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移植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于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软组织缺损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游离肌皮移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的皮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仅有2例在手术后发生轻度切口感染及皮边缘小部分坏死,经积极对症干预后并发症消失。并经过为期6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所有患者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皮存活率良好,经皮移植修复的肢体部位均保留和恢复了其应用功能。结论临床上针对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移植修复术进行治疗时,其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时间短,患者的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于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时机对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鼻翼缺损的疗效。方法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鼻翼缺损术后行高压氧治疗的65例患者按术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分为两组术后1天内开始组及术后2天以后开始组,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移植复合组织成活情况。结果术后1天内开始高压氧治疗组复合组织成活率明显优于术后2天以后开始高压氧治疗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鼻翼缺损术后患者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可促进移植复合组织的成活。

  • 标签: 高压氧 耳廓复合组织瓣 鼻翼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陪护护理模式在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移植修复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移植修复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无陪护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陪护护理模式 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修复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趾蹼皮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蹼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9例拇、手指指蹼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20~49岁。软组织缺损位于指蹼,缺损面积1.9 cm×5.5 cm~3.3 cm×7.2 cm,创面合并骨外露;均采用第1趾蹼皮游离移植修复,切取皮面积2.3 cm×6.3 cm~4.1 cm×8.5 cm。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微信及电话沟通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成活情况及修复部位的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全部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28个月,平均13.5个月,皮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修复后拇、手指指蹼外形及肤色均接近正常,指骨间关节屈指活动度85°~90°,皮感觉良好。结论应用第1趾蹼皮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蹼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第1趾蹼皮瓣 指蹼 拇指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陪护护理模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移植修复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50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移植修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陪护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陪护护理模式。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满意度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手部活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全手功能、工作性能等手部活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得分和SDS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0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分别为96.00%和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1,P=0.041)。结论无陪护护理模式在手部软组织缺损皮修复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尚可,与传统陪护护理模式相比,同样可以促进患者手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住院满意度,且利于医院环境的管理。

  • 标签: 护理模式 软组织缺损 功能 满意度 显微外科护理
  • 简介:1998~2003年,笔者单位在修复面颊部严重组织缺损方面,应用颞肌筋膜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8~35岁。严重烧伤5例,车祸致伤3例。应用解剖:颞肌位于颞窝中,其外覆盖颞浅筋膜、颞中筋膜、颞深筋膜,该肌肉前部纤维呈垂直位,后部纤维呈水平位,通过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喙突。由颌内动脉发出颞深动脉,在翼内肌与翼外肌之间发出两支,在颞肌与颅骨之间上行,前支供应颞肌中份,后支供应颞肌后份,而颞肌前份由颞肌的颞支供血。手术方法:(1)根据面颊部软组织缺损情况,在颞区手术设计中需注意剥离的大致范围,并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标定颞浅动脉及颞深动脉的走行。(2)自颞顶部至耳轮脚,纵行切开头皮及耳前皮肤,切口长约10cm,颞顶部行横行切开,长约6cm,沿头皮颞浅筋膜层仔细剥离,勿损伤毛囊,且注意保护颞浅筋膜内的动脉,分别向两侧掀起头皮,扩大剥离范围,视具体需要,远端可到达头顶部超过颞肌边缘,形成颞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骨膜等复合组织,颞肌与筋膜联合组织宜从骨面剥离,...

  • 标签: 严重组织 修复面颊 全厚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护理在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皮修复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各种颌面部缺损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修复术围术期给予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皮一次性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股前外侧皮移植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手术的安全性,加强皮的存活,减少并发症,提高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 组织缺损 规范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中,探究临床治疗阶段股前外侧游离皮移植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活动中,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有43例,在入院时间方面进行调查,跨越了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且全部患者均诊断为:足部软组织缺损,而后提供临床治疗,所用技术为:股前外侧游离皮移植修复方案,总结最终疗效。结果:关于切口美观度评分,即:VSS评分,股前外侧游离皮移植修复技术干预后,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统计值为(7.28±1.23分),总有效率为97.67%(42/4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临床治疗阶段,股前外侧游离皮移植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确切,显著表现在:改善患者足部功能,提高美观度、总有效率方面,具备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 总有效率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中末节或指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部微型皮进行修复,皮设计于腕部掌侧,切取面积为3.5cm×3.0cm~3.0cm×2.0cm。结果:8例皮术后全部存活,随访3~6月,平均4月,皮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相仿,无明显臃肿,皮两点辨别觉为4~7mm,供区直接缝合,呈线型疤痕愈合,无明显增生。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移植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方便,供区损伤小,皮感觉外形恢复良好,是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手指皮肤 软组织缺损 桡动脉掌浅支 腕部微型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支皮联合足趾移植术修复拇指毁损伴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4年5月—2019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收治8例拇指毁损伴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5~46岁;患者拇指毁损分度中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4例,对毁损拇指均行穿支皮联合足趾移植术进行修复。6例患者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修复,2例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修复;Ⅱ度毁损拇指采用第1足趾移植联合穿支皮修复,Ⅲ或Ⅳ度毁损拇指采用第2足趾移植联合穿支皮修复。术后观察再造拇指及其皮的血运、成活情况及供区的伤口愈合情况。随访10~18个月,观察患指外观、感觉恢复以及足部行走功能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拇指功能再造进行评价。结果再造拇指及其皮血运、存活情况均良好。供区伤口愈合良好。随访可见再造拇指及皮外观良好,指腹痛觉、触觉恢复良好;足部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末次随访时,患者拇指再造功能评价为优4例、良3例、可1例。结论穿支皮联合足趾移植术的修复方法,可在Ⅰ期完成伴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拇指毁损的针对性修复,最大限度减小足部供区损伤,缩短早期康复病程,是治疗复杂拇指毁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再造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游离移植重建部分手指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游离转移重建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术中切取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横纹皮和桡骨远端骨,皮面积2.0 cm×4.0 cm~3.0 cm×6.5 cm,骨长度1.5~2.5 cm。术后半年内每月于门诊随访,半年后通过微信随访。结果本组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嵌合骨皮均成活良好;骨平均愈合时间1.7个月;重建手指长度平均2.4(1.8~3.0)cm;患指外观恢复良好;供区瘢痕轻微;术后6个月皮TPD平均为6.6 (5.3~8.6) mm,末次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7例,良1例,中1例。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游离嵌合骨皮,可同时重建手指软组织和骨缺损,恢复患指功能及长度,改善患指功能及外观,供区损伤较小,是手指指体重建的简便方法。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嵌合骨皮瓣 指损伤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对侧乳腺组织移植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7例,年龄45~73岁,均一期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自体对侧乳腺组织转移乳房再造,供侧乳腺术前均接受乳腺超声、钼靶、磁共振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可能。随访其手术效果。结果57例患者均完成了一期乳房再造,术后两侧乳房基本对称,2例在术后早期有"并乳"现象,均于术后3个月内消失。随访2~1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迹象。结论自体对侧乳腺组织移植作为一种即时乳房重建方法,对于乳腺癌女性尤其是乳房肥大下垂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乳腺癌 对侧乳腺 乳房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移植鼻唇沟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以加快患者的疾病愈合过程。方法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口腔癌患者20例实施鼻唇沟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病例的并发症、伤口愈合及皮护理情况,总结其围术期促进康复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0例行鼻唇沟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皮均存活且伤口愈合良好。结论鼻唇沟皮移植修复术是一个精细的自体移植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积极的护理措施提高皮的成活率,促进患者伤口愈合。

  • 标签: 移植 鼻唇沟瓣 口腔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上肢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术前Doppler探测确认并标记股前外侧穿支。根据创面形状及大小设计布样,根据"提捏实验"判断供区所能切取的皮宽度,裁剪布样,以供区能直接闭合为原则,选择合适的穿支设计皮,皮切取面积最小15 cm×7 cm~8 cm×7 cm,最大33 cm×10 cm~32 cm×10 cm。携带"T"形血管蒂,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创面,吻合供区与受区血管,重建皮血运。供区均直接闭合。结果术后14例患者皮均顺利存活。1例患者一侧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其中一叶于术后第二天出现静脉危象,及时探查,重新吻合皮下静脉,实施内减压术,术后皮完全存活。所有皮受区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受区外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组合移植是修复上肢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股前外侧穿支 软组织缺损 组合移植
  • 简介:目的比较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游离皮移植术在头皮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头皮烧伤并伴有大面积头皮缺损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选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周期、手术成功率、修复皮肤的肤色、质地、弹性。结果观察组修复后头皮的质地、弹性和外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周期为(36.7±5.3)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5±3.2)d(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3.9%,高于对照组的78.8%(P〈0.05)。结论运用皮肤扩张术在头皮烧伤修复整形中效果较游离皮移植术手术成功率高,外观美观,但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游离皮瓣 头皮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