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04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统计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104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 100.00%)、发热( 92.31%)、喘息( 78.85%)、湿罗音( 59.62%)、痰液( 27.88%)、腹泻( 13.46%);实验室检测结果患儿的 MP-IgM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结果, 50例 (48.08%)白细胞在正常范围, 42例 (40.38%)白细胞轻度增高 ,10(9.62%)例白细胞明显增高, C反应蛋白结果, 48例 (46.15%)在正常范围, 43例 (41.35%)轻度升高 ,15例 (14.42%)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 67例为( 64.42%)间质浸润型, 37例( 35.58%)为肺段或大叶型, 63例( 60.58%)发生单肺病变(其中 43例为右下肺病变), 41例( 39.42%)发生双肺病变。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多种临床表现,在影像学检测中亦可观察到,但症状均不具典型性, MP-IgM的检测结果可作为诊断依据,但此易受病程影响,故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防止误诊、漏诊。

  • 标签: 婴幼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测 影像学检查
  • 简介:带绦虫病是人体常见的寄生病之一,成虫在人体小肠内引起人绦虫病。本文对23例前来就诊的绦虫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就其流行特征及感染因素分析如下。

  • 标签: 感染因素 流行特征 人体 常见 带绦虫病 就诊
  • 简介: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TB)的主要临床资料,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合肥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杂多变,全身症状明显,常有发热和明显体重下降(占92.9%)、淋巴结肿大(占46.4%)。其中32.1%的患者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首要表现,痰涂片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低(21.4%和29%),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检测阳性率较高(占55.6%),x线影像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部分病例需要诊断性治疗确诊。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需要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合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 诊断 治疗
  • 简介: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两种,前者在临床上多见,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后者发病率较低,也称局灶性脂肪肝或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特殊类型,超声虽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检查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1]。为了总结经验,本文重点讨论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分析抗感冒药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讨论,分析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结果:抗感冒药所含成分类同,临床应用存在诸多问题。结论:了解患者所患感冒病症,询问病情,合理使用,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感冒药 药物成分 合理使用 药例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5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自2000年1月~2008年1月本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59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的死亡率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年龄显著相关。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乳腺癌是有价值的预后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患者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分析
  • 简介:目的确定可用于分析和鉴别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特征成分,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何首乌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5-HMF)、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5%醋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min,5%A;10~30min,5%→10%A;30~45min,10%→90%A),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5℃。将12份何首乌和制何首乌样品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用SPSS11.0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没食子酸、5-HMF、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00821~0.4105μg(r=0.9999)、0.00329~0.1645μg(r=0.9998)、0.01417~0.7085μg(r=0.9996)、0.3294~16.47μg(r=0.9999)、0.03002~1.501μg(r=0.9998)、0.08962~4.481μg(r=0.999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6.1~104.2%,RSD均〈4.0%。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6种成分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制何首乌中没食子酸、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均高于何首乌,但二苯乙烯苷低于何首乌。结论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5-HMF和儿茶素差异显著,可用于鉴别何首乌与制何首乌。

  • 标签: 何首乌 没食子酸 5-羟甲基糠醛 儿茶素 二苯乙烯苷 大黄素
  • 简介: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述情障碍与家庭环境的特征及其关系。方法以自设一般情况问卷,多论多述情障碍量表(TAS)与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165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平,并与90例正常人及FES—CV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海洛因依赖者TAS各因子分及总分FES—CV中除娱乐性、独立性外的各因子与正常入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相关分析显示海洛因依赖者TAS与FES—CV的部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在家庭环境、述情的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述情障碍可能是成瘾群体的一种素质特征,且这种素质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 标签: 精神病学 海洛因依赖 横断面研究 述情障碍 家庭环境
  • 简介:【摘要】文章从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出发,重点分析止咳感冒药、减充血感冒药、抗过敏性感冒药物、解热镇痛感冒药物等四种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作用,并举例介绍不同抗感冒药物中含有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最后以一例感冒患者为例,根据患者的感冒类型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分析治疗处方的合理性。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药物成分的药理 临床用药分析
  • 作者: 王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王君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防御功能系统和免疫系统。它遍布全身各处,由淋巴管,淋巴组织,淋巴器官构成。我们重点讲的是淋巴结,淋巴结是淋巴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淋巴结在人体的功能是可以过滤淋巴、清除细菌及异物、产生淋巴细胞和自身抗体等功能。淋巴结的数目非常多,并有浅、深之分,大多都分布在血管周围,淋巴结存在于身体较隐蔽的凹窝处,如腹股沟,腋窝、胸腹腔大血管附近或者器官门。我们人体的淋巴就是一个称职的哨兵,一旦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犯时,哨兵就会马上启动防御反应,并且召集军队来消灭敌人。所以我们不可轻视淋巴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感冒患者抗感冒药物处方420份,分析临床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420份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98张,占23.3%。其中,感冒用药药物成分重复处方60张,占14.3%;感冒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38张,占9.0%。感冒用药药物成分重复处方发生率高于感冒药物使用不对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0份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双扑伪麻分散片,占50.7%(213/420),其次为复方锌布颗粒,占29.0%(122/420),愈酚甲麻那敏颗粒占12.9%(54/420),酚麻美敏口服液占3.8%(16/420),复方氨酚烷胺片占3.3%(14/420),酚氨咖敏片占0.2%(1/420)。涉及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包括:解热解痛类、收缩血管类、抗组胺类、镇咳祛痰类、抗病毒类及其他类。结论临床应用抗感冒药物时,应全面了解和掌握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开具处方,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多成分抗感冒、流感和过敏药 药理作用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以原发性肝癌为对象,探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研究起始阶段、研究终止阶段分别是2020.3、2021.3,研究疾病为原发性肝癌,选取该阶段在本院进行螺旋CT检查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其中常规平扫设为对照组,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延迟期)设为观察组,患者均是50例,比较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肝脏病灶CT显示率、阳性检出率明显更大(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进行常规平扫的基础上,进行螺旋CT多期扫描,可提升检出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螺旋CT 常规平扫 增强扫描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结合工作实际,从企业经营模式及人员组织、常见产品特点及主要销售对象、常见非法添加药品类型及其危害3个方面对近年来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的企业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从严把准入关、提前预警通报、突击检查、改变抽检方式、加强网络监管、建立联合执法体系以及及时发布非法添加药品名称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对监管思路进行探究,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更有效打击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的行为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基于此,对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企业特征分析及监管思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食品 非法添加 药品 监管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周围型肺癌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展开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疑似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诊断技术进行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CT诊断确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一共49例准确率,准确率为96.51%,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的4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和同期治疗的40例突发性耳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的临床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转归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听力损失程度及临床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眩晕  临床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的药理特征与用药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过酮类药物的患者84例,调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表现和类型、给药途径和给药类型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等,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特征与用药评价。结果:本组患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0%(11/84),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其中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多;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滴注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且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临床表现出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给药类型对不良反应均有影响,在临床使用时应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药理特征 用药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调查及其人格特征。方法:在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参考埃森克个性问卷( EPQ)和 90项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 70例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分析,设为研究组。同期按年龄、性别等为配比标准,根据 1:1比例进行配对,选取 70例无明显身心疾患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相关评分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质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01),研究组中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焦虑因子评分较高,属于本组患者心理问题比较明显的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01)。结论: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存在明显精神神经质倾向,容易出现情绪剧烈波动表现。

  • 标签: 惊恐障碍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肌电图特征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癌症患者64例,分别对其化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分析其运动神经以及感觉神经变化情况。结果运动神经化疗后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波幅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感觉神经化疗后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波幅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传导速度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接受奥沙利铂进行化疗治疗,会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通过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检测,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肌电图 特征
  • 简介:研究东莨菪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排泄特征,SD大鼠灌胃东莨菪素(50mg/kg),分别于给药后5,15,30,60,120,240分钟取大鼠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脑、睾丸、子宫、胃、小肠等组织器官测定其原形药物浓度。结果表明,东莨菪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且于给药后15分钟浓度即达峰值,其中肝、肾、胃和小肠含量较高。此外,东莨菪素在胆汁、尿液、粪便的排泄研究显示,胆汁、尿液、粪便的累积排泄量分别为0.032%,3.752%和0.784%。表明东莨菪素在大鼠体内主要以代谢物的形式消除。

  • 标签: 东莨菪素 组织分布 排泄
  • 简介:2000年版一部共收载成方制剂458种,其中247种规定有显微鉴别,但只描述显微特征,未注明是何种药材,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为了大家使用方便,笔者将其收载显微特征摘录其后,标出药材名称,并按中药材药用部位分为根及根茎、种子果实、全草、叶、花、皮、茎木、树脂、动物、矿物分列于后,每类项下按药材名称笔画顺序排列.

  • 标签: 《中国药典》 中药成方制剂 显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