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把自组织学习联想神经树运用于生物样品─—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血液中微量金属元素的综合分析,预报成功率达100%。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作为生物样品分析与疾病诊断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 标签: 冠心病 人工神经网络 自组织学习联想神经树
  •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患儿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DR腹部检查的650例患儿,其中男性356例,女性294例,年龄12h~10岁。对其腹部平片的质量及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在650张DR腹部平片中,有595张甲级片(占91.54%),55张乙级片(占8.46%),0张丙级片。病变显示情况:通过DR数字化调节,不典型小气液平影101例,急性假性肠梗阻87例;机械性肠梗阻35例。肠套叠21例;小肠疝气8例。消化道穿孔13例。食管裂孔疝2例。膈膨升48例。胃扩张5例。先天性脐膨出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例。腹腔积液13例。腹膜炎2例。消化道异物151例。消化道畸形57例。脊柱发育畸形69例。泌尿生殖系异常影像5例。膈下区肺炎、盘状肺不张3例,膈下肋骨骨折9例。结论腹部DR平片是大部分腹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只要腹部摄片质量优良,诊断医师充分利用DR的优势,认真仔细观察分析后,对腹部各脏器疾病尤其是空腔脏器的疾病就能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十分重要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小儿腹部 婴幼儿 腹部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侧凸融合术中使用原位自体骨移植加Osteoset植骨材料与单纯取自体髂骨移植的融合效果比较.方法对57例11~18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经后路Moss-miami内固定系统进行矫形融合手术.在融合术中分为两组,实验组:27例取自体骨移植加Osteoset植骨材料,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取自体髂骨移植.随访时间平均1.9年(1-3年).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影像学评估.结果实验组:术前单纯胸弯、腰弯平均Cobbs角为58度术后矫正至21度.术前双弯术前胸弯平均Cobbs角为53度术后矫正至19度,腰弯平均Cobbs角为47度术后矫正至16度.对照组:术前单纯胸弯、腰弯平均Cobbs角为56度术后矫正至22度.术前双弯术前胸弯平均Cobbs角为55度术后矫正至18度,腰弯平均Cobbs角为49度术后矫正至17度.两组随访过程中都没有明显矫形度丢失,临床及影像学没有假关节形成.结论在脊柱侧凸融合术中,Osteoset植骨材料加原位自体骨移植是一种可靠的植骨方法.

  • 标签: 原位自体骨移植 脊柱侧凸 Osteoset植骨材料 治疗
  • 简介:有限元分析可对形态、结构、材料和载荷情况及复杂的构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具有力学性能测试全面、可重复性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脊柱复杂结构的生物力学研究中。文章简单介绍了有限元的概念、原理和建模方法,主要从腰椎、颈椎、内固定器械和术式选择上阐述了有限元在脊柱上应用

  • 标签: 脊柱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钙人工骨(CPC)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4月至2003年10月颈前路手术中应用磷酸钙人工骨栓椎间融合结合钛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1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颈椎外伤脱位2例,共24例35个节段.采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X线片判定融合效果.结果随访18±6.5个月,术后无感染,无过敏或毒性反应.JOA评分由术前9.28±2.15分增加到14.65±2.18分(P<0.001).术后X线片未见CPC骨栓塌陷或移位,钛板和螺钉无松动及折断.术后16.5±6.8个月均获得椎间融合.结论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应用磷酸钙人工骨替代自体骨,经济、安全、简便、效果可靠.

  • 标签: 颈椎病 椎间盘突出症 融合术 磷酸钙骨水泥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带锁髓内钉(Foresight前臂髓内钉)在尺桡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自2004年6月-2008年2月利用Foresight前臂髓内钉治疗22例尺桡骨骨折,其中新鲜骨折12例,骨不连10例。新鲜骨折24小时内采用闭合复位穿钉技术;骨不连的同时取自体髂骨植骨。骨折均采用静力锁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22例病人都得到随访,新鲜骨折平均随访月7.2月(6~11月),平均愈合时间3.6月。骨不连的平均随访13月(8-16月)平均愈合时间9.6月。前臂旋转及肘碗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带锁髓内钉(Foresight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可以为骨折提供良好、稳定的愈合环境,尤其对于骨不连的病人。

  • 标签: 尺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容积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和三维血管成像在新生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8例新生儿,妊娠26+3~41周,出生体质量(3.05±1.03)kg;其中男性558例,女性470例,出生龄(4.0±0.6)d。其中妊娠〈28周极早早产儿22例,28~31~(+5)周132例,32~33~(+6)周100例,34~36~(+6)周155例。进行颅脑三维容积成像,采用TUI模式、三维血管成像模式,诊断结果与传统二维实时超声比较。结果经TUI模式及三维血管成像模式诊断颅内出血Ⅰ级156例,Ⅱ级54例,Ⅲ级41例,Ⅳ级1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52例,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1例;其合并轻度脑积水10例,中度脑积水16例,重度脑积水22例。较传统二维实时超声少诊断1例颅内出血Ⅰ级、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其余疾病诊断例数及程度均一致。三维血管成像清晰显示,11例Ⅳ级颅内出血,5例大片状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2例重度脑积水因出血块压迫、脑实质囊性缺失及积水压迫作用导致的局部血流信号减少、缺失,清晰显示病变与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三维容积数据采集时间为(5.86±1.68)min,明显短于传统二维超声全程操作的扫查时间。结论三维容积TUI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可行,对于实现床旁快速诊断、提高超声检查在新生儿中应用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作为二维实时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重要补充。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断层显像技术 三维血管成像 新生儿 脑损伤
  • 简介:为分析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诊断价值,采用配对研究方法,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枕骨大孔窗口,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流向、音频、血管博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108例患者有80例异常,异常率74.7%,并发现CSA组低流速者占45.4%,高流速者占28.7%,正常流速者占25.9%,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总体而言,低流速型是CSA的主要特征之一.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 简介: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在骨科临床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至今仍在骨缺损充填、人工关节假体固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然而,PMMA的多种缺陷也一向为相关研究及应用人员所关注,从而使得寻找PMMA替代物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直到今日仍难说这一重任能在不久的将来完成,但自固化(Self-Setting)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已成为较有希望的候选者.

  • 标签: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 临床中的应用 骨科 甲基丙烯酸甲酯 人工关节假体 PMMA
  • 简介:为解决外科手术中的引流问题,研制了一种涤纶网加强型医用硅橡胶引流条。该产品是用医用加成型硅橡胶与涤纶网复合,通过模压方式制作的波纹状引流条。经临床应用表明引流效果好,使用方便,能促进伤口愈合

  • 标签: 加强型 硅橡胶 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2016年9月,采用自行研究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23例,按Neer分型,均为二部分骨折,手术方法均采用肩峰前外侧切口,长度约4cm左右,显露及复位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后行钢板固定,合并肩袖损伤的一期修复,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3例手术患者均获得3-6个月的随访,平均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0周,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1例出现骨折再移位,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全组优良率86%。结论应用新型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及内固定可靠的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肱骨大结节 肩骨折 内固定器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盆骨折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3D组和对照组,3D组病例采用3D打印技术建模,术前模拟手术,定制个体化解剖钢板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所有病例记录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和内固定物的长度、弧度、螺钉数量和方向,术后应用Matta评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8月,Mata评估标准均为优,3D组手术时间为(60±12)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为(218±63)m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一致,内固定位置与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完全一致。结论3D打印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骨盆骨折,可以给每一位骨盆骨折患者设计个体化解剖形内固定物,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且具有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3D打印 个体化治疗 骨盆骨折
  • 简介:本文总结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主要制备方法,概括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 标签: 纳米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研究PCB在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评估。方法对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后植骨PCB内固定手术。通过术后随访,使用JOA评分系统观察病人脊髓功能的恢复,并通过随访X线,CT观察植骨融合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显著,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PCB作为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材,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植骨融合术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在不孕不育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宫腔镜检查的575例女性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30.25岁。其中拟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547例和有2次以上反复自然流产(RSA)史的患者28例,在自然周期经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情况后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547例拟IVF-ET治疗患者经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的异常发现率为70.93%(388/547),宫腔镜的阳性发现率是92.69%(507/547)。阴道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异常的患者中95%以上经宫腔镜检查有异常发现,严重异常的比例在75%以上。28例RSA患者宫腔镜检查提示宫腔粘连者比例为53.57%(15/28)。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不育患者的子宫内膜对于诊断宫腔内病变简单、必要、诊断率较高,可作为IVF-ET患者治疗前初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宫腔镜检查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可靠而全面的诊断与治疗。对于IVF-ET失败或RSA的患者非常有必要进行宫腔镜检查。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宫腔镜 不孕不育症 子宫内膜
  • 简介:目的观察正交设计法在热致分相法(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热致分相法(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并以正交设计法优化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的制备条件。结果用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的孔隙率为68%-86%、相对密度为0.58-0.76g/cm3,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2.3MPa和51MPa以上。通过正交试验并综合分析优化实验结果为:影响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成型的主要因素顺序是成型温度〉浓度〉冷冻时间;最佳成型条件为:体积(1,4-二氧六环)/质量(PDLLA/Col)比为10、成型温度为-70℃及冷冻时间为0.5小时。结论在使用热致分相法制备储存式载体材料过程中,通过正交试验予以优化,可使材料性能更加稳定,成型效率更高。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储存式载体 热致分相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年9月以来选择性地开展了电视胸腔镜手术66例,其中肺大疱及自发性气胸32例、肺结核球和结核性空洞14例、肺恶性肿瘤5例、肺良性肿瘤5例、肺包虫囊肿2例及纵隔肿瘤3例,肺动静脉瘘、胸膜脂肪瘤、恶性胸膜间皮瘤、局限性结核性脓胸、外伤性膈疝各1例。结果VATS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轻、恢复快、缩短住院日、无严重并发症。结论VATS诊断和治疗胸部部分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部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p27Kip1是一种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物,它抑制G1期的进程并对其进行调节。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含p27kip1的纳米粒子,粒度集中分布在243~343nm,平均粒度为288.9nm,粒径呈窄分布,粒度分布指数为0.192。p27Kip1纳米粒子的载基因率为3%。包封效率为86%。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开始的5d累积释放曲线接近直线,约1周后释放量开始变慢,释放曲线缓慢上升,可平稳维持释放2周以上。用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转染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组、空白纳米粒子组、对照组,培养48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p27kip1纳米粒子对细胞周期调控的结果显示转染前细胞G1/G0期比例为92.4%,转染后48h,对照组及空白纳米粒子组G1/G0期比例为64.5%、68.3%,S期为12.4%、10.3%,表明G0/G1→S的过程非常迅速,细胞增殖活跃。而基因组G1/G0期比例为88.3%,S期为7.2%,说明细胞发生G1期阻滞,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治疗组、空白纳米粒子组、单纯静脉移植组,应用显微...

  • 标签: 动物模型应用 基因纳米 粒子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