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4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65/7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43%(57/7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18例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9)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n=5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干预,经过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情况,同时对患者的感染率、压疮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3.3%、压疮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和18.6%,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临床中实施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感染和压疮发生率,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神经外科手术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茵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为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规范、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限制探视人员等。结果本组病人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茵在神经外科病房的传播,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结论措施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护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接收的40例神经外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的措施。结果38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转院,1例放弃治疗;危险因素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的缺乏和技术不到位等。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制度不完善和医护人员自身水平和素质等问题,我们要针对该类问题加强管理,同时将医护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进行提高,使得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使危险因素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防治。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外科患者往往存在病情危重、合并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加之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等,因此对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近1年来神经外科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情况进行小结,初步探讨该类病人的护理规范。

  • 标签: 神经外科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方法我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重症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躁动表现,将6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丙泊酚+安定静脉输入治疗,配合应用床档、约束带等控制躁动。观察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微量泵静脉输入治疗,配合应用床档、约束带等控制躁动。对比两组患者躁动控制效果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4.8±0.3)分,对照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2.5±0.2)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为26.67%(8/3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躁动原因众多,在应用咪达唑仑微量泵静脉输入治疗,配合应用床档、约束带等护理方案的综合干预下,患者镇静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对控制躁动有积极价值,值得临床重视并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 躁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在护理中所出现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所接诊神经外科患者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对其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在经过临床治疗以及护理之后,患者满意出院,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加强对患者护理的责任心,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做好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最为有效的措施,在减少护理风险的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快速痊愈。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认真沟通,取得配合,选择血管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穿刺进针,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1)左右转动针芯。(2)嘱握拳(清醒患者),持单翼,绷紧皮肤,在消毒范围的1/2-1/3处以15-30度角直刺静脉,(3)进针速度慢,(4)见回血后降低到5-10度角再进针0.2CM,(5)先将针芯后撤0.2~0.3CM,(6)送管右手持针座及白色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7)松止血带、松拳、松调节器,看输液通畅。(8)固定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敷贴要将白色隔离塞完全覆盖。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导管尖,且与血管平行,注明置管时间。输液过程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输液结束后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并做好告知义务。结果本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在97.3%(109/112)未发生因护理不当、管路滑脱、液体渗漏及静脉炎及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操作方法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中实施微创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患者采取显微镜下常规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21例患者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0.41±0.11)h,显著短于对照组(3.25±0.69)h,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与对照组28.57%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微创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助于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值得临床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探究。

  • 标签: 微创手术 神经外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便秘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神经外科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科学的防范便秘以及合理健康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俩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俩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引发便秘的因素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饮食的不合理,排便的环境体位不当等。实施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便秘和腹胀的症状,从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感得到提升。

  • 标签: 神经外科 便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实现优质的护理服务任重而道远。它不仅使患者生理上感受到照顾,还能让患者心理上感受医护人员的关怀、关爱、体贴,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科学理念。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外科 以人为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6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微创组30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为基础的微创血肿清除术使用CT引导立体定向进行穿刺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的手术时间(3.03±1.25)h要远高于微创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0.3±0.12)h。此外对照组死亡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大,微创组死亡率低,并发症发生率小,恢复良好率要远高于对照组。结论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为基础的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手术 神经外科 颅内血肿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细节化管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482例,据入院顺序,结合患者及其家属意愿,随机对照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入选241例,分别给予细节化管理干预、常规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治疗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83%(2/241),低于对照组5.39%(13/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干预提升了神经外科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质量 细节化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外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2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5例,给予神经外科治疗,6个月后,利用GOS评估法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个月后,35例患者中,死亡7例,恢复良好19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采用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时,治疗效果良好,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大面积脑梗死 神经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均分为每组80例患者的两组,第一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治疗,为对照组,第二组患者采用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方法,为观察组。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采用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方法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采用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标签: 高压氧 神经外科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护理,以降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依赖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设计标准的护理流程规范,对患者采取标准护理流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标准护理流程护理后治愈8例(61.54%),显效3例(23.08%),有效2例(15.38%),其中有6例患者经过牵舌法师呃逆得到有效的控制,有2例患者经过中医药治疗使呃逆得到有效控制,有5例患者通过肌内注射盐酸哌甲酯使呃逆得到有效控制,盐酸哌甲酯的使用量较我科以往均使用此类药物减少了55%,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因顽固性呃逆而引起的并发症及耐药性或药物依赖。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顽固性呃逆采取标准的护理流程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精神药物的使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后 顽固性呃逆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