也不乏类似的传统。本文拟从梭罗的隐居行为入手,通过分析其隐居的具体背景,进而深入解析西方归隐文化的源流及社会因素,从而对西方归隐文化作初步的认识和解读。

  • 标签: 西方归隐文化 源流 社会因素 梭罗 19世纪美国
  • 简介:前些时候整理发表了父亲《鲁迅赴港演讲始末考》一文(见《鲁迅世界》2001年第3、4期),以为“功德圆满”,可暂告一段落,最近承朱金顺先生提供有关鲁迅赴港讲演的新史料,始知路漫漫依然修远,又使我们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再仔细把文章重看了几遍,并查阅了鲁迅手稿,结果发现了关于《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新材料和新问题,遂草成此文,就教于专家,并供同行参考(文中材料出处已见《鲁迅赴港演讲始末考》,为省篇幅,均从略)。

  • 标签: 鲁迅 出处 文本 功德 圆满 手稿
  • 简介:20世纪前期中国新文学运动兴起以后,作为其主要理论家的胡适、周作人对“新文学源流”即新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解说。本文主要比较二氏意见的差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与个人背景,及二氏意见的得失,以期借此推进关于“新文学源流”问题的研究。

  • 标签: 中国新文学 周作人 中国古代文学 胡适 得失 古典
  • 简介: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的大学者,他与弟子创立了徂徕学。其重要意义在于,徂徕学的“思想体系中蕴含了早期近代化的特质和它直接间接地影响了‘明治维新”’。丸山真男论述了“非连续性思维”的徂徕学如何一步步将朱子学中自然与人、道德与政治的连续性斩断并使之解体的过程。认为徂徕学“通过儒教的内部发展,其思想自行分解,进而从自身内部萌生出了完全异质的要素”。

  • 标签: 荻生徂徕 政治思想 源流 非连续性 早期近代化 道德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