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当代地方志工作是一项具有延续性的长期事业.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编纂一部志书.更需要多方位地开展地情调查、地情研究和地情服务。市地方志办在编纂广州市志的同时.积极发动修志人员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地情调查、积累地情资料、开展地情研究、提供地情咨询服务、编写地情丛书、整理旧志、进行方志理论研究等.取得了不少成果。

  • 标签: 《广州史志丛书》 编纂工作 地情资料 地方志工作 咨询服务 系统工程
  • 简介:广州,自古以来一直是岭南地区的首府,广州城始建于公元前214年,二千多年来的广州历史,主要靠前人撰写和出版的著作。也就是人们统称的“文献”来反映,因此搜集和整理广州古代历史文献,进而考察其存佚、流传和收藏情况,是研究广州历史,乃至岭南文化史料的发掘与研究的基础。

  • 标签: 发掘 古代历史 史料 存佚 著作 广州
  • 简介:小农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她起源于世界品牌规模性进入亚洲市场的时代,并和麦当劳、可口可乐、IBM及福特这些显赫的名字相关联。

  • 标签: 小农 公司 有限 展览 广州 80年代
  • 简介:<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曾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长期争议,并且众说纷纭.本文希望以“广州体系”为主线,通过对历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之行事及当时商人的态度之描述,归纳出导致战争爆发的一个方面的直接的因由.

  • 标签: 东印度公司 广州 英国政府 巴麦尊 前引书 英国商人
  • 简介:番禺“自梳”始于何时已难确考。乾隆《番禺县志》载:“国朝百年来,番禺一邑,其所称贞女者,志不绝书。而其甚者,相约不嫁,联袂而死。”据此推断,“自梳”至少开始于清初。清代至民国则颇流行。清人张心泰《粤游小志》云:“此风起自顺德村落,后传染至番禺、沙茭一带,效之更甚。”光绪、宣统年间,番禺南村人口多达数千人,一年之中,“女子之出嫁者不过数人”,1909年“甚至无一人出嫁”,形成有人无出的畸形状态,自梳风气之浓,于此可见。

  • 标签: 番禺区 中国 广州市 “自梳女” 婚姻制度 风俗习惯
  • 简介: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广州市已初步建成“道德讲堂”237所,共举办“道德讲堂”675场次,受教育市民达13.5万余人次,有效推动了“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和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

  • 标签: 道德实践 广州市 讲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六中全会精神 社会共识
  • 简介:<正>在山东省的泰沂山区,民间流传着一种颇有意味的年画艺术——竹板画。它是我国艺术百花苑中默默生长着的一株秀丽的芳草,从内容至形式,散发着华夏文化幽幽古朴的芬芳。所谓竹板画,是就其绘画工具而言的,它所使用的画笔一般是用两页竹片夹着一块礼帽毡,然后用丝线或胶布紧紧捆扎在一起,毡片突露的一端切有大小不一的齿牙,带有齿牙毡片的这一端即为笔峰.绘画者常常持有四五只这样大小不一的笔,他们用手捏住竹片,将毡片蘸上墨汁或颜料,即可在纸上写字作画。一般说来,颜料多为一些溶水性较强的“洋红洋绿”之类的染织颜料。纸张除了生宣之外没有其它特殊要求。从设色上看,竹板画有水墨和彩绘两种。水墨的,时用淡墨,时用焦墨,有时一端用淡墨一端用焦墨;彩绘的用色也比较单纯,一般只有红、黄、蓝三原色,笔锋的两端常是蘸上不同的颜色,中间稍隔一定的空隙,除颜色间的自然过渡之外,不再加调其它颜色。

  • 标签: 泰沂山区 板画 竹板 蓝三原色 华夏文化 绘画工具
  • 简介:2008年7月,为了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资料,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测绘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谭氏宗祠,并同时通过实地访问、查阅《谭氏族谱》等地方资料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历史沿革的调查。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基本数据的分析、历史文献和口碑资料的整理,为研究其历史沿革、古建筑断代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谭氏宗祠 建筑历史
  • 简介:笔者在广州农村渡过了难忘的垂髫时代,对当地的儿童游戏耳染目濡,也尝躬亲参与,故知之颇祥。综观广州城区和农村儿童游戏的异同,可以看出后者有如下的鲜明特点:

  • 标签: 中国 广州市 农村 儿童游戏 广东
  • 简介:广州市自1986年7月8日第一次举行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活动以来,已有345名华侨、港澳同胞、外国友人荣获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文革”中华侨被视为反革命的社会基础,在地、富、反、坏、右、资、侨的排列中,华侨被排在最末位;到改革开放后,把“海外关系”作为好东西。直到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其间经历了20年的曲折路程。

  • 标签: 称号 华侨 荣誉 经历 革命 “文革”
  • 简介:毛泽东到过广州多少次?对这个问题,广州党史研究界已有了说法,毛泽东一生中11次来过广州,具体是:解放以前来过3次,解放后来过8次。这就是广州党史界关于毛泽东来过广州11次的说法。

  • 标签: 毛泽东 广州市 中国 党史研究
  • 简介:近日,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广州市将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锦纶会馆为馆舍成立“广州丝织行会博物馆”。锦纶会馆建于1723年,坐落在广州西关,占地692平方米,是当时广州丝织行会的议事之所,也是广州唯一留存下来的近代行业会馆。该会馆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重要史迹,

  • 标签: 广州丝织行会博物馆 锦纶会馆 近代 纺织工业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了民国时期广州消防机构的构成、内部关系、运作规范、功能表现等方面,认为民国时期广州的消防体制是一种混合型体制,在民国时期,广州的消防事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远远不能适应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需要。

  • 标签: 民国 广州 消防
  • 简介:1923年7月31日上午10时许,广州惠爱西路大圣药房内突然传出轰然巨响,然后看到火光四射,燃烧各种东西。爆炸声起后,有人说,有几个匪徒闯进药房想进行抢掠,被药房里的人发觉,大声疾呼,匪徒匆匆遁逃,跑到门口的时候,竟转身投掷了一颗像是炸弹的东西,所以才会传出震天巨响。

  • 标签: 大爆炸 药房 广州
  • 简介:作为广州老字号之一的风行牛奶,是老广州记忆中最熟悉、最亲切的牛奶。如今大大小小的乳企竞相绽放,但老字号创业时的传奇、成功时的辉煌与经久不衰的魅力依旧成为人们内心中特殊的情愫。

  • 标签: 牛奶 广州 老字号
  • 简介:“传统村落”是连片建造的建筑群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地域特点,但由于新型城市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传统村落的连片保护迫在眉睫。为使这类具有不可再生性的文化遗产不因旧城改造而灭失,本文通过对广州聚龙村的选址考察、村落布局和单体建筑布局、空间理念、砌体内涵、构件元素等建筑文化展开探讨,以为今后传统村落的保护、管理、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更好地对连片建造的古建筑群组进行原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

  • 标签: 聚龙村 建筑 文化元素 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
  • 简介:广州史志丛书——《广州百年灾难史话》近日出版。本书系统地记述了广州地区100多年来洪灾、台风、干旱、饥荒、瘟疫、海难、空难、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企业生产事故、毒性灾害、公共场所事故、社会惨案、政治运动等自然与人为灾害,包括灾前的背景、灾中的抗灾、减灾和救灾.还扼要介绍了安全减灾的基本常识和广州地区自然灾害成因,提出了安全减灾的基本思路。全书分天灾篇和人祸篇,共30万字。

  • 标签: 广州地区 出版 史话 灾难 道路交通事故 安全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