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普通婴儿巨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普通婴儿巨大血管瘤患儿行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于末次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76例患儿共行TASE共95例次,穿刺技术成功率为100%(95/95)。76例患儿中,Ⅰ级预后6例(6/76,7.90%),Ⅱ级19例(19/76,25.00%),Ⅲ级23例(23/76,30.26%),Ⅳ级28例(28/76,36.84%),总有效率100%(76/76)。随访发现疗效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巨大血管瘤疗效确切,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 标签: 血管瘤 栓塞 治疗性 博莱霉素 聚乙烯醇 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成形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从2014年1月-2017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外一科二组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计3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方案,共计19例,对照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方案,共计1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餐前血糖、餐后血糖(2h)、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比,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颈部血肿,颈部神经损伤,心肌梗死,脑梗死,术后灌注综合征,全因死亡,对照组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情况下,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更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幕剥脱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4例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化疗后都顺利进行了保乳,术后4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无进展病例,总有效率达91.7%,而且患者均无瘤存活对手术的满意度达95.8%。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有10例,脱发的有6例,恶心呕吐的有11例,经处理后耐受性较好。结论将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应用在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保乳术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0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的患者12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乳房外观满意度。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对术后乳房外观满意度达到93.8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80.65%,具有明显的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的乳房美观度得到良好的保留,且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保乳术 效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 2016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共 75例,中形成血栓事件 8例,血栓发生率 10.6%。分析中血栓事件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以及预后。应用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导致血栓形成和手术者操作技巧及手法、 LVIS支架打开情况、载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支架覆盖区域血管弯曲程度,支架末端所处血管弯曲情况,及动脉瘤本身条件等等有关,发生中血栓事件,必须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对动脉瘤进行致密填塞同时避免血栓继续形成,并且溶解已经形成血栓。多数中血栓形成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LVIS支架 支架内血栓 替罗非班 支架辅助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麻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行腔内隔绝治疗的2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身麻醉和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分析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患者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均比较平稳,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毕患者的苏醒效果比较良好,患者支架释放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为(85.49±3.32)mmHg、(43.35±3.52)mmHg、(67.51±2.67)mmHg、(58.68±6.01)次/min,与麻醉诱导前的(135.56±9.56)mmHg、(69.68±9.28)mmHg、(89.15±7.58)mmHg、(68.57±8.52)次/min相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行腔内隔绝的胸主动脉瘤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和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6年06月来我院就诊的35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主体,35例患者均进行了放疗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了解患者医治的疗效。结果患者病症缓解率为85.71%,35例患者经过治疗之后,25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完全的缓解,5例患者的症状则为部分缓解,3例患者的症状稳定,2例患者症状出现了进展。结论对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放疗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临床效果明显,病情改善程度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晚期 宫颈癌 放疗 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囊肿的临床护理方式,旨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的囊肿患者18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及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77%,并发症发生率为5.3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65%,并发症率为17.20%,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囊肿患者给予精心、综合的护理方式能有效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

  • 标签: 腹腔镜 开窗引流术 肝囊肿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每搏变异度(SVV)在叶切除中指导容量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叶切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CVP维持在0~5cmH2O,SVV维持在10%±2%),对照组(CVP维持在0~5cmH2O)。记录两组病人各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麻醉后30min(T1)、叶切除结束时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记录两组病人术前一天(A),叶切除结束后(B)和术后第一天(C)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切时间,中出血量、尿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肝功能分级上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T1、T2、T3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有创血压(ABP)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输出量(CO)、心率(HR)T2、T3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化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比较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除尿量变化不大,其切时间、出血量、中补液、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切除中应用SVV动态指导容量管理,有利于中控制出血量及减少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进行优化、个体化补液。

  • 标签: 每搏变异度 精准肝叶切除 容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乳腺癌患者列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乳腺癌根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所花时间、出血量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治疗乳腺癌,能够有效治疗乳腺癌,并且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小,患者能够在短时间里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保乳术 乳腺癌
  • 简介:目的分析肺栓塞误诊原因,探讨提高肺栓塞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22例肺栓塞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误诊为肺炎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5例,心力衰竭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例,脑血管意外2例,感染性休克1例,胸膜炎1例。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同时临床医师对该病诊断意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肺栓塞致残率、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应尽可能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肺栓塞 误诊 诊断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介入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4例依据数表随机分组理念划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中介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行中介入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可大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脂水平,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介入护理 冠心病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5岁,在美容诊所行玻尿酸隆鼻,自鼻尖进针,向鼻背推注玻尿酸(韩国伊婉,浓度22mg/ml;胶联游离比75%:25%;分子结构300万道尔顿)约1ml(同时手法按摩鼻根部塑形)后,患者右眼突发视物不见,伴右侧颜面部苍白,心慌、恶心、呕吐,一过性血压降低(80/50mmHg)。美容诊所立即予玻尿酸溶解酶鼻翼两侧注射,急送当地医院就诊,查见:右眼视力无光感,眼压Tn,角膜轻度水肿;眼底:视网膜苍白,视盘边界稍模糊,黄斑呈青褐色。

  • 标签: 眼动脉阻塞 玻尿酸 隆鼻术
  • 简介:摘要术前访视的目的是对要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和患者的家属来进行术前的访视,对术前进行的常规宣教。将在2015年6月到2016年的5月的200位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随机的分成2组,其中100位患者进行手术,另外的100位患者在术前手术护士进行术前宣教。得到的结果是进行术前宣教的患者不仅对手术的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还有患者家属的反应都比只进行手术的患者的满意度高。由此得到的结论就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术前访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介入护士 家属和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9月我院行血管内支架置入的8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8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85枚球扩式肾动脉支架,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血压较术前呈逐渐下降趋势,服用降压药数减少,肾功能-血肌酐稳定.85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1.3±18.4)个月.随访期间发现肾动脉再狭窄8例(9.4%),均为无症状性狭窄.无责任血管相关的肾功能恶化.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肾动脉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可有效改善血压,防止肾功能恶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超选择性前列腺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6 月~ 2017 年 6 月我院采用 超选择性前列腺栓塞治疗的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18 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18 例栓塞技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 100%,随访 6个月, 16 例临床症状术后 1、 3和 6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为 88.89 %; 1例患者出现严重栓塞并发症,表现为泌尿系感染、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结论大量文献及本组研究显示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在药物治疗无效、不适合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应注意把握适应证、规范操作。

  • 标签: 超选择性 前列腺 栓塞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切除治疗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例外型门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2013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腹上区隐痛。2014年5月收治入院后行腹部B超、腹部CT、腹腔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后诊断为外型门静脉瘤,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行预防性切除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探查腹腔后,在中超声检查的引导下,解剖并切除门静脉瘤,于文氏孔处放置双腔引流管1根,关腹。术后进行常规围期管理。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出院时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随访情况。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行腹部B超及CT检查了解门静脉情况及有无门静脉瘤复发。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结果患者成功行完整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手术时间为85min,中出血量约为150mL,术后3d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生活完全自理,术后3d拔除腹腔引流管,未发生出血、门静脉血栓、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结果未见异常。术后复查B超见门静脉血流良好,腹腔cT血管造影检查示门静脉显影清楚,管腔无狭窄,血流通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术后9d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囊壁样组织,内衬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壁由平滑肌构成,符合静脉结构。随访6个月,患者体质良好,无不适主诉,生活自理。随访期间未发现门静脉狭窄及血管瘤复发,未见其他并发症。患者术后无用药及其他特殊治疗。结论预防性切除治疗外型门静脉瘤安全可行,疗效较好。

  • 标签: 门静脉瘤 肝外型 外科手术 预防性 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治疗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囊肿患者,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开腹开窗引流进行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开窗引流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69%,较对照组的19.23%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治疗囊肿的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少,具良好临床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囊肿的首选式。

  • 标签: 腹腔镜 开窗引流术 肝囊肿
  • 简介:探讨胃癌中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该治疗方法在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提供依据。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8例在淋巴结清除及胃肠道重建后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温度43℃,时间60min,灌注速度400mL/min。对照组18例中行淋巴结清除及胃肠道重建后温盐水冲洗腹腔,结束手术。术后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恶心呕吐积分及症状总积分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43℃的治疗温度,400mL/min的灌注速度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60min,不显著延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热灌注化疗 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