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茶素对大鼠不同照射时期组织转化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阐述其对急性放射性损伤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表法分为4组:A组10只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d;B组10只为单纯儿茶素组,腹腔注射儿茶素注射液100mg/ks/d;C组10只为单纯照射组,全单次照射15Gy+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d;D组10只为照射+儿茶素组,全单次照射15Gy+腹腔注射儿茶素注射液100mg/kg/d;每组各5只大鼠于照射后2周及6周处死,取组织作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大鼠组织中TGF-β1、TNF-α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C组大鼠2周和6周时组织出现明显炎性损伤,D组急性肺炎性改变较C组明显减轻;A组和B组大鼠组织免疫组化TGF-β1、TNF-α阳性细胞数相对较低,C组的TGF-β1、TNF-α阳性细胞数较上述两组明显增高(P〈0.05),D组阳性细胞数则介于两者之间,也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儿茶素具有抑制TGF-β1、TNF-α蛋白表达,减轻早期放射性损伤炎症反应,对急性损伤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1、TNF-α表达有关。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转化因子-β1(TGF-β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茶儿茶素
  • 简介:目的对甲状腺切除术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存在切口感染的风险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病案室单纯随机抽取肿瘤外科2009年9月-2012年8月行甲状腺切除术的病历508例,采用自制调查表搜集资料,对其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508例患者中,其中男53例,女455例,年龄(40.5±36.6)岁,手术时间[71.6(四分位数间距:45.3~98.2)]min,最短20min,最长390min,术后3天体温37.3~38.0℃者412例;38.1~39.O℃者85例;39.0℃以上11例;咽喉疼痛和咳嗽135例,术后24h内因甲状腺残端出血再次手术3例,发生颈部切口化脓感染1例,甲级愈合率达到99.80%。结论甲状腺切除术作为I类切口手术,只要规范无菌和手术技术操作,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未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对切口的感染无影响。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外科手术 抗菌药物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刀与传统方式(电刀)辅助下的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79例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辅助方式不同分为超声刀组(352例)和电刀组(327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2、3、5天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随访期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钙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l(2.09±0.25)mmol/L比(2.25±0.07)mmol/L、(1.65±0.12)mmol/L比(2.23±0.09)mmol/L,P〈0.05],之后逐渐升高,超声刀组于术后第3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而电刀组于术后第5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超声刀组术后第1、2、3、5天血清钙水平明显高于电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低血钙发生率11.4%(40/352)明显低于电刀组44.3%(145/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患者手术前后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刀组患者术后PrrH水平显著下降[(25.69±14.29)ng/L比(45.67±19.73)ng/L,P〈0.05],两组治疗后PT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刀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21例,发生率为6.42%(21/327),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3例,发生率为0.92%(3/327),超声刀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3例,发生率为0.85%(3/352),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超声刀组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发生率较电刀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电刀辅助下的甲状腺切除术相比,超声刀辅助下的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旁腺的影响较小,且显著降低了永久性和暂时性甲状旁�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 超声刀 电刀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与组织因子(TF)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AECOPD患者49例(AEc0PD组)和同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AECOPD组依据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分为PCT增高组(PCT≥0.5μg.L,19例)和PCT正常组(PCT〈0.5μg/L,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T和血清MCP-1。结果AECOPD组血浆TF、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203.6±92.9)、(152.8±99.9)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9±24.3)、(87.5±41.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浆TF与血清MCP-1呈正相关(r=0.673,P=0.029)。PCT增高组血浆TF及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215.3±71.2)、(181.1±61.6)ng/L,显著高于PCT正常组的(192.4±79.7)、(137.3±7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存在激活的高凝状态,PCT增高者更严重。老年AECOPD患者血浆TF与血清MCP-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监测血浆TF与血清MCP-1水平对老年AE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心、、脑等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凝血致活酶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类 降钙素原
  • 简介: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21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例患者的梗死灶消失,9例患者的梗死范围明显缩小,6例患者CT扫描见到模糊效应;17例意识障碍的患者,有12例术后意识恢复清醒;15例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有10例术后肌力完全恢复;1例患者于术后第三天死亡。余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有71.42%的患者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或者部分自理。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能够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去大骨瓣减压术颞肌贴敷 大面积脑梗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