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输血后肝炎病毒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感染和致病性。但在我省少数民族半封闭、封闭地区对TTV的感染观察甚少。方法:应用血清、分子生物检测TTV的感染性和核苷酸的序列分析。结果:血清检测藏族TTV阳性率15.49%,蒙古族血清阳性率1、9%。藏族TTV24序列分析为Gla亚型。结论:藏族与蒙古族TTV感染有显著差异性。蒙族株TTV24与BDH1对照有99%同源性,藏族地区疑似为输入性感染。

  • 标签: 少数民族 输血后肝炎 分子生物学检测 核苷酸 输入性感染
  • 简介:摘要为了使医学硕士研究生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生命科学科研前沿技术,全面提升医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质。通过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实验教学中,合理按排教学时间、优化教学内容、加大实验教学硬件的投入,更新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与实践。经过不断的改革探索,硕士研究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 标签: 医学硕士研究生 实验教学 改革 实践
  • 简介:目的建立可行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的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培养hMSCs,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鉴定表面标志并分析其核型,光镜观察其生长和形态变化。结果本实验分离的hMSCs纯度高、贴壁好,以长梭形为主,至少在传代培养6代内增殖快,性状稳定。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MSCs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45及CD34,核型正常。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增殖活跃且纯度较高的hMSCs,有特征性表型,适合体外较长期的培养hMSCs。

  • 标签: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生物学特性 骨髓
  • 简介: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35万女性患乳腺癌,根据不同基因的表达程度将乳腺癌分为4种亚型,其中1类为HER-2受体(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阳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总数的25%[1]。HER-2又称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负责传导信号,促进细胞生长分裂[2]。研究表明,HER-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级、大小,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而HER-2高表达往往预示着乳腺癌浸润性更强,对化疗药物和内分泌治疗药物不敏感,肿瘤血管增生增多,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受到抑制等,因此HER-2的表达状况是全身治疗时药物选择的主要参考标志,也是判断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2-5]。据报道,HER-2高表达与肿瘤恶性表型和耐药密切相关,且HER-2蛋白位置表浅易被抗体接近,故HER-2酪氨酸激酶受体是HER-2高表达肿瘤的有效治疗靶点[6]。

  • 标签: HER-2阳性乳腺癌 HER-2受体 信号通路 分子靶向治疗 天然化合物花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ripto-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对60例食管鳞癌及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Cripto-1蛋白和mRNA的检测。结果(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ripto-1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3.33%,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ripto-1mRNA的表达的阳性率(8.33%),两组之间Cripto-1mRNA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Cripto-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8.33%,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的阳性率(6.67%),两组之间Cripto-1蛋白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3)对6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ripto-1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但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6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Cripto-1mRNA阳性表达的38例患者中,Cripto-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占31例,而Cripto-1mRNA阴性表达的22例患者中,Cripto-1蛋白阴性表达占18例。Cripto-1mRNA和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600,P=0.000)。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Cripto-1mRNA和蛋白均呈现高表达,表明Cripto-1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Cripto-1 食管鳞癌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 简介:摘要生长因子及生物材料是组织工程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目前组织工程领域研究和应用的一些重要生长因子和生物材料的主要作用以及近期的实验进展,指出当前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生物学材料 生长因子 颌下腺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9年在本院实习的临床检验专业的90名学生进行研究。案例指导方法主要由学生进行,并以案例为基础的理论指导,并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介绍典型的医疗案例,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找到问题的答案,评估理论知识和微生物测试结果,并使用问卷调查他们的教育状况。结果:实施案例教学后,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和微生物测试得分均有所提高,实施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收集医学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测试教学中引入案例研究模式,不仅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而且还帮助培训学生收集医疗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案例教学法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授课形式就是通过"以菌讲菌"的形式来开展的,同时在使用了"以菌讲菌"的授课方式,会出现实际教学和病原微生物教学脱节的现状,会导致理论和临床的研究无法有机的结合,学生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探讨了"以病讲菌"的一种全新的病原微生物授课方式的是实施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化学本质是一类糖蛋白,是一种高度多态性同种异体抗原,受到被称为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簇控制。不仅是自身遗传重要标记,同时在机体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1。在辅佐细胞(又称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信息提供给T淋巴细胞这个反应阶段和效应靶细胞的作用阶段,均需要对自身的HLA抗原进行识别。通过分析甲状腺及胰岛内分泌细胞HLA抗原的异常表达情况,对于机体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内分泌相关疾病的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甲状腺 内分泌细胞 HLA抗原 异常表达
  • 简介:摘要病原生物实验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病原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 标签: 以学生为主体 病原生物学实验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评价缺氧相关蛋白碳酸酐酶-9(CA-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探讨缺氧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A-9的表达,并评价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乳腺癌组织CA-9表达阳性29例,阴性71例。CA-9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P=0.015)、临床分期(P=0.018)以及预后(P=0.0001)密切相关;与年龄(P=0.375)、肿瘤大小(P=0.288)和肿瘤病理分级(P=0.526)无关。CA-9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Log-rank=15.638;P=0.0001)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14.678;P=0.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CA-9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子(P=0.002)。结论CA-9的表达在乳腺癌中有统计意义,其表达随转移和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强,提示缺氧微环境对乳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起着重要作用。缺氧标志物CA-9可能是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之一。

  • 标签: 乳腺肿瘤 碳酸酐酶类 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应用CBL教学模式的成效。方法挑选2018年7月-2022年3月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4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把学生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C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成效。结果观察组的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比对照组更加肯定教学效果(P<0.05)。结论 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应用CBL教学模式,教学成效良好。

  • 标签: CBL教学 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临床实践与免疫微生物基础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标签: 免疫微生物 行为导向教学法 护理 高职高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菌落数测定方法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174份食品检测样品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TTC培养基及菌落总数测试片三种方法检测食品标本中的菌落总数,比较三种检测方法不同培养时间的菌落生长情况及样本检测合格率。结果三种检测方法培养6h后均肉眼可见菌落生长,培养12h后菌落生长清晰可见,培养48h后各种检测方法的菌落生长均达峰值,其中平板菌落计数法在培养24h后菌落生长即达峰值,明显短于其他检测方法(P<0.05)。三种检测方法合格率分别为89.7%、85.9%及84.6%,三者检测合格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检测方法的样本检测合格率无差别,但不同检测方法菌落培养时间有所差别。

  • 标签: 食品卫生 微生物检验 菌落数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对其细胞株雄激素受体的生物作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R表达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anog表达结果。结果:在肿瘤组织中雄激素共刺激因子雄激素受体(AR)可能是各型乳腺癌治疗的新思路和新靶点;在肿瘤组织中雄激素共刺激因子例如ARA70和SRC等存在高表达的现象。结论:Analog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细胞的分化、转移和对新辅助治疗预后呈正相关,为揭示乳腺癌干细胞生物活性机制提供证据,为后续乳腺癌靶向治疗精准靶点选择。

  • 标签: 乳腺癌 组织 细胞株雄激素受体 生物学作用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转化医学理念可以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应用中,同时,临床实践又可以及时反馈到基础医学教学中,让学生们可以真正体会到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临床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转化医学理念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课程的特点,重点分析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实验课和转化医学理念的创新结合,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实验课 转化医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