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留置在ICU微循环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2例微循环障碍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研究组(股静脉穿刺留置)和对照组(颈内外静脉或周围静脉穿刺)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人均穿刺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前后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针头脱落、皮下淤血、针头阻塞及深浅静脉炎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股静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8%)高于对照组(80.4%),两组人均穿刺所需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穿刺留置能达到及时抢救和迅速补液的效果,是微循环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建立静脉通道的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 标签: 股静脉 静脉留置 微循环障碍 抢救
  • 简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Botox)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与典型的外毒素不同,肉毒毒素并非由生活的细菌释放,而是在细菌细胞内产生无毒的前体毒素,即神经毒素和血凝素或非血凝活性蛋白的复合体,待细菌死亡自溶后游离出来,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肌张力障碍疾病 应用 治疗 革兰氏阳性 肉毒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7 年 6 月到 2018 年 12 月在我院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 80 例。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40 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 40 例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两组的换药次数和伤口好转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皮肤溃疡的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风湿免疫性疾病 皮肤溃疡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模式对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接受治疗的36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中随机选取180例患儿给予家庭雾化吸入治疗护理,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门诊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及常规护理的1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病程、体征、症状、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达峰容积比、达峰时间比、呼吸频率及潮气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哮鸣音消失、咳嗽缓解、喘息缓解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喘息性疾病的症状、体征及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改善肺功能。

  • 标签: 小儿喘息性疾病 以家庭为中心 雾化吸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80例。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两组的换药次数和伤口好转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皮肤溃疡的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风湿免疫性疾病 皮肤溃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是研究情景模拟带教学对传染病科护理带教学的影响。该方法是从2018级学校传染病科挑选50名学员,讲授传染病科的护理带,按照传染病科的不同护理带方法分为两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带方法(n=25), 情景模拟方法(n=20),采用模拟带进行传染病科护理带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评价。 因此,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中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评价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传染病科护理带教学中,使用模拟带可以大大提高实习护士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满意度和协调性,效果理想。

  • 标签: 情景模拟带教 感染性疾病科 护理带教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延伸护理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慢病管理中的实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风湿免疫科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0例。两组都通过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伸护理,对所选取的两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跌倒、压疮、坠床以及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发生率显著较低,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延伸护理 风湿免疫性疾病 慢病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团队在感染性疾病科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参与感染控制的护士的个人背景信息和工作满意度数据。其次,选取几个护士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感染控制中的角色、协同工作和团队合作情况。最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以确定护理团队在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结果:研究发现,护理团队在感染性疾病科院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护士通过积极参与感染控制培训和宣教,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感染控制知识水平。同时,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同工作也促使护理团队在感染控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护理团队在感染性疾病科院内感染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和培训、知识宣教和团队合作等策略,可以进一步增强护理团队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感染控制效果。鉴于本研究仅涵盖了局部区域的数据,未来需要更广泛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 标签: 院内感染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强化心理预知管理干预在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 遴选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收容确诊为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患者 102 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将其分为一般组和对照组,每组均 51 例。 结果 一般组患者在接受强心理认知管理依从性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依从率,且不依从率低于参照组;行强化心理认知管理干预后,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的评分。 结论 强化心理认知管理 降低患者自身的消极情绪表现,对于疾病康复进程的展开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满足,是当今临床护理工作人性化的凸显,其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心理认知管理 老年患者 慢性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认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526例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26例社区居民中,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筛查有所认识者219例,占41.63%;每年定期参加体检者151例,占28.70%;文化程度高者对疾病认知较高。结论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加强社会宣传工作,使其认识到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实现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社区居民 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 筛查
  • 简介:摘要:神经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桥本氏脑病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越来越多神经系统疾病与免疫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如僵人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等。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是在单层膜式血浆分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的血浆置换方式。目前DFPP已在许多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免疫相关的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而近十余年随着对神经系统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深入认识,DFPP逐渐开始用于治疗该类疾病,如重型GBS、重症肌无力危象、自身免疫性脑炎等。

  • 标签: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神经免疫性疾病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医院作为社会特殊企业,因此,工作环境安全性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感染性疾病科,作为医院当中主要部门之一,但该科室由于环境较为特殊,而医护人员在此环境当中长时间留存,可能导致感染及损伤风险较高,而护理人员也需要承受社会及生活压力,更易导致不良情绪。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及时在感染性疾病科进行有效干预措施,对于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制定适宜护理方法,降低感染性疾病科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护理风险因素 策略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科患者出血性疾病的护理管理及临床疗效,并评估新护理管理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人。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管理,实验组接受新护理管理方案。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实验组在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凝血功能指标、药物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护理管理方案对血液科患者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新方案不仅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还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 标签: 血液科患者 出血性疾病 护理管理 临床疗效 新护理管理方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用我 科 2017 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 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42)与精细化管理实验组( n=4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经过精细化管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提高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风湿免疫性疾病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用我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2)与精细化管理实验组(n=4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精细化管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提高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风湿免疫性疾病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疼痛护理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确诊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140例为范例,采用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析组行个性化疼痛护理;比照组行传统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分析组与比较组的临床指标数据对比无意义,即P>0.05。护理干预后,分析组的VA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比较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比较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个性化疼痛护理 风湿免疫性疾病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将个性化疼痛护理应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实际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效率。方法:选取70例患者开展实验,对其进行分组与命名,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实施个性化疼痛护理服务,最后将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变化情况及其对护理过程的主观感受作为对比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感受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整体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更高。结论:个性化疼痛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各个医院加大使用力度。

  • 标签: 风湿免疫性疾病 个性化疼痛护理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个性化疼痛护理模式,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个性化疼痛护理措施进行阐述。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于我院确诊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140例为范例,采用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析组行个性化疼痛护理;比照组行传统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分析组与比较组的临床指标数据对比无意义,即P>0.05。护理干预后,分析组的VA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比较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比较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个性化疼痛护理 风湿免疫性疾病 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