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3月22日发出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该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规定提出,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刊发时要实行实名制。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2)确立新闻采访报道回避制度。新闻采编人员如与采访报道对象具有亲属关系、友好关系、利益关系或直接地缘关系等,应实行回避,并不得对稿件的采集、编发、刊播进行干预或施加影响。

  • 标签: 新闻采编人员 管理规定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中共中央宣传部
  • 简介:抗战时期,重庆新闻学教育处在当时国内的中心地位,并且,在完全西方新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我国新闻教育的传统模式,呈现出本土化的特点,研究当时的新闻教育思想、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学生的学术研究、枝内实践、新闻实习等方面的内容,对我们当代新闻学教育仍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抗战时期 重庆 新闻学教育
  • 简介:  2007年11月5日下午,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原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樊甲生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及樊甲生之妻盘丽艺受贿一案进行了公开宣判,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樊甲生犯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处有期徒刑19年;被告人盘丽艺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被告人樊甲生、盘丽艺受贿所得赃款200余万元及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的家庭财产400余万元予以追缴,上交国库.……

  • 标签: 新闻灭火 樊甲生 灭火队长
  • 简介:作为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新闻学与网络环境的相互支撑越来越密切.在培养现代新闻从业人员过程中,从新闻学课程的角度来说,如何讲好这门课,帮助学生完成对新闻理论、和新闻素养的积累?结合Internet环境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

  • 标签: 新闻 新闻理论 教学 INTERNET 环境
  • 简介:新闻道德失范是当前我国新闻媒体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十年来国内6次媒介调查结果显示,新闻道德失范的危害性极大,经由自律路径根治新闻道德失范几乎不可能.从道德分层理论、道德与法律关系、道德的现实境遇以及新闻道德本身的特性分析,新闻底线道德的法律运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道德的法律运作的主要方面并不是在何种程度下触犯道德规范该受何等惩罚的量化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应该对某些新闻职业道德概念作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定义.同时,我们也必须仔细考虑违犯新闻道德规范后进行救济的多种可能性.

  • 标签: 新闻道德 法律化 新闻媒体 法律保护 新闻底线道德
  • 简介:2015年,对于江西赣州电视台新闻总监董太金来说,无疑是最糟糕的一年。在这一年,他遇到了一件难以应付的事。董太金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昌大学新闻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赣州电视台当上了记者,因为头脑灵活。

  • 标签: 新闻专业 总监 广告 贪污 农民家庭 南昌大学
  • 简介:本刊今年为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特出了增刊,内容均系有关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热点问题的论文,对处理当前医疗纠纷颇有指导意义。每册10元,欲购从速。订购方法,可在订明年本时,每套加付10元(即40元+10元),或可以单独订购,寄10元至本编辑部,款到寄刊。

  • 标签: 医疗纠纷 处理 中国 论文 司法鉴定 指导意义
  • 简介:对公民出版自由权的问题实质、依法限制的限度、出版权保障的规范不足、合理路径等几个问题的初步分析,使公民对出版自由权保障需要重点关注的根本问题和我国出版实践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合理路径选择有一定基本认识。同时,通过分析也促使我们对我国有关公民出版自由权保障与规范行使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思考,从而更好地促进下一步的理论研究工作。

  • 标签: 出版自由权 实质 限度 合理路径
  • 简介:我国版式设计专有权的权利对象和边界不清,其根源是错误地以为版式设计专有权的对象是"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受著作权法保护,正当基础不外乎排版劳动与审美表达。一方面,按照既定的版式设计逐页手工拣字、对齐,或者用电脑编辑作品,需要付出实质性劳动,这适合采用邻接权保护。据此,只有以原样复制此种版式设计出版同样内容的图书期刊才构成侵权。另一方面,以字符作为绘画创作元素,变形配色并结合图案、留白,由此形成的用于宣传的图文版式设计属于"作品",其审美表达如果具有独创性,则应作为美术作品享有著作权。在这两种法理基础之外,再以鼓励创新为由对"版式设计模板"类推适用版式设计专有权保护,不但不能鼓励版式设计模板直接开发者投入创新,反而容易导致法律适用混乱。

  • 标签: 版式设计 文本版式设计 图文版式设计 排版劳动 审美表达
  • 简介:<正>该书是联系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犯罪论体系与基本原理的专著。作者以其丰富的学识、缜密的逻辑思考,构筑了我国新的犯罪论体系,摒弃了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对我国现行犯罪论体系的影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刑法理论与我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全书洋洋40余万言,一气呵成,其新颖的特点、严谨的论述、朴实的文风,无不令

  • 标签: 犯罪论体系 刑法学 刑法理论 有机结合 刑事立法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本文基于对《我们媒体: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一书的评述,力图展示诸如BBS、Blog以及RSS这样的网络技术对于新闻运作乃至政治过程的影响,通过新闻人物、新闻读者和职业记者的三角结构在网络时代的变化来洞悉新闻行业的未来,特别是原先的新闻读者介入新闻制作过程的"开源"新闻之趋势,并指出相关的法律问题和解决之道。本文认为,这种变化涉及新闻职业、知识产权以及民主政治多个方面,并最终落实到网络大众民主之上。

  • 标签: 新闻行业 互联网 网络民主
  • 简介:本文说明了新闻发言人的定义和内涵,重点澄清了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阐述了新闻发言人的一些基本常识。

  • 标签: 新闻发言人 媒体和公众 基本常识
  • 简介: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的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大多来自传媒,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也主要依赖于记者的新闻报道,现实中记者的新闻采访权经常会与被采访人的个人隐私权发生矛盾。一定意义上讲,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静态的权利,记者的新闻采访权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权利。就权利本质而言,隐私权是阻碍人们获得某种信息的权利,而采访权则是获取某种信息的权利,加之权利边界的模糊性,这就使得两种权利的冲突不可避免。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使它们和谐运行,该文作者就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探讨。

  • 标签: 新闻采访权 个人隐私权 冲突 权利边界 现代社会 公众知情权
  • 简介:本文聚焦于重庆电视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从具体业务切入,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首先从文化品位的角度,围绕片头、播音员、栏目设计、文字、声音和画面等具体业务,探讨了地方主流电视台的定位.其次针时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缺少同期声、缺乏真实性和现场感、违背电视新闻"声画合一"要求的积弊,提出了解决的措施.最后集中阐述了创造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精品的具体途径和办法.文章立足于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实例基础之上,对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业务工作的改进,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时政新闻 重庆电视媒体 新闻报道 新闻业务 新闻节目 同期声
  • 简介:2007年8月1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公开开庭审理了“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炮制者訾北佳涉嫌损害商品声誉案。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至此,这一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造假事件走完了近一个月的司法处理程序,但是,由这起案件所引发的关于新闻造假与刑事责任关系的讨论却远未结束。

  • 标签: 虚假新闻 刑事责任 损害商品声誉罪 传播 开庭审理 有期徒刑
  • 简介:10月24日,江西天翼律师事务所给江西日报社及其所属的江南都市报分别寄去了一封公函,要求两报履行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洪民一初字第8号民事判决所确定的义务——向该所律师罗部兵、王成文登报道歉,恢复名誉,赔偿二人精神损失费、诉讼费10323.20元。然而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因为种种原因,江西天翼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罗部兵、王成文至今并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权益。

  • 标签: 律师事务所 败诉 王成 精神损失费 民事判决 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