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并鉴定逆转病毒介导的Ku80基因RNA干扰表达体系,并建立稳定、高效、长久低表达Ku80的人肾癌786-O细胞株.方法针对Ku80基因,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RNA干扰靶序列,退火形成双链DNA,与BglⅡ和HindⅢ双酶切后的pSUPERretro-puro载体连接,构建pSUPERretro-puro-siKu80干扰表达载体,并对重组载体进行测序鉴定.筛选出基因沉默效应最强的干扰序列后使用磷酸钙法共转染293FT细胞,产生的病毒颗粒随后感染786-O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用RT-PCR检测Ku80基因mRNA表达,Westernblot测定转染后786-O细胞中Ku80蛋白的表达量,以鉴定稳定细胞株.结果测序结果证实目的片断正确插入pSUPERretro-puro表达载体中,成功构建了pSUPERretro-puro-siKu80干扰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干扰表达载体的786-O细胞Ku80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抑制Ku80基因表达的逆转病毒载体,并获得Ku基因稳定干扰的人肾癌786-O细胞株,为下一步利用小干扰RNA技术研究肾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KU80 逆转录病毒载体 RNA干扰 肾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逆转病毒治疗艾滋病与肝毒性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高效逆转病毒治疗后肝毒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HAART后,患者免疫系统得到良好的恢复,但肝脏酶学四项指标均有所升高,产生了一定的肝脏毒性,EFV和NVP可增加肝毒性,且毒性程度与年龄有关。结论HAART用于艾滋病患者,肝毒性十分常见,肝脏酶学指标升高程度加重。

  • 标签: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肝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四药联用(四联)和三药联用(三联)的逆转病毒疗法作为HIV感染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现有的临床试验对临床实践及未来研究的启示。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数据来源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及Allied Health Literature数据库2001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发表的研究(其中PubMed和EMBASE的检索更新至2018年6月),以及合格研究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入选标准比较四联与三联逆转病毒疗法作为HIV感染者一线治疗的作用,并评价了至少一种疗效或安全性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方法对检测不到的HIV-1 RNA、CD4 T细胞计数、病毒学失败、新发艾滋病事件、死亡和严重不良反应等结局的资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找到12项合格研究,包括4 251例HIV感染者。四联和三联逆转病毒疗法对各个疗效和安全性结局的影响均类似,且没有一个总体效应估计值的点值落在支持四联疗法的一侧。与三联疗法相比,四联疗法组出现不同结局的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如下:检测不到的HIV-1 RNA,0.99(0.93~1.05);病毒学失败,1.00(0.90~1.11);新发艾滋病事件,1.17(0.84~1.63);死亡,1.23(0.74~2.05);严重不良反应,1.09(0.89~1.33)。两组CD4 T细胞计数增加的平均差值为-19.55个细胞/μl(-43.02~3.92)。无论联合逆转病毒疗法的具体方案如何,上述2组比较的结果大体不变,且在所有亚组和敏感性分析中均变化不大。结论在HIV感染者的一线治疗中,四联逆转病毒疗法的效果并不优于三联疗法。这一发现为当前推荐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治疗的指南提供了支持。除非对现有证据的系统综述显示确有必要,否则不应该再开展新的临床试验去比较四联与三联疗法。当然,本系统综述并不排除当有新的逆转病毒药物种类出现时包含该类药物的四联疗法比三联疗法更好的可能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逆转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技术检测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的方法,以实现ZIKV的现场快速筛查及诊断。方法通过基因组序列比对,选择ZIKV保守序列设计RT-RAA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用系列稀释的ZIKV重组质粒与毒株核酸验证方法的灵敏性与重复性,通过检测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病毒等其他虫媒病毒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结果建立的RT-RAA方法可在39 ℃恒温条件下30 min内对ZIKV进行高效扩增,检测系列稀释的ZIKV重组质粒,其95%检测限可达到15拷贝/反应,特异性强,与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病毒虫媒病毒无交叉反应,且重复性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ZIKV的RT-RAA等温扩增方法,具有反应迅速,无需精密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于应急快速检测。

  • 标签: 寨卡病毒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艾滋病治疗中,将高效转录病毒治疗作为临床方案的意义。方法:艾滋病患者选入研究。共计100例。时间:2020.01-2021.01。以抽签法为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参照组:50例,行规律用药治疗。试验组:50例,采取规律相关高效转录病毒干预方案。评析、研究各组机体免疫功能、机会感染情况。结果:(1)试验组各项免疫指标均更高,P<0.05。(2)试验组机会感染率更低,P<0.05。结论:治疗艾滋病,采取高效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所得效果理想。一方面,患者免疫功能提升。另一方面,患者机会感染发生概率降低,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艾滋病 体液免疫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联合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收治的41例艾滋病患者,均给予患者高效联合转录病毒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80%。结论:在艾滋病治疗中给予高效联合转录病毒治疗的有效率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临床效果理想。

  • 标签: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 艾滋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艾滋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将采用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奈韦拉平、司他夫定以及奈非那韦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将选用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拉米夫啶(3TC)+齐多夫啶(AZT)+Lopinavir(LPV)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OD)的平均值(2.5346+0.1765),观察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2.3267+0.3214),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1.7342+0.1723),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0.9654+0.9342),对照组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下降率明显的高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艾滋病应用治疗中使用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对治疗的效果有明显的作用,此外联合使用NNRTIs也可以对临床疗效有一个提高作用。

  • 标签: 核苷类 逆转录酶抑制剂 艾滋病
  • 简介:高效联合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是艾滋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也是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该治疗方法可能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t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inhibitors,PI)在诱发骨质疏松症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NRTI和PI引发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可能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骨质疏松 艾滋病病毒 机制
  • 简介:以剖析逆转病毒载体构建的一道试题为起点,分析了逆转病毒基因组中"LTR"和"Ψ"的作用,奠定了逆转病毒载体构建过程中"LTR"和"Ψ"操作要求的理论基础,这是对试题的必要补充,同时有利于学生对逆转病毒载体构建过程的全面理解。

  • 标签: LTR Ψ 逆转录病毒 载体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5例,所有患者接受高效转录病毒治疗,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在对早期生活质量上的改善。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体重与CD4+T细胞计数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治疗后患者诺丁汉健康量表评分均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在社会孤独感评分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质量,但还需通过与患者交流沟的方式减轻患者的社会孤独感,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减轻自身的孤独。

  • 标签: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 艾滋病患者 早期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艾滋病患者中联合应用高效转录病毒进行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中心选取10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合高效转录病毒进行治疗,并展开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最终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分别对治疗0/2/4/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独立程度评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生存质量在各个时间点上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7到24个月时,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达到最高值,各个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联合高效转录病毒治疗应用到艾滋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而持续治疗7到24小时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对我国现有抗艾滋病一线用药方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用于基线CD4≤200/μL以及200~350/μL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门诊接受HIV治疗的患者资料,应用STATA7.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病例109份,其中CD4基线值≤200/μL组共78例,200~350/μL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以及传播途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D4上升数值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HIV感染患者,在开始用药第1年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其长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差异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治疗结果 药疹 CD4细胞数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水源中GⅡ型诺如病毒(NoVGⅡ)实时荧光逆转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10份疑似引起诺如病毒中毒的水样进行NoVGⅡ检测。方法以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纤维素膜-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富集病毒,对取样体积、病毒洗脱条件、PEG终浓度及PEG沉淀条件等进行了优化,提取病毒RNA、建立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通过外加MS2计算方法的回收率,评价所建方法对水样中诺如病毒的回收效果。结果建立的方法对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中NoVG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60.1±8.0)%、(22.0±6.5)%和(35.7±8.1)%,10份送检水样中3份检出NoVGⅡ。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适用于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中NoVGⅡ的检测,饮用水被NoVGⅡ是引发某市人员中毒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GⅡ型诺如病毒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SYBR Green I颜色判定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ORF1ab基因的逆转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为诊断SARS-CoV-2提供简便、快速和准确可靠的工具。方法基于GenBank中SARS-CoV-2 ORF1ab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经引物筛选和RT-LAMP反应体系优化后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评价,并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基于颜色判定的RT-LAMP方法可在65℃45 min内完成SARS-CoV-2的快速检测,检测限为3 copies/reaction,与qRT-PCR的敏感度一致。RT-LAMP检测人冠状病毒OC43、人冠状病毒NL63和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样本结果为阴性,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经SARS-CoV-2临床样本验证,RT-LAMP与qRT-PCR的检测符合率达100%。结论基于颜色判定的RT-LAMP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SARS-CoV-2的快速可视化检测,具有应用于SARS-CoV-2样本的初筛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现场推广的潜力。

  • 标签: SARS-CoV-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简介: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的构成状况及HBVP区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10月送检的740份HBV感染者血清,采用ABI基因测序仪检测HBV耐药位点和基因型,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40例HBV感染者中,检出HBVB基因型40例(5.41%),C基因型695例(93.92%),D基因型5例(0.68%);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明确相关的位点突变377例(50.95%),其中195例(51.72%)患者既往有明确的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史,在这195例发生耐药的患者中,B基因型12例,C基因型183例,两基因型间耐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他们中包括CHB患者118例,肝硬化患者77例,主要耐药变异模式为M204V+L180M、M204I、M204I+L180M和A181V,两组间ALT、HBVDNA载量和主要耐药变异模式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HBVDNA载量是影响NA耐药的相关因素(x2=0.496,P〈0.001),但耐药与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CHB或肝硬化)和ALT水平无显著性相关;此外,本文还检出多处未知变异位点,如rt64、rt126、rt178和rt129等。结论核苷(酸)类似物的使用将伴随病毒变异的发生,其耐药基因变异位点具有一定的特点及规律性,动态监测HBVDNA载量对早期发现耐药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突变 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表达的影响,研究氧化苦参碱对RB的作用机制,为氧化苦参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用药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细胞,实验组细胞加入氧化苦参碱提取物,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段的氧化苦参碱研究其对HXO-Rb的抑制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可抑制HXO-Rb细胞的生长,当浓度为100ug/ml时细胞形态学可明显观察到改变,端粒酶的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比值最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凋亡增加。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视网膜母细胞瘤 端粒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酶(hTERT)基因对纤维肉瘤生长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艾滋病进行治疗时使用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内,在我院收治的32例艾滋病患者,随机抽取各16例,设为对照和研究两组,用齐多夫啶(AZT)+拉米夫啶(3tc)+lopinavir(lPV)治疗的为研究组,用奈韦拉平、奈非那韦和司他夫定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81.25%比对照组要好(P<0.05,χ2=4.8000)。结论在对艾滋病进行治疗时使用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齐多夫啶(AZT)+拉米夫啶(3tc)+lopinavir(lPV),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齐多夫啶 拉米夫啶 lopina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