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多期相扫描用于诊断肾细胞癌及对肾细胞癌分期的准确率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9例行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的肾细胞癌影像资料,并根据TNM分期对肿瘤进行分期,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以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59例肾细胞癌患者经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并肿瘤分期,T期分期以及N期分期中,有55例患者肿瘤分期的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一致(剩下的4例1例T1b期患者和2例T2b期患者及1例N0期患者肿瘤分期过高,CT诊断3例为T3a期,1例为N1期),表明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的整体准确度为93.2%;59例患者肿瘤M期分期CT扫描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整体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对患者进行术前多期相扫描,能够准确分析肾细胞癌以及TNM分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肾细胞癌 TNM分期 64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21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患者配合程度、血管因素、护理人员注射水平等是造影剂外渗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原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在门静脉系统病变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4排螺旋诊断门静脉系统病变15例,图像后处理采用MPR、CPR、MIP、VR。结果15例门静脉系统本身病变以及显示周围脏器病变有很高的敏感性、准确性。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本身病变以及显示周围脏器病变围,其安全、快速、无创及诊断准确在门静脉系统病变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64排CT 增强扫描 门静脉系统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扫描和X线胸片在中央型肺癌患者中应用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时间2014年2月~2015年12月,选取对象我院已被确诊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41例,在征求患者和家属同意的前提下,予以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双肺CT扫描和胸部X线片,其中行CT扫描组为观察组,行胸部X线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查后诊断结果以及肺门区肿块、综合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腔内显示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95.1%高于对照组46.3%,肺门区肿块82.9%高于对照组43.9%,综合淋巴结肿大61.0%高于对照组31.7%,支气管腔内80.5%高于对照组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和X线胸片均在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效果,但CT扫描准确率更高,分辨率高,扫面层次清晰,较好的对临床诊断提供支持作用,临床参考价值更大,为患者尽早治疗和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CT扫描 X线胸片 中央型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仿真内窥镜技术(Low-doseCTvirtualendoscop,LDCTVE)对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tuberculosis,EBTB)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诊断符合EBTB的患者43例,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bronchoscope,FOB)及多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连续容积扫描,仿真内窥镜后处理,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LDCTVE对EBTB的检出率为86%,敏感度为92.1%(35/38),准确度为88.4%(38/43),特异度为60%(3/5)。LDCTVE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DCTVE与FOB检查在EBTB的检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相符性及互补性,可作为安全、简便、无创的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及随访EBTB的手段。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仿真内窥镜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肺结核复查中应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院复查的216例肺结核患者分配到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108例患者行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低剂量组108例行低剂量CT扫描,对比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CT扫描的疗效效果与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肺窗薄层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扫描肺窗图像质量、软组织窗图像质量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有效剂量、剂量长度值、CT容积剂量指数指标低于常规剂量组,对两组进行计量值进行记录。结论肺结核复查中应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能够获得与常规剂量扫描相近的肺窗图像质量,又能够减少胸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提高了肺结核复查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儿童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6例使用高压注射器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儿童进行观察。结果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扫描,头颅15人,颈部36人,胸部78人,腹部127人,盆腔34人,四肢6人。结论高压注射器在儿童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中流速、流量、注射造影剂血管对诊断的影响极为重要。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儿童 64排螺旋CT 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42例,分别使用超声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在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方面,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准确度显著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准确度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扫描 超声检查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诊断 准确度
  • 简介:摘要探讨应用CT扫描技术在诊断胃窦癌中与气钡造影、胃镜检查方法的对比。回顾性分析13例胃窦癌病人应用CT扫描技术检查结合气钡造影、胃镜检查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CT检查能清楚显示胃窦癌病变的全貌以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气钡造影气钡造影易于发现早期胃窦癌,对进展期的病理形态显示较好,胃镜对未侵犯于胃粘膜层时,不能确定有恶性变的存在。结论在胃癌检查诊断中CT扫描检查技术与气钡造影、胃镜必须密切配合,紧密结合临床体征,短期内复查,可以减少误诊和延缓治疗的最佳时间,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CT扫描 气钡造影 胃镜 胃窦癌 诊断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在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前来我院就诊16例早期中心型肺癌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观察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和临床手术诊断在肺叶和肺段支气管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扫描显示支气管腔异常为14例、肺部炎症为13例,支气管壁异常为13例;临床手术在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结果显示支气管腔异常为15例,肺部炎症为13例,支气管壁异常为12例。两种诊断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在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扫描 早期中心型肺癌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106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扫描诊断期间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预防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碘造影剂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诊断过程中,出于降低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目的,临床应及时作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诊断安全性。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浸润和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入院的28例胃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总结胃癌及浸润转移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CT平扫胃壁皆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胃壁增厚,病变部位局限性增厚,病灶呈现蕈伞型,溃疡型或者肿块型,密度降低。强化扫描可见胃壁增厚,肿物不均匀强化,局部黏膜强化明显,胃后脂肪间隙中断或者消失,部分肿瘤和胰腺的关系紧密、肝十二指肠内轻度强化肿大淋巴结等特征性影像学变化。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浸润和转移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的判断预后,从而对临床治疗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胃癌浸润 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癌诊断中应用MRI和CT进行诊断时,对于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份到2016年11月份在我院治疗的肝癌患者,依照诊断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45例,研究组患者使用MRI进行诊断,参照组患者使用CT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诊断的准确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不同体积的肿瘤检出率与参照组检出率相比,明显要比参照组高,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诊断中应用新型MRI诊断,不仅可以规避传统MRI诊断的缺陷与不足,而且能够对CT诊断进行补充,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CT扫描 MRI 肝癌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预见CT增强扫描中使用高压注射器快速注碘时病人有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探讨应对各类风险的防范措施。方法我院CT室自1998年开始使用高压注射器以来,注碘造影病例十余万例,针对病人的不同体质状况及心理承受能力,我们把高压注射器的使用风险预见在先,采用各种措施针对性的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稳妥采取风险发生后的应急处置。结果使用高压注射器的十余万注碘病例,轻度过敏者经处置后均无大碍。中度或重度过敏者经抢救后均脱险,无死亡病例。未发生因造影剂外渗、空气栓塞、交叉感染等纠纷。结论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使用虽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只要防范措施得当可以规避风险,使高压注射器发挥出色的作用。

  • 标签: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风险预见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老年人肺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胸部x线检查阴性的老年人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观察肺癌的检出率。结果低剂量螺旋CT共检出可疑肺癌22例,经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最终诊断为肺癌21例,其中早期肺癌(IA)10例。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显著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进一步降低被检者肺癌病死率。

  • 标签: 低剂量 螺旋CT 老年人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螺旋CT和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实施治疗56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对其实施X光片、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56例患者的X光片、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诊断结果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低剂量的CT螺旋扫描在胸部常规体检人群中应用检出肺部结节的检出率及其广泛应用性。方法对67位常规体检人进行常规剂量,低MAS进行二次扫描,判断结节的检出率及剂量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低剂量的平扫大大降低患者的剂量,且能早期发现肺部小结节。

  • 标签: 小结节 低剂量 计算机体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容积扫描,并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薄层重建,分析轴位、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对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多平面重建可以准确显示骨折线以及骨折片的移位;容积重建图像可以立体显示骨折线的形态和走行,但容积重建像对骨皮质轻微分离显示不佳。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关节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颌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容积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图像重建技术对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经KUB、IVP、B超及64层螺旋CT平扫加多平面重建技术的检查,分析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加图像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结石检出率的优势。结果42例中B超检出14例,检出率33.3%。KUB检出8例,可疑3例,检出率26.2%。IVP检出19例,检出率45.2%。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重建、三维成像检出42例,检出率100%。结论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三维成像可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的程度,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64排螺旋CT 多平面重建技术 三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