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对胼胝体区、矢状窦旁及镰旁、嗅沟、向两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以非跨中线骨瓣行手术切除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顺利全切肿瘤,预防和有效控制矢状窦的出血、我们应用跨中线骨瓣切除上述肿瘤,回顾并总结该术式的优点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以来我科收治的11例幕上肿瘤,均以跨中线骨瓣手术切除。对嗅沟和胼胝体区肿瘤、向两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取冠状切口,作跨中线骨瓣或以肿瘤主侧为主的跨中线骨瓣。对中、后矢状窦旁和镰旁肿瘤取蒂位于肿瘤、过中线的马蹄形皮瓣,以肿瘤为主的跨中线骨瓣结果:本组病人均有良好的术野显露,均获肿瘤全切,无术中大出血发生,止血效果良好。11例中临床治愈8例,好转3例。结论:对矢状窦旁、胼胝体区、大脑镰旁、嗅沟、向两侧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采用跨中线骨瓣,有利于术野的显露,能够达到肿瘤全切除,对术中止血、防止大出血都是十分有利的,

  • 标签: 跨中线骨瓣 颅内肿瘤 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独立门诊中心应用微创镜辅助技术行腰椎减压、椎间盘摘除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43例在我门诊中心行微创镜腰椎手术并当日出院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统一问卷行电话随访,随访结果送至华盛顿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75h,出血量均〈50ml,其中34例〈5ml。29例为单节段,14例为双节段。平均疼痛评分从术前7.27降至术后4.3,6例降至2以下,3例术后6个月降至0。39例(90%)6个月内重返工作,33例(76%)减少了阿片类药物服用,30例(70%)“满意”或“非常满意”。88%的患者愿意再次接受这种手术,而86%的患者愿意推荐给他人。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在独立门诊中心应用微创全镜辅助技术行腰椎后路手术安全、有效。患者可以当日出院。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
  • 简介:背景与目的:儿童胶质瘤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文探讨儿童颅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颅胶质瘤的108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幕上44例(40.7%),幕下64例(59.3%),其中幕上近中线处30例,幕下近中线处49例;全切79例(73.1%),次全切22例(20.4%),部分切除或活检7例(6.5%);病理结果为低级别胶质瘤93例(86.1%),高级别胶质瘤15例(13.9%);其中星形细胞瘤100例(92.6%)。99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86例随访至今无复发,术后生存率87.8%。结论:儿童胶质瘤临床上有其特异性,肿瘤好发于幕下和近中线处,病理类型多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治疗应以全切肿瘤为主,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儿童 胶质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应用经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4-78岁,平均(61.3±11.9)岁;手术方式:椎板间入路45例,经椎间孔入路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各时间点评估,随访6-14个月,平均(10.2±2.2)个月;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83.5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5ml。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别为(6.42±0.94)分、(3.76±0.53)分、(3.28±0.51)分、(2.88±0.62)分、(2.45±0.38)分、(2.21±0.39)分,腿痛VAS评分别为(6.23±0.87)分、(3.52±0.48)分、(3.27±0.61)分、(2.72±0.49)分、(2.43±0.31)分、(2.35±0.30)分,ODI评分分别为(70.48±7.61)分、(38.84±3.49)分、(35.67±2.33)分、(32.19±2.09)分、(31.34±2.31)分、(30.83±1.90)分,3项指标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价:优49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术中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感觉异常3例,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经皮镜可以实现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但须根据狭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并对手术设备及技巧要求较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管狭窄
  • 简介:目的提高对膀胱翻性乳头瘤(IPB)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IPB的临床资料,29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病人术后生存良好,30例获得随访3mo~2a,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 标签: 膀胱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tastaticepiduralspinalcordcompression,MESCC)后路减压固定术的生存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解放军307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压固定术的胸椎MESCC患者72例。收集每例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cooperativeoncologygroup,ECOG)评分、Tokuhashi评分(包括原发肿瘤特点、术前卡氏评分、内脏转移、脊柱外骨转移、脊柱转移瘤数目和Frankel分级)、确诊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的间隔期、运动障碍出现的时间、受累椎体分布、连续性、病理性骨折、术后行走状态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数据。运用单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各暴露因素组的生存状况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胸椎MESCC后路减压固定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72例中62例死亡,10例仍存活,中位生存期7.45(0.3~91.9)个月。5例(7%)术后1个月内死亡,47例(65%)术后1年死亡,55例(76%)术后2年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ECOG评分〈2分、Tokuhashi评分〉8分、确诊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的间隔期〈24个月、术后可行走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MESCC患者生存期均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okuhashi评分、年龄、和术后行走能力是影响MESCC减压固定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okuhashi评分能很好地反映MESCC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同时年龄、术后行走能力也是影响胸椎转移瘤MESCC后路减压固定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骨肿瘤 胸椎 脊髓压迫症 减压术 外科 预后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血管外膜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发病率低,临床诊治困难,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颅H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6例颅HP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5例行放射治疗,1例拒绝放疗。术后随访1~10个月,尚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颅HPC生长活跃,血供丰富,尤其是位于大脑镰及矢状窦旁时,因此要明确诊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应尽量全切,切除范围要广泛.放射治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 手术 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h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我院从1996年1月起采用纤支镜插管行支气管腔高剂量率后装配合外照射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初步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25岁~65岁、中位年龄53岁;均为中央型肺癌,经组织学证实鳞癌29例,腺癌1例;患者均有呼吸困难;19例有肺不张,15例有阻塞性肺炎;肿瘤位于主支气管6例,段支气管24例;初治者16例(Ⅲ_A期8例,Ⅲ_B期7例,Ⅳ期1例),术后复发者8例,放疗后复发6例;均已失去手术时机,但无纤支镜检查禁忌证.

  • 标签: 腔内照射 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资料 并发症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治疗的27例腰椎布氏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77岁,平均55岁。病程3~18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以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评估该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复发病例,术前及术后3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8.6±0.4)分、(3.4±0.7)分、(2.1±0.2)分、(1.7±0.4)分,JOA评分分别为(7.4±0.4)分、(11.2±0.6)分、(14.4±0.2)分、(15.2±0.4)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可有效清除病灶、改善脊柱功能,达到满意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 布氏杆菌 病灶清除 脊柱融合术
  • 简介:原发性黑色素瘤罕见,其预后极差,罕见有长期存活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经综合治疗获得长期存活的桥小脑角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性.起病初始年龄47岁,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磁共振显示有侧桥小脑角肿瘤。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处病灶色黑,次全切除肿瘤。病理报告为恶性黑色素瘤。颅外未见原发病灶。术后行四个疗程化疗。3个月后MRI示肿瘤复发,行第二次手术并全切肿瘤。术后予肿瘤疫苗、干扰素、白介素和榄香烯等辅助性治疗。进行了5年的影像学追踪,KPS100分,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 标签: 脑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桥脑小脑角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胃癌P53基因表达情况,协助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不同类型胃癌进行对比检查。结果:胃肝样腺癌P5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胃癌。结论:检查胃癌,尤其是胃肝样腺癌P53基因表达,给临床的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提供了重要指标。

  • 标签: 胃癌细胞 不同类型 胃肝样腺癌 P53基因表达 肿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MasonⅡ型和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桡骨头患者,其中31例患者采用微型螺钉(23例)和钢板(8例)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同时进行疗效评估和分析。结果31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3.1个月。按照Meraizea等的肘关节功能后期标准评定:良好19例,较好8例,一般4例,不良0例,良好及较好比例为87.1%。结论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固定治疗桡骨头MasonⅡ、Ⅲ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 简介:骨骼系统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骨肉瘤是原发恶性骨肿瘤之一。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均具有较强的骨转移倾向。通过向动物骨髓腔接种肿瘤细胞建立的肿瘤模型,具有成瘤周期短、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功率高等优点,为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对胫骨注射肿瘤细胞法构建骨肿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肿瘤 胫骨内注射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评价椎体入路经皮镜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cervicaldiscectomy,PECD)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4.5±12.4)岁。突出节段:C(3-4)节段1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4例,C(6-7)节段1例。行椎体入路PECD,于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进行椎体穿刺,置镜鞘于椎体内,镜下磨钻建立骨性通道,经皮镜直视下去除突出的髓核,减压脊髓或神经根。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髓核组织摘除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颈部和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术后随访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颈椎CT以及MRI检查。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81.5±23.4)min,髓核组织摘除量0.3-0.8g,平均(0.5±0.2)g。1例术后发生了四肢的力减退,2例出现了钻孔椎体的塌陷。术前VAS评分为(75±10)分,术后1天(32±4)分,术后1周(22±3)分,术后1个月(19±2)分,术后3个月(16±2)分,术后6个月(8±2)分。术后1天时VAS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与手术后1天比较进一步下降,6个月随访时,9例椎体骨隧道愈合。结论椎体入路PECD是可行和安全的。作为PECD一个补充的手术入路,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移位 颈椎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目的总结胫骨高位截骨植骨固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膝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4例膝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处理关节病变。取自体股薄、半腱肌腱,经编织处理后以ACL瞄准器于胫骨结节旁内侧皮质f位于截骨线下方,距截骨线不小于1cm)钻骨道,常规方法重建ACL,股骨端以钮扣钛板固定,胫骨端以可吸收钉固定。同时于胫骨结节上缘截骨,指向近端胫腓关节上部,矢状面平行于关节面的后倾,外侧骨皮质不完全截断,行胫骨高位截骨,填充同种异体骨后以胫骨近端锁定解剖型钛板固定,矫正膝翻。结果术后经6~28个月的随访,患者截骨端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满意,无关节不稳症状。HSS评分:术前(50.25±4.82)分,术后(80.12±3.41)分;Lysholm评分:术前(47.07±5.25)分,术后(78.08±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植骨固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有效治疗膝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韧带 关节 膝内翻 关节镜 膝关节
  • 简介:1病例资料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简称恶纤组;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是一种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深部组织,以四肢(尤以下肢)和腹膜后[1]常见,原发于颅者极为罕见。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颅内肿瘤 原发性
  • 简介: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是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参与pre-mRNA的可变剪接和转录调控、端粒维持及细胞增殖、迁移过程,在很多肿瘤中呈高表达的状态。本文就hnRNPA2/B1在肿瘤中的作用与机制及其所涉及的其他功能作一综述。

  • 标签: HNRNPA2/B1 肿瘤 可变剪接
  • 简介:目的探讨镜联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拟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实行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对照组则采用多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及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而且观察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镜联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有效安全。

  • 标签: 内镜 单孔腹腔镜技术 胃肠道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酒精以及酒精与二硝基氯苯、卡介苗、雄黄的不同组合液对B16移植性黑色素瘤小鼠瘤注射的疗效。方法由B16细胞接种产生的移植性黑色素瘤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5组,每组6只,每鼠分别以0.1mL的纯酒精(纯酒组),酒精与卡介苗混悬液(卡酒组,卡介苗15μg),酒精与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D酒组,DNCB1mg),酒精与雄黄混悬液(雄酒组,雄黄1mg),以及磷酸钠(PBS)缓冲液(对照组)局部瘤注射,每周注射2次。每10d观察各组肿瘤大小,并于d30杀鼠剥离肿瘤称重。结果D酒组6鼠中有1鼠,于第3次注射后20h死亡。接种30d后,纯酒组、卡酒组、D酒组、雄酒组及对照组的瘤重分别为(2.19±1.69)、(1.76±1.32)、(0.13±0.10)、(2.61±1.45)以及(3.97±1.01)g,D酒组与其它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很低剂量(1mg)的半抗原DNCB与纯酒精的溶液瘤注射治疗移植性黑色素瘤小鼠,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对PBS及纯酒精的相对抑瘤率分别高达96.73%及94.06%,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 标签: 酒精 二硝基氯苯 卡介苗 雄黄 肿瘤 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