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标准骨瓣减压术治疗脑疝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疝患者随机均分为给予标准骨瓣减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去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术后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瞳孔回复率(80.00%)、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卧床时间[(8.65±0.96)d]、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94±2.07)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84±1.58)、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26±2.94)、平均手术时间[(255.23±26.62)min]、术中出血量[(323.73±34.79)mL]、术后引流量[(87.47±9.62)mL]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手术创伤更大,在临床中需谨慎选择。

  • 标签: 脑疝 大骨瓣减压 神经功能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管损伤的处理时机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损伤胆道的手术时机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29例行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胆总管修补术。10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3d内再次手术,27例在3d~6周内再次手术,12例在6周后再次手术。15例患者出现不同的远期或早期并发症。统计学分析发现,在3d~6周内再次手术的患者较容易出现胆道狭窄(P=0.03)。结论胆道损伤修复手术在胆道损伤后3d内或6月后施行可减少胆道狭窄的发生。

  • 标签: 胆管 创伤和损伤 腹腔镜检查 手术中并发症 吻合术 Roux-en-Y
  • 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4岁,3天前开始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呈阵发性,伴近半年体重下降约5kg,于当地医院行CT平扫检查提示右腹膜后肿瘤,入院后行B超检查发现右肾下方外侧探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9cm×5.7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可见强回声光团,行CT强化检查发现腹膜后右肾后外侧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图1),其内

  • 标签: 腹膜后脂肪肉瘤 手辅助腹腔镜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肿瘤组织 软组织肿块 阵发性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指导脑实质内小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颅术中超声引导下对12例脑实质内小病灶进行手术切除,分析术中超声引导病灶定位及指导手术切除情况.结果12例12个病灶术中超声均能清晰显示,准确定位,位于运动功能区6例、语言功能区2例、非功能区4例.不同病灶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利用彩色多普勒模式可清楚显示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术中超声引导下对2例脑胶质瘤、2例转移瘤、2例动静脉畸形、2例寄生虫、1例海绵状血管瘤和1例脑脓肿病变均完整切除;1例胶质瘤大部分切除,1例胶质瘤病部分切除.结论术中超声可对脑实质内小病灶实时、精准定位,有助于将病灶完整切除,减轻脑组织损伤.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肿瘤 脑脓肿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40例,观察这40例患者在手术中术中出血量、手术的时间以及术后胸腔引流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这4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37min,出血量为264ml,疼痛评分为4.5分,胸腔引流的时间为5.1天,这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一共有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乳糜胸,占临床治疗总人数的7.5%,3例患者出现了声音嘶哑,占临床治疗总人数的7.5%。在患者出院之后,我们在36个月之内,进行了随访,其中死亡2例,其余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结论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疼痛小,出血量低,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周围型肺癌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炎伴结石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他们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手术切口,观察组患者实施小切口,仔细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以上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疾病中,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囊炎伴结石 胆囊切除术 常规性 小切口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正>手术名称:腹腔镜下经脐膀胱颈口囊肿切除术术者:李博手术步骤:1体位:平卧位2手术过程精要2.1自尿道外口置入F22气囊导尿管入膀胱。2.2夹闭导尿管,自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约600ml充盈膀胱。2.3建立气性膀胱:在脐下3cm处以尖刀横行切开皮肤约1cm,采用Veress气腹针穿刺入膀胱,见膀胱内液体自气腹针流出,拔出气腹针,采用

  • 标签: 膀胱颈 囊肿切除术 气囊导尿管 经膀胱 腹腔镜下 手术切口
  • 简介:腹腔镜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具有微创、功能保全和术后生命质量好的优势,同时能达到常规根治性手术的肿瘤学效果。2009年9月至2013年8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对12例早期食管黏膜内鳞癌患者施行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其中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和颈部吻合口瘘各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2个月吻合口狭窄1例,经扩张治疗3次后治愈;其余患者均能正常经口进食,无胸闷、腹胀、腹泻、吞咽困难等症状,无肿瘤复发、转移征象。因此,腹腔镜保留迷走神经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是治疗早期食管黏膜内癌和食管良性疾病的较好选择。

  • 标签: 食管肿瘤 腹腔镜检查 食管切除术 保留迷走神经
  • 简介:由于胆囊癌早期术前诊断常很困难,大多被伴随胆囊结石、炎症掩盖而漏诊;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的普及和手术指征的放宽,临床上腹腔镜因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现胆囊癌的病例即意外胆囊癌时有发生并增多,为减少意外胆囊癌的出现,规范治疗,本次研究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意外胆囊癌 诊治 术前诊断 规范治疗 胆囊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有四肢骨肿瘤的患者进行切除术后软组织修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于我院进行微波灭活治疗的50例四肢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修复的患者,对其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专科护理,回顾性分析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患者的游离植皮、转移肌瓣及吻合血管皮瓣、肌皮瓣均完全成活,同时通过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患者心理情况较好,状态稳定。50例患者移植皮瓣均得到良好成活。结论针对四肢肿瘤切除后软组织修复患者,于早期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并对皮瓣移植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皮瓣移植的成活,为患者成功保肢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 标签: 四肢骨肿瘤 软组织缺损 修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对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COPD患者112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时限为3个月,干预后采用SCL-90症状自评表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护理干预之后,112例COPD患者的SCL-90评分及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下降,其中对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等常见心理问题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的心理问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心理特点 护理方法
  • 简介:十二指肠憩室是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60%~70%的十二指肠憩室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周围2~3cm处,称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中心采用憩室切除术治疗3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疗效。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泪腺变化。方法对50例72只眼病人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1d,BUT为(8.15±3.61)s,术后1mo,BUT为(10.05±3.03)s,术后2mo,BUT为(10.50±4.26)s,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手术治疗 泪腺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施行局部低温单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8例经局部低温下行单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陆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进行分析,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掌握手术步骤,术中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总结手术护理要点。结果8例经局部低温下行单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因护理配合方面的原因而造成手术失败。结论低温状态下行肾部分切除对于减少创伤、保护肾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密切的手术配合是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后腹腔镜 低温 单孔 手术配合
  • 简介:比较经脐单孔和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36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指标。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更加微创及几无瘢痕等优势,但手术难度明显增高,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建议术前经过严格的筛选,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 简介:随着器官保留理念被外科医师广泛接受,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逐渐被用于治疗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及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DPPHR手术区域解剖及血供复杂,术后易发生并发症。笔者在经典DPPHR术式上进行改良,提出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DPtPHR)。本文就上述要难点对DPtPHR手术方式的演变、手术操作的要点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进行简介。DPtPHR的操作要点在于完整切除胰头及病变组织、保障十二肠血供与防止胆道损伤与缺血,其适应证主要包括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浆液/黏液囊腺瘤、G1/G2级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与分支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结合术前影像检查、术中探查与冰冻快速切片明确诊断并排除癌变。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炎 慢性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美容效果成为外科医师的追求。2010年4月我们于青海省内首先开展了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手术,至今共行18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产生了积极而正面的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经脐 单孔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建立操作空间,切开颈白线,显露甲状腺。分离峡部下缘显露气管,并以气管为辨识,靠左侧横断峡部,分离椎状叶同时清扫Ⅵa区LN,分离部分硬固定,增加腺体游离度。显露并脱帽法离断上极血管,沿真假被膜间游离腺体外侧,分离右甲状腺下极血管,显露右喉返神经,显露下甲状旁腺。分离Berry韧带,显露保护喉返神经外上方的上甲状旁腺,完整切除右甲状腺叶。取出标本,展示并保留标本,右下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分离气管左侧清扫Ⅵc区左侧界,切开胸腺上部清扫Ⅵc下界,沿右颈总动脉表面清扫Ⅵb区外侧界,沿右喉返神经表面分离清扫Ⅵb区LN。进一步游离喉返神经下段,分离并清扫Ⅵb区喉返神经后方LN,中央区清扫结束展示清扫后右甲状腺区域。缝合颈白线,放置引流。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胰瘘合并严重感染时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腹部外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发生胰漏7例,胆漏4例,均合并腹腔严重感染,总结其中的护理方法。结果这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胆胰瘘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经过耐心细致的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心理护理及加强引流管护理及营养支持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胆胰瘘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的重要护理策略。

  • 标签: 胆瘘胰瘘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吻合器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大肠平坦型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大肠平坦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即PPH组采用PPH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吻合器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大肠平坦型肿瘤确切,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内窥镜 黏膜环切术 大肠平坦型肿瘤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