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正月初六,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幡幢高悬、彩旗飘杨。称为“世界之最”的“弥凡弘珠”开光典礼在云南省红河哈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举行.倡办者为弥勒县锦屏山弥勒寺。该寺的露天弥勒大佛是国内一大景观。出席弥勒佛珠开光典礼的.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佛教协会会长刀树仁,89岁高龄的高僧明道.昆明圆通寺的方丈淳法师.晋宁县盘龙寺的方丈能寿等。来自国内外各地,印度和东南亚的僧俗佛众上万人参加了庆典活动。

  • 标签: 弥勒县 云南省 中国佛教协会 “世界之最” 2005年 庆典活动
  • 简介:作为北宋时代的洛党领袖,程颐倾其毕生心血所努力追求的就是一种含弘、宽容、合理的社会存在,企图依据易学原理,找到一条由内圣而开出外王的统一之道,达到内圣与外王的贯通,表现出作为儒者“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的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本文从三个方面一窥程颐丰富的政治思想:和同时代的王安石一样,程颐主张改革北宋弊政,提出“革天下之弊,新天下之治”的主张。但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二人有很大分歧;在肯定集权君主的前提下,程颐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君臣之间要推诚相待,任用“刚明之臣”格君心之非”;举贤、任贤的前提是养贤,刑罚和教化为养贤提供条件,刑罚齐其众,教化善其俗。程颐更重视教化的作用,因为通过教化可以达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 标签: 程颐 易学 忧患 变革 教化
  • 简介:《周易程传》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颐在对传统易学扬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义理对《周易》进行的注释和解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如对于“节”卦,他认为体现出了“尚中”的哲学思想、“节以制度”的政治思想、“养正于蒙”的教育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

  • 标签: 节卦 节贵适中 程颐 周易程氏传
  • 简介:“雍廪”并非人名,而是地名“雍林”的音近通假。《左传》《管子》等文献的“雍廪杀无知”,其实是《史记·齐太公世家》“雍林人袭杀无知”的简略表述。“雍廪杀无知”于《国语》等文献中又作“渠丘实杀无知”,“雍廪”与“渠丘”是大地名与小地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于《春秋》中又作“齐人杀无知”,称国名是由《春秋》地名书写义例所致。

  • 标签: 雍廪 无知 雍林 渠丘 地名
  • 简介: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的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的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的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持。

  • 标签: 陈介祺 齐故城 铸镜
  • 简介:蔡元定主张"河十洛九"、"河先洛后",与刘牧的"河九洛十"、"河洛同出"说相反。蔡元定强调河图与洛书的区分,与朱熹的"虚中为易、实中为范"说企图融合河图、洛书也不同。其目的是加强十数图与《周易》八卦的关联,九数图与《洪范》九畴的关联,进而将《洪范》纳入易学系统。其子蔡沈的《洪范皇极》以《周易》为象学,对应河图,以《洪范》为数学,对应洛书,正是这一目的的体现。这一区分是对刘牧河图、洛书说的发展,蔡父子由此构建了其范数之学。

  • 标签: 蔡元定 蔡沈 河图 洛书 洪范 范数之学
  • 简介:由黄怀信先生主著、其数位学生参与的《汉晋孔家学与“伪书”公案》一书,是一部以汉晋时期的孔家学为切入点,对相关“伪书”问题进行反思、辨证的新著。该书是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列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并于2011年4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汉晋时期 伪书 家学 孔氏 公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简介:顾炎武《易音》包含有六条易音研究条例,其中核心条例是“承其义则亦承其音”。这一关系原则中,“义”在“音”先,“义”是决定上下爻辞之间韵读关系成立的第一条件,在此基础上,音同或音近才能成为上下爻辞之间韵读关系成立的依据。通过对《易音》中的实例分析,发现此条例不仅贯穿其他条例,而且贯通顾整个易音研究。从清代易音研究的整体情况来看,可以说顾炎武易音研究条例成为易音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且具有丰富的易学内涵,对现代易学研究有着很好的方法论启示。

  • 标签: 顾炎武 易经 音韵
  • 简介:以往康有为研究大多将1897年前后的《春秋董学》、《孔子改制考》与1900—1903年间的《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1901)、《中庸注》(1901)、《孟子微》(1902)、《大学注》(1902)、《论语注》(1902)、《礼运注》(1901—1902)诸书混杂而论。笔者认为康有为的前后两次大规模释经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思想调整,而且这一调整是其一生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枢纽所在。这一调整最为直接的动因,

  • 标签: 康有为 春秋 调整 经学思想 微言 大义
  • 简介:敦煌石窟中留存下来的文殊信仰资料极其丰富,这些资料包括文殊类经典、文学作品及绘画、彩塑等多种类型,时间多集中于晚唐五代宋初,即曹归义军时期。通过对曹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五台山文殊信仰盛行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认为镇国与消复是这一时期该地区文殊信仰的基本内容。

  • 标签: 曹氏归义军 敦煌 五台山 文殊信仰
  • 简介:12月15日,卿学术基金会在我校文科楼会议室举行了第三届颁奖典礼。基金会董事长、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卿希泰教授,基金会董事、副校长杨继瑞教授,基金会秘书长赖宗贤博士出席了颁奖典礼并发表了讲话。卿希泰教授回顾了基金会的运作情况,他说,以弘扬祖国传统文...

  • 标签: 硕士研究生 基金会 学术刊物 宗教学 心理健康 研究生培养
  • 简介:宋代士人积极致力于作仪化民,现存私修士庶仪典含通礼、专礼与杂礼,在体例和内容方面反映了两宋之别。北宋私修士庶仪典,除祭祀专礼之外,还包括仪文较少且偏重于伦理道德训教的家礼、家范、乡约,以及如《司马书仪》的“偏向经注的仪注体”;南宋私修士庶仪典,除道德训教类与北宋礼书辑本,晚期更是出现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家礼》,具有鲜明的实用性。藉由对《司马书仪》和《家礼》之“丧仪”的比较分析,可以管窥两宋“仪注体”与“经注体”由合至分的过程。不同于汉唐以降知“仪”而不知“礼”,仪注之学渐盛而《仪礼》经学渐衰的情况,南宋时期“仪注体”与“经注体”的分离,恰好是实践礼仪与《仪礼》经学分别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体现。

  • 标签: 两宋《司马氏书仪》《家礼》 丧仪
  • 简介: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音色简洁、清晰、深沉、庄重,非常独特。从埙曲《楚歌》的源起与文化意蕴、音乐音响基本组织形式等方面对于埙曲《楚歌》进行审美特征分析,并以黄河泥埙九孔埙吹奏实践用为案例来验证。可见,只有深入研究埙教学之方法,探究埙乐谱之韵涵,借鉴中国与西方之音乐元素,挖掘传统与现代之创作手法,才能不断赋予黄河泥埙新的艺术生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黄河泥埙艺术,将其发扬光大。

  • 标签: 埙曲 《楚歌》 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