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时间内收入治疗的40例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且出现出血的患者,根据为患者提供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0%,也比对照组患者的65%更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于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产后出血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修补与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瘢痕妊娠患者84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修补,观察组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3个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出血量、β-HCG正常时间、手术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修补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均安全有效,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在术后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和再次妊娠时间的选择上更具优势。

  • 标签: 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及子宫修补术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凝状态的患者在化疗时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于预防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挑选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2013年 9月 -2015年 1月期间的 80例高凝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 4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化疗和一般抗凝干预,观察组化疗期间每天接受 4100IU低分子肝素钙,对比两组患者发生肺栓塞概率是否存在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总生存时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在化疗期间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降低高凝状态患者肺栓塞发生的概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 标签: [ ]抗凝 非小细胞肺癌 低分子肝素钙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 4月至 2007年 8月 ,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治疗 B型主动脉夹层 135例。男 125例 ,女 10例 ;年龄 (52士 10)岁 (31一 81岁 )。经股动脉切开置人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 ,置人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 ,术后随访 1一 64个月 ,平均 18土 17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住院期间死亡 1例 ,1例转送外科手术 ,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症 18例 ,5例患者左锁骨下动脉被完全封闭 ,6例部分封闭。 2例出院 1月后死亡 ,其中 1例死于胃癌 ;l例术后 1年出现迟发性内漏。 1例术后半年发生截瘫。随访 3个月时 ,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 ,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 ,假腔内血栓形成 ,支架位置、形态正常。 1例术后 1年升主动脉发现夹层未行外科手术。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药物联合顺铂经动脉灌注介入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为治疗对象,按患者住院单双号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总生存时间治疗组在1、2年生存率分别为49.2%和32.5%,中位生存时间10.3月;对照组分别为32.6%、15.6%和8.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时间治疗组在1年与2年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43.5%、15.7%,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8.9月;对照组分别为18.9%、17.3%和6.2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与顺铂经动脉灌注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较为满意,优于常规的介入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阿霉素 顺铂 介入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疗结合热疗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 2015年 10月至 2016年 10月在我院接收治疗不适合手术的 60例确诊为中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即:放化疗组和放疗结合热疗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分析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急不良反应等。结果:相比于放化疗组,放疗结合热疗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热疗及动脉灌注化疗方法治疗,近期效果明显,安全性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热疗 动脉灌注化疗 局部中晚期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 患者治疗中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10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划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一组 51例,观察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是 96.08%,参照组有效率是 76.4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比较明显, P< 0.05。结论: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 患者治疗中应用奥硝唑与克林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克林霉素 中重度 颌面部 间隙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术前同期放化疗联合根治和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治疗宫颈癌ⅡB期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并研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FIGOⅡB期宫颈癌患者共177例,94例接受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患者为放化疗手术组,83例接受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为放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法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77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放化疗手术组和放化疗组3年PFS为90.4%和74.7%(P〈0.05);3年OS分别为92.6%和78.3%(P〈0.05)。肿瘤直径(≥6cm)和年龄(≤35岁)为放化疗手术组预后因素(P〈0.05)。病理类型(非鳞癌)、肿瘤直径(≥6cm)为放化疗组预后因素(P〈0.05)。放化疗手术组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人数少于放化疗组,发生下肢水肿多于放化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同期放化疗联合根治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较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的情况较好,肿瘤直径是影响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宫颈癌 同期放化疗 根治性手术 根治性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时,使用调强放疗结合后装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使用常规方法(全盆腔体外放疗联合后装近距离照射治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归为对照组,将另外40例使用调强放疗结合后装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为90.0%,对照组总有效仅为70.0%,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调强放疗结合后装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发现,其相比常规的治疗而言,能够提高患者病灶靶区干预的准确性,同时不会增加患者毒性反应,因此具有安全性,故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局部晚期宫颈癌 调强放疗 放疗 化疗栓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介入护理重点,探讨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的1月~2017年的8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72例,分别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全程介入护理,对比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视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介入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施效率,保障施顺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原发性肝癌采用精准切除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 2015 年 3 月之 2017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切除治疗,观察组运用精准切除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的患者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与手术相关指标情况。结果:在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长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7.5% 显著少于对照组 27.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谷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原发性肝癌采用精准切除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肝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速创伤,加快术后恢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 ] 原发性肝癌 精准肝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Viatorr覆膜支架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复查上腹部CT,以评价TIPS疗效。结果对8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均采用直径8mm、覆膜段长度50~80mm的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内分流道。对其中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于门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E-Luminexx裸支架1枚;1例患者因静脉端狭窄于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Fluency覆膜支架1枚。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08(29.32,40.22)]mmHg降为E23.31(21.43,26.5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12)。术后随访1.1~7.7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均未再发生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发生性脑病。术后1~7.7个月复查示所有患者TIPS分流道通畅。结论对国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Viatorr支架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Viatorr支架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高血压 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内胆管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30例2013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分别应用胆道金属内支架引流和经超声引导下经皮内胆管置管引流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1次穿刺成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86.67%vs.66.67%;就操作完成时间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参照组;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6.67%vs.26.67%,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内胆管置管引流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肝内胆管 置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胎( HM )行清宫手术和预防性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自 2014 年 5 月 -2015 年 5 月间收治的葡萄胎患者 68 例进行实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原则以 1 : 1 的比例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 34 例采用清宫治疗,观察组患者 34 例在清宫术后实施预防性化疗,治疗后随访两年对比两组患者恶变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月经规则率和人绒毛促性腺激素( HCG )恢复正常的占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恶变发生率为 2.94% ( 1 例)、阴道异常出血率为 5.88% ( 2 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3.53% ( 8 )、 17.65% ( 6 ), x 2 =6.275 , x 2 =3.267 , P<0.05 ;观察组患者月经规则率为 97.18% ( 3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4.71% ( 22 ), x 2 =6.928 ,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 2 个月时 HCG 恢复正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3 个月后 HCG 恢复正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葡萄胎患者行清宫术后实施预防性化疗治疗能够降低恶变发生情况、快速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葡萄胎 清宫术 预防性化疗 恶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手术前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临床手术前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术后早期恢复良好3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经术后6~24个月回访恢复良好2例,1例重残仍有对侧肢体轻度偏瘫。结论对脑血管病变患者给予有效的术前评估和手术前后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及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促进疾病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患者运用显微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优良率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率。结果实验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率为37.5%,预后优良率为8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有较高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率,也有较高的预后优良率与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急性脑积水 显微手术夹闭 介入栓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 :回顾本院 2013 年 5 月 ~2016 年 5 月收治的 26 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分别给予 26 例患者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 ECG-MSCTPA )与传统多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 MSCTPA )检查,对两种检查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 26 例患者经两种检查方式检查后确诊 20 例为肺动脉栓塞,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的图片质量明显比传统多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更优( p < 0.05 ),两组对肺动脉内栓子的诊断也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检查时可采用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其能够使心脏冲动伪影有效消除,且能够更好的诊断心缘旁肺动脉内肺栓塞,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神经外科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 2013年 3月 -2015年 3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随机选取 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治疗神经外科夹闭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血管内栓塞,各 25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几率,观察组均表现更为理想( P< 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但相较而言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开颅夹闭治疗 血管内栓塞 老年 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