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尊敬的郝苏民先生,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中午好!今天我们谈的是四个学科的建设,我认为大概只有西北民族大学,当然,可能也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能够将四个学科捆绑在一起,共同建设。也只有西北民族大学有这个学术实力,能够同时讨论这样四个学科学科建设问题。我是属于民俗学学科的,民俗学现在的社会地位、学科地位好像比较高,因为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叉有传统村落的建设和保护的问题,还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和我们民俗学学科有关。

  • 标签: 文学学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西北民族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境遇 民间
  • 简介:自1980年5月始创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以来,民族研究所就致力于民族学科建设,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青海地区民族学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两部风格,出版《青海地方史略》、《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撒拉族档案史料》、《撒拉族史料辑录》、《青海民族史料摘抄》(明实录)、《十族族源讨论集》、《青海民族史料辑录》(上卷第一、二分册)、《民族语文散沦》、《青海民族史入门》、《民族学探索》、《青海少数民族》、《撒拉族政治社会史》、《民族宗教问题论集》、《中国婚俗文化》、《土族(蒙古尔)源流考》、《青海藏族史》、《伊斯兰文化新论》、《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民族理论概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资料集》、《神秘的热贡文化》、《热贡艺术》、《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撒拉族史》、《土族婚丧文化》、《撒拉族语言文化论》、《语言心理民俗》、《河湟蒙古尔人》、《西宁历史与文化》等独、合、参编论著百余部。这些成果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学科的活动在于现实的需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院、所领导及时调整了民族学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提出:整合优势资源,构筑“大民族学”学科群的基本思路。

  • 标签:
  • 简介:我理解的圆桌恳谈会,就是话题谈得稍微轻松一点,所以我准备的发言和前面的先生稍稍有些不同。我想,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学科的领军人物,我就从领军人物这个角度,说说郝苏民先生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一是郝先生具有广博的学术积累。其实,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非常需要这种基本素养。这方面,郝先生是我们的一个典范。他的文史哲研究,还有文艺创作,都展示了这种才能。而且还有语文学,刚才贺电里谈到他关于八思巴文碑文的研究。

  • 标签: 学科建设 领军人物 学术积累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基本素养
  • 简介: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及近代中国教育、近代中国印刷出版和近代中国西医学发展等多个方面。文章选择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从事西学科技翻译活动的一个方面,重点考察英、美来华传教士进行的西学科技书籍翻译,分析西方传教士在华进行的西学科技翻译,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翻译和翻译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近代科学体系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化探索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传教士 近代中国 科技翻译 翻译教育
  • 简介:近代科学不是西方文明独有的产物,而是不同文明特别是东西方文明间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的成果。在历史上,古代希腊科学没能直接发展成近代科学,而东方文化对西方科学中过度的理性主义传统却起到了纠偏、涵化和升华的作用,对其疏离价值、缺少人文关怀的“先天不足”作了适当的“培补”和“修复”。这些不仅体现在东方科学文化所给予的大量科学思想启迪中,而且表现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嬗变中。没有东方文化的这种影响,近代科学(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

  • 标签: 东方文化 近代 科学革命 历史影响
  • 简介: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总的看法和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和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 发展模式 科学的发展观 发展战略
  • 简介:本文详尽分析了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保护修缮方法;评议了文物修缮中存在的思想僵化和教条主义倾向,提出了保护我国文物古建筑的十项原则。

  • 标签: 中国木构建筑 构造特点 损毁规律 科学保护
  • 简介: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再次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增强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方志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第二轮修志,为编修精品良志做出贡献。一、方志工作者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 标签: 方志续修 科学发展观方志续
  • 简介: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863计划”是向世界科技顶峰进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6年3月3日,王大珩与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四位科学家给邓小平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 标签: 863计划 邓小平 科学家 世界科技 科技发展史 王淦昌
  • 简介:任鸿隽(1886-1961)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卓越的科学活动家,科学社创始人之一。1909—1911年留学日本,1913—1918留学美国。留美期间曾任《留美学生季报》总编辑,并于1914年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创办《科学》月刊。1918年10月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1923年参与“科学与玄学”论战,

  • 标签: 科学活动 任鸿隽 社会意义 《留美学生季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中国科学社
  • 简介:2000年4月5日,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的桑梓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里,迎来了一位安徽籍女院士,她是前来参加原中科大副校长钱临照院士的铜像揭幕仪式的.活动结束后,我走过去和她交谈,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和她漫步在校园的林荫道上.

  • 标签: 副校长 校园 铜像 诺贝尔物理奖 科学 院士
  • 简介:民国《鄞县通志》,张传保、赵家荪修,慈溪陈训正、定海马瀛纂。创修于民国22年(1933),至民国26年(1937)大体完成。自民国24年(1935)起即陆续付铅印,中因抗日战争一度停辍,民国37年(1948)起复继续付印,至1951年印竣。

  • 标签: 体例创新 《鄞县通志》 中国 民国时期 编纂方法 浙江
  • 简介:续志工作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和运作方式。为提高续志的编纂质量和加快编纂进度,必须改革完善传统修志模式,实行目标化管理及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 标签: 续志 目标管理 科学化
  • 简介:西医是近代西学东输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自觉接受西学的过程中,吴汝纶时传统中医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由相信走向怀疑,最终转向西医。这一转变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完成的,是与晚清中国时西洋医学的认同过程和认识水平相一致的。它既是历史推力的结果,更是吴汝纶比较、权衡后的理性抉择。

  • 标签: 清代 吴汝纶 中医 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