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7月,中央芭蕾舞团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上已演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平口《牡丹亭》。中国媒体报道“此次演出轰动‘世界之部’,给世界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而《纽约时报》首先用“断裂”来形容《红色娘子军》的革命暴力美学与《牡丹亭》含蓄婉转的中国传统美学之间的审美距离,

  • 标签: 中国形象 《红色娘子军》 现代舞 《纽约时报》 《牡丹亭》 中央芭蕾舞团
  • 简介:2013年9月,笔者在博客里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探讨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的三代现代舞编舞家们的精神面貌,题名为《中国三代现代舞编舞家》。文章引来不少批评,认为我谈论中国的三代现代舞编舞家,却没有提到吴晓邦老师,是偏离事实:

  • 标签: 中国现代舞 钩沉 精神面貌 改革开放 编舞 三代
  • 简介:北京舞蹈学院80年院庆之际,笔者观看了舞院大学部的中国古典舞教学展示,感触良多。看到技巧出众人才辈出的教学成果,令人振奋,我们要充分肯定五十年几代人心血所创建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事业,但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提出问题,在不断探索中取得进步。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北京舞蹈学院 观感 观看 技巧 肯定
  • 简介:这是一篇发表于1970年的文章,但直到21世纪之后的十多年里,仍被反复转载收录在美国舞蹈人类学的诸多论文集中,也是此专业研究方向的重点必读材料。在先声夺人的题目下,作者没有就芭蕾谈芭蕾,而是用大量篇幅追溯人类学和舞蹈学对于舞蹈的认识分歧,并厘清概念和观念,以西方第一人称的口吻从本质上展开自我批判,使读者能够意识到知识系统内谬误观念的传衍。针对舞蹈人类学在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中方兴未艾的局面,我们在借鉴文化人类学方法论做舞蹈研究的时候,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来解读文献材料,如何避免调查材料成为理论注脚,如何以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既往的舞蹈理论及其背后的观念,同时与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互文观照,这篇文章都能给出很深的启发。西方舞蹈学者在对原始舞蹈和民族舞蹈的概念理解中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观念,导致在对研究对象的阐述和分析中有很多谬误,也影响了舞蹈学者看待舞蹈世界的眼光和判断。这篇文章就是想为沟通搭桥。本文的目的就是矫正观念,重新审视舞蹈,从文化内部的逻辑推理,得出“芭蕾是民族舞”这样的结论。

  • 标签: 人类学者 舞蹈学者 原始舞蹈 民族舞蹈 民间舞蹈 芭蕾舞
  • 简介:大型舞蹈诗,是80年代末以来开始大量涌现的舞蹈形式。近年来的《长白情》、《咕哩美》都是这种舞蹈形式的佼佼者。成功的大型舞蹈诗,大都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舞蹈语汇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韵味,二是舞蹈意象都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情,三是舞蹈诗的结构都具有浓缩的地方特色—...

  • 标签: 舞蹈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民间美术 “这一个” 民俗舞蹈 女扎
  • 简介:2018年10月12日晚,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展演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成功举办。展演中的12个剧目以及此次展演所征集的珍贵舞蹈资料均进入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中国舞蹈学术资源库”。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对此次展演活动进行了报道。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承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以舞蹈艺术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 标签: 民族舞蹈 展演活动 传统舞蹈 一带一路 《中国文化报》 北京舞蹈学院
  • 简介:少数民族舞蹈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被大量保存在民间仪式和岁时节庆之中,为少数民族舞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歌舞团创作的土家族大型婚俗舞剧《土里巴人》为个案,通过对该舞剧的创作背景、仪式过程和艺术审美进行分析,强调少数民族舞剧创作所依存着的肥沃的民俗文化土壤。

  • 标签: 土家族 婚俗 舞剧创作 《土里巴人》
  • 简介:以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视角解读、诸多不同的舞蹈文化类型,无不是培植于某一特定的历史土壤之中的,并以类似于酶物质一般投入到整个文化的发酵与流转过程当中。以世界共通的舞蹈样式,诸如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共同构建出不同民族或地域的舞蹈文化格局。事实上,舞蹈与生俱来被赋予了某种文化责任与义务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样一个本应从“质”上符合艺术核心价值的判断,却因被某种“量”的表象偷梁换柱而漠视了。

  • 标签: 舞剧创作 民族民间舞 中国 文化类型 唯物主义者 流转过程
  • 简介:本文以中国舞蹈博物馆出访韩国、瑞士的考察资料为基础,对"博物馆"这一人类文明形式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收藏、教育、研究、运营等职能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舞蹈博物馆的建设开拓思路,使舞蹈艺术成为创造文化国家、美育国民心性的良好途径。

  • 标签: 艺术 文化 博物馆
  • 简介:高丽乐是起源于古代韩国,后来传到中国和日本的一种音乐,属于中国隋、唐代的七部伎、九部伎和十部伎。日本仁明天皇年间(公元823—849)把日本的外来音乐分为左方乐和右方乐,左方乐就是唐乐,右方乐就是高丽乐。高丽音乐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外国民音乐的影响,因而在高丽乐里面融合有中国乐(唐乐)和西域乐等外来民族音乐。本文将以历史角度探讨高丽乐里面的中国音乐,

  • 标签: 高丽 西域 天皇 乐舞 唐代 国民
  • 简介:“解构”被称为“20世纪最后的一个词,直至今天,仍对世界的文化艺术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对”解构思想“的初步认识与了解后,作为中国舞编导的我们应该把舞蹈动作与”解构“联系起业。中国舞编导”动作解构课“的设置意在追求中国古典舞的源头,意在开发中国古典舞编舞者的潜能,对于”动作解构课“张羽军老师经过我年的思考,事理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安排,大体包括五个方面:1、中国状态2、两极之间3、偏重局部4、跳、转、

  • 标签: 中国舞编导 | 张羽军 课程设置
  • 简介:中国舞协负责人就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选──答记者问本刊记者楚辛在中国舞协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各地舞协工作交流会的报道中披露了今年将举行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的消息之后。引起全国舞蹈养的积极反响.各地舞协和舞蹈家们不断来函来电,询问有关《荷花奖...

  • 标签: 中国舞蹈 荷花 舞蹈表演 舞蹈精品 评委会 评奖活动
  • 简介:民间有旬老话:“过大年扭秧歌。”这扭秧歌还真就像过年一样,那喇叭吹得人心直痒痒。可不是吗?老百姓常挂在嘴上的俗话说得好,“听见唢呐响,脚底板儿就痒……”、“看见秧歌闹,撂下筷子撂下碗……”。的确,这七场演出着实让我们兴奋了一把。此次展演可用4个字来概括:“好、齐、特、全”。

  • 标签: 民族民间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演 国家级 秧歌 老百姓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文化兴旺的景象。今年,2002年,5—6月,由中国文联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舞协、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云南占文化厅、昆明市人民政府、云南省舞协、世博园股份有限公司等承办的“首届中国舞蹈节暨舞蹈艺术博览”在美丽的春城——昆明举行,就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活动。

  • 标签: 中国舞蹈 舞蹈艺术 舞蹈史 景象 文化艺术活动 简评
  • 简介:中国舞蹈十二天”6场演出陆陆续续看下来,令人感慨良多——作品质量参差有别、良莠不齐。有具有睿见与潜力的新锐导演,也有作品质量差强人意,然而创作态度却是极为真诚与认真的艺术家,当然这样的说法并不是为其开脱,而是客观反映着一个事实。

  • 标签: 中国舞蹈 发声 作品质量 创作态度 艺术家 演出
  • 简介:“广场舞”是当下最受舆论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出现反映了艺术生活化的发展趋势,生动诠释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广场舞”具有强烈的“伴生性”,它是社会文化变化的产物,而非舞蹈艺术内部逻辑演化的结果。作为中国社会发展总体性特征在舞蹈艺术中的呈现,以及当代中国众以艺术的方式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回应,“广场舞”的确立表明舞蹈或文艺与社会的互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场舞是中国舞蹈史的最新篇章。

  • 标签: 广场舞 中国舞蹈史 现代化 伴生性
  • 简介: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但实际上在很多局部地区,尤其是边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还蕴藏着大量的、丰厚的舞蹈文化财富。以往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探索研究,总是站在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高度在整体上进行把握,而忽略了地区间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客观形成,即地区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区域性舞蹈文化。“对舞蹈文化研究者来说,只有在认识上有所突破,才可能有突破性的创见和收获。”湘鄂渝黔边区是一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独特的区域里,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回族等10多个数民族的3000多万儿女。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成了独特的边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 标签: 民族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文化 中国舞蹈 独特 色彩 苗族
  • 简介:“动作解构”如今可谓是中国舞编导创作颇为常见创作手法之一,本文通过对动作结构的梳理进而解析“动作解构”的方式、特性、功能及其本质。希望通过对“动作解构”的认识,把握其规律,以此来提高中国舞创作的水平。给现时的舞蹈创作多一点理性,少一些盲从。

  • 标签: 动作解构 中国舞 编导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