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随机选取急诊接诊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官兵在部队的工作生活质量,并且所产生的影响因素也是比较突出的,特别是部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速度以及针对基层官兵的强度和要求也在大幅提高,这也就以为这基层官兵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在此环境下必然会影响到官兵的健康心理状态。因此,只有在部队中保持一个健康平和的心理状态,基层官兵才能不断养成良好心理素养和综合水平,并为日后团结协作与战斗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而针对当前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健康性和稳定性都有所欠缺,对此,本文对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进行分析。

  • 标签: 基层部队 官兵 心理健康 教育管理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4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260例为研究对象,经数字表随机交替排序法分为两组各130例,即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接受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6.15%(112/130)高于对照组68.46%(89/130)、剖宫产率13.85%(18/130)低于对照组31.54%(41/130)(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态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房助产中对产妇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消极心态、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房助产 心理护理 自然分娩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血液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护理所取得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定本院收治100例血液内科患者开展实验(2022年2月~2023年2月),分成2组/50例一组,定义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以上开展心理健康护理),比较护理前后HADM,SF-36量表数据值结果。结果:护理前,所有人员HADM,SF-36量表数据值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HADM数据值更低,SF-36量表数据值结果高于参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当临床上针对血液内科患者采用心理健康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保持稳定心理面对治疗,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内科 心理健康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观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团体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以及对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团体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团体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应用效果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面部护理+心理护理应用在中重度寻常型痤疮(AV)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1年9月的54例中重度AV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27例,提供常规面部护理)、观察组(纳入27例,加用心理护理),评价组间负性心理评分、皮损消失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负性心理评分更低,皮损消失时间更少,P

  • 标签: 面部护理 心理护理 中重度 寻常型痤疮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以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SAS、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变化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好(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手术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观念也了更加深层的转变,同时这也对临床护理中的综合护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儿科护理作为医学护理的重要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在治疗中,由于患者的特殊性,让儿科护理工作非常特殊。通常儿科护理的患者都是 0 到 14 周岁的青少年,当他们生病住院时,由于自理能力、心理能力相对脆弱,所以不可能准确的、全面的表达自身需求。另外,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让他们养成了很多坏习惯。由于家长对疾病缺乏科学有效的认识,在对医护人员陌生的情况下,担心患儿在治疗期间所用的检查以及治疗,这样不仅不利于患儿检查,还会对患儿治疗、护理造成极大影响。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须仔细研究、观察患儿以及患儿家长心里,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这样不仅能消除或者降低患儿恐惧感、紧张感,在得到患儿治疗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在儿科护理中进行心理护理不仅满足了患儿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同时也提升了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和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内科 应用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接收的儿童8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所有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儿童各40例。对照组儿童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儿童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儿童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儿童保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均受到了影响,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人们的生活中,不仅需要佩戴口罩,还需要严格遵循勤洗手、少聚集的指导。与此同时,疫情期间,人们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如一些人产生了焦虑、恐惧社交等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冠肺炎 疫情期间 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