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医学的基本内容和环节,医学检验主要通过提取人体的血液和粘膜等各种物质,根据显微生物生物化学、血液和细胞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其进行鉴定,用以实现判断诊疗人类疾病的目的。在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生物也不断在创新,其中,分子生物技术在医学检验中起到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主要探讨了医学检验中对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医学检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MMBT)对当今的人们来说并不新鲜,它是一门以核酸、蛋白质等分子研究为主的学科。自1953年采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来,这项技术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为我们提供了超越传统生物界限、大幅度扩大基因研究和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无限机会。总的来说,分子生物技术也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这种医学是相辅相成的。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医学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期间应用分子生物技术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5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的检验方法为常规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医学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检出率比对照组高,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病原微生物检验期间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对患者检验需求的满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率高于常规PCR法,可结合具体情况使用。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医学检验 有效应用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生物的角度探讨了老年慢性疾病合并心理疾患的现象。在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高发率是无法忽略的问题。研究采用文献回顾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深入总结了老年慢性疾病合并心理疾病的生物基础,包括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与精神疾病的关联性以及相应的生理慢性应激反应。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可能通过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常反应,以及引发炎症反应等方式,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而诱发各类心理疾病。此外,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干预措施。首先,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最基础的干预手段。此外,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对减轻慢性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明显成效。最后,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对于改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结论为老年慢性疾病合并心理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策略,对于改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慢性疾病 心理健康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采用分析生物技术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对准确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中心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的70例患者,随机划分观察者、对照组,观察组选择实时荧光RT-PCR法检验、对照组采用常规反转录RT-PCR法检验。对病原微生物检验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原微生物满意计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子生物技术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中,有着较高的检验准确率,尤其是实时荧光RT-PCR法的应用。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 应用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高危微生物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检测技术和分子诊断技术对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中感染分布情况和检出率,并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版本检验数据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中感染分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分子诊断技术对于感染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检测技术(P<0.05)。结论在高危微生物感染病例中采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检出率更高,推测对病情评估和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也更理想。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微生物学 高危微生物感染 检出率
  • 简介:目的将WebQuest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中,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教学质量.方法由教师与学生共建WebQuest模块,建立临床微生物检验网站、多媒体素材库,学生利用WebQuest学习临床微生物检验理论知识.结果学生通过WebQuest教学法不仅能扎实地掌握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紧密追踪本专业的前沿进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中开展WebQuest教学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为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 标签: WebQuest教学法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肝细胞性肝癌(HCC)占我国癌症死亡的第2位[1].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生的过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为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时间来,人们对HBV如何导致HCC的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结合文献,围绕细胞及分子生物几个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HCC发生的一种可能模式.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
  • 简介:摘要医学细胞生物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院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专业课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最终的学习成绩与授课老师的授课方法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本文对以教师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与以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互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学生的调研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可知,以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互动为主的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医学细胞生物的兴趣和爱好,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以教师的传授为主的学生组,并具有统计差异(P<0.05)。

  • 标签: 医学细胞生物学 教学方法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在细胞替代治疗及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脂肪、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来源广泛、采集方便、无伦理法律限制、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支持造血、多向分化等,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原性 多向分化潜能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在调查食源性疾病中的64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研究组患者的粪便、呕吐物以及肛拭子进行微生物检验,了解其食物中毒的具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微生物检验中粪便检出率较高,肛拭子与呕吐物检出率略低与粪便检出率;在研究组患者的致病菌种筛查中,副溶血性弧菌22例,中毒中致泻性大肠细菌14例,沙门菌9例,蜡样芽胞杆菌7例,变形杆菌4例,金色葡萄球菌2例,不明原因6例。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接受微生物检验有利于了解患者中毒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后续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能帮助了解食物中毒中常见菌种,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指导,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学检验 结果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诊断AD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神经心理学检查、实验室标志物检测、影像检查等,仍然需要脑组织病理诊断。AD患者神经损伤尚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灵敏度、特异性高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治疗AD,并预防该疾病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蛋白标志物、炎症因子、基因标志物等出发,阐述A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志物 炎症因子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临床研究对象选取哨点医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性食源疾病患者,共10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粪便、呕吐物进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病原菌检查。结果在参与研究的105例细菌性中毒患者中,引起致泻原因有14例为致泻大肠埃希菌、有1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7例为变形杆菌、有33例为副溶血性弧菌、有6例为沙门菌、有15例为志贺菌、有9例为蜡样芽孢杆菌;且在通过粪便、呕吐物以及肛拭子等不同方式进行病原菌检测时,粪便的检出率为47.62%,呕吐物的检出率为21.90%,肛拭子的检出率为30.48%,粪便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通过微生物检验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检出引起细菌性食源疾病的病原菌,提示某一地域食品中潜在的食品风险,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利的保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细菌性 食源疾病 微生物学 检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时间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样本选取住院感染者300例,按照红绿双色球分组方式进行组间划分,1组2组(n=150),同时将微生物检验及抗感染治疗实施于1组,常规治疗实施于2组,而后对两组感染情况及程度作出比较分析,做全情阐述。结果:研究发现:1组感染率显低2组,均体现在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三方面。结论:微生物检验的实施应用,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影响价值卓越,可有效降低细菌感染风险,感染程度,值得推崇。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医院感染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治疗的医院感染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中不对感染细菌进行检验,实验组中使用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两组的感染程度相比(P<0.05)。经过检测分析得到出60株细菌,其中最多的来自伤口的分泌物,其次来自患者的血液、呼吸道、尿道、胆汁以及腹腔引流液。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8.33%,变形杆菌占11.67%,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00%,沙雷菌属占10.00%。结论:在医院感染监测中应用临床微生物检测,可以检测出细菌种类,可以为医生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医院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临床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程度。结果:研究组感染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P<0.05)。研究组轻度感染、中度感染、中度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轻度、重度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中度感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较高,有效降低患者感染情况,减轻感染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医院感染 感染程度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检验领域也有了持续性的发展,对于我国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许多类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医学微生物检验的依赖性也提有明显的增加,由于微生物检验项目的增多,也加大了检验标本和检验结果受更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强化微生物检测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是刻不容缓的,促使疾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从影响两者沟通的主要因素已经该如何解决给该问题的方法,从而说明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医生 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