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关汉卿元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生活在元初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这与她悲惨的生活遭际相呼应;同时,作品又突出表现了她顽强坚毅的品格,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血泪控诉,表现窦娥以及关汉卿自身的英雄主义情结。窦娥的英雄主义形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几次人生重大变故后逐渐定型,这更加突出了社会对人性的层层扭曲与摧残。

  • 标签: 矛盾变化 英雄主义 形象递变
  • 简介:秦腔是秦人的乡音,乡音是秦人的心声。正是这大秦正声的天籁之音,使我自小便魂牵梦绕,如痴如迷,14岁即入西安市五一剧团戏校学艺,主工小旦,毕业后相继在陕西澄城县剧团和甘肃天水市秦剧团工作。多年来曾主演过《窦娥冤》(窦娥)、《打金枝》(升平公主)、《玉堂春》(苏三)、《法门寺》(宋巧姣)、

  • 标签: 《窦娥冤》 秦腔 演出 文化 演戏 《打金枝》
  • 简介:关汉卿通过窦娥的贞烈孝行,展示了儒家礼教的人格美;通过这位受过封建文明洗礼的民间弱女子冤死之前的“三桩誓愿”及其应验的“天人感应”,向野蛮、暴虐的元蒙统治者示警。关汉卿还通过平冤狱的光明结局,向统治者预滚了解脱社会危机的政治道路:通过科举取仕、改革吏治、名教治国等“用夏变夷”的方略,使倒退了的元代社会最终恢复和重建封建文明。

  • 标签: 儒家礼教 文明冲突 “用夏变夷” 伦理政治
  • 简介:冲突是戏剧的本质,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和理解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一部戏剧的解读。长期以来学界认为杂剧《窦娥冤》的主题是“揭露社会的不公平”,“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的政治”,从而论定《窦》剧是一部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歌颂下层人民反抗斗争的典范之作,关汉卿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形象”,就是因为论者认为《窦娥冤》的戏剧冲突,是以桃杌为代表的官府(统治阶级)与以窦娥为代表的下层民众(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压迫与反压迫,桃杌拷打并处死窦娥

  • 标签: 《窦娥冤》 戏剧冲突 创作意图 表演 节妇 故事
  • 简介:苏力《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一文由于立足于司法的视角考察《窦娥冤》,而不能以文学的眼光审视《窦娥冤》,以至于从根本上导致了对作为文学作品《窦娥冤》的错误解读:一是错误地将作为文学作品的《窦娥冤》当作司法案例来解读;二是对窦娥悲剧的性质及原因做出了表面化简单化的认定;三是对《窦娥冤》的戏剧结构、人物安排作了不符合元杂剧文体法式的解说。苏文对《窦娥冤》解读的这种偏离,主要是由于视角错位所致。我们从苏文这一因视角错位而导致解读错误的教训中,似乎应该重新明确这样一种认识;只有把文学还原为文学,把文学当作文学,以文学的眼光审视文学,才有可能获得对文学的正确解读。

  • 标签: 窦娥冤 视角 错位 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