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交叉配血实验后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微凝胶法与聚凝胺法两种交叉配血实验方法,聚凝胺法作为对照组,微凝胶法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不规则抗体种类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E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抗D、抗e、抗M、抗C、自身抗体等检出率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凝胶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更佳,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临床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交叉配血实验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微凝胶免疫分析仪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全自动微凝胶免疫分析仪,在微凝胶免疫反应卡中完成检加样、离心、判读结果等完成血型检测并发送报告。结果5012份临床标本ABO血型一次性准确定型率99.8%(5001/5012),11例正反定型不一致,Rh(D)阴性4例。30例乳糜标本ABO血型正反定型一致。结论全自动微凝胶免疫分析仪进行ABO正反定型和Rh(D)血型鉴定安全可靠,实验操作实现了标准化、自动化,检测结果可永久保存、便于查询。

  • 标签: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仪 血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及微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与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730人次,通过凝聚胺法与盐水介质法对这些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对患者实施交叉配血后,通过微凝胶法对可疑标本与阳性标本实施配血,并进行复查对比。结果730名交叉配血患者中,2名患者存在供血者的不完全抗体,而且盐水介质法并没有将其不规则抗体查出来,微凝胶法与凝聚胺法所检测出的不完全抗体者有2名,最终属于恶性肿瘤患者与红细胞浓度过高的患者。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盐水介质法具有比较差的敏感性,凝聚胺法自动化性高,而且快速、简单,微凝胶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安全性以及更强的实用性。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盐水介质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将等效色谱选择运用到大黄和补骨脂多成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并通过试验考察进行分析对比,为提高法定标准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重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两台不同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40根不同品牌型号为C18的色谱,对大黄和补骨脂中的多种液相色谱成分进行分析,其中,大黄中含有9种成分,补骨脂中11种成分,并相应对分离结果进行评价,一般可采用USP和PQRI两种色谱选择方法对不同色谱对分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色谱的相似度越高,对大黄的分离效果也就越弱,对补骨脂的分离规律也就越不明显。结论采用色谱对中药成分进行分离的过程中,其分离的效果不仅和色谱本身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和待测的中药性质存在一定的联系。由此在进行光谱的选择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也不能解释所有问题。然而,和随即选择色谱相比,在采用USP和PQRI等色谱选择方法时,可以提升方法的重视性。

  • 标签: 等效色谱柱 大黄 补骨脂多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在脑出血鉴别诊断中采取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涉及的资料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以及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照组纳入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纳入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CT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MRI影像学特点、CT影像学特点。结果实验组患者MRI影像学特点主要为混杂信号,参照组患者MRI影像学特点主要为高信号,MRI检查形状特征以及病灶分布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数据显示统计学参比意义。结论将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应用在脑出血鉴别诊断中效果均显著,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诊断方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MRI) CT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74例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B组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A组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效果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与B组相比,HSS评分与ROM关节活动度都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7.3%,B组为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有着良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后外侧 后内侧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代替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8AA-III中半胱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系统适用性试验回收试验,线性试验,重复性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验证Pico_Tag方法能准确测定18AA-III中半胱氨酸的含量;并分别采用Pico_Tag方法与后衍生氨基酸分析方法(使用仪器氨基酸分析仪)对3批试制样品中半胱氨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该方法回收率、线性和重复性良好,溶液稳定;两种方法测定半胱氨酸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本法能代替后衍生氨基酸分析方法准确测定18AA-III中半胱氨酸的含量。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 Pico_Tag 方法柱后衍生氨基酸分析方法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I)半胱氨酸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