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营养(?TPN)?应用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9月择期行胃肠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二组EN组(?33例)?和TPN组(?33例)?,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血红蛋白及体重、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二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结果EN组TFN?及PA?明显高于TPN组(P<?0.05)?,?EN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时间及费用亦明显降低(P<?0.01)?。TPN组术后7天?CRP显著高于EN组(P<?0.05)?。结论胃肠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的全肠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的作用,同时降低患者的费用,值得学习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对普外科无法经口进食患者的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作此研究,以求做到改善患者营养指标,以达到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其住院时间的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56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针对临床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展开,将两组研究期间记录的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包括患者营养指标(白蛋白及总蛋白)、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且借助于统计学工具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及总蛋白的营养指标明显改善,与此同时,生活质量随之提升,住院时间亦相对缩短,组间对比相关数据,统计P值均>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且以观察组营养支持方案显优势。结论 对普外科无法经口进食患者采取完全胃肠营养支持方式是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其可通过静脉输入营养为患者提供维生素、水、微量元素、糖、脂肪等机体能量,维持其营养所需,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进而缩短其住院时长,且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影响,故建议普外科临床将完全胃肠营养支持方式予以科学利用并广泛实践。

  • 标签: 完全胃肠外营养 普外 营养指标 生活质量 住院时间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临床中完全胃肠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普外科76例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喂养方法,观察组行完全胃肠营养方法,观察两组营养指标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前营养指标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完全胃肠外营养 普外临床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中最适肠营养支持应用的方法、剂量与疗效。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式,以肠营养、肿瘤等关键词,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以parenteralnutrition、tumor、cancer等在Elsevier数据库中检索国外相关文献。结论以非蛋白热量15~20kcal·kg^-1·d^-1,含氮量0.1~0.2g·kg^-1·d^-1的低氦低热量的肠营养支持较传统的PN具有优势。添加适宜剂量的特殊营养素如谷氨酰胺、精氨酸、1,6-二磷酸果糖的肠营养在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肠外营养 胃肠肿瘤 低氨低热量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胃肠营养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伤口早日愈合,患者早日出院。方法:回顾和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后应用胃肠营养的45例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经过胃肠营养护理后,营养状况均良好,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胃肠营养的护理能改善普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普外,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普营养不良患者采用低热量胃肠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1年2于-2022年8月展开研究,将90例普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5)、参照组(n=45),参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低热量胃肠营养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营养指标、体质指数、疲劳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普外营养不良 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普营养不良患者采用低热量胃肠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1年2于-2022年8月展开研究,将90例普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5)、参照组(n=45),参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低热量胃肠营养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营养指标、体质指数、疲劳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普外营养不良 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静脉营养渗漏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方法。方法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联合局部减压。结果护理24h后观察组肿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减压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早产儿静脉营养渗漏问题。

  • 标签: 早产儿 营养液渗漏 护理 效果
  • 作者: 梁婷 马楠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省宿迁  223800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ICU患者进行静脉营养输注的过程中,PICC导管堵塞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即探讨影响堵塞的原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时间为2020年9月到2022年8月,上述时间内从我医院ICU收治的PICC置管静脉营养支持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试验对象,统计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情况,并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的举措。结果:在本文的研究中,完全堵塞情况占比37.50%,不完全堵塞情况占比62.50%。不过发生堵塞后,医务人员紧急进行回抽、冲管、针头更换等操作,堵塞情况全部消失,正常静脉输注。从堵塞原因来看,药物性导管堵塞占比最高,达到65.00%。结论:通过研究发现,ICU患者输注静脉营养时PICC导管堵塞发生情况是比较高的,影响的主要原因是静脉输液时药物残留引起管腔的沉积所造成的,因此要安排好输液药物的顺序,对导管进行安置,实施冲洗,做好预防工作。

  • 标签: ICU 静脉营养支持 PICC 导管堵塞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输注静脉营养引起头皮渗漏的处理方法及效果,为后续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16日科室出现的一例输注静脉营养引起头皮渗漏新生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其提供处理,包含请静脉治疗小组会诊、一般处理、无菌空针抽吸泡处理、酚妥拉明封闭处理、水胶体敷料外用处理、外用药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处理、硫酸镁湿热敷处理,必要时请伤口治疗师协助处理等,观察患儿损伤局部周围肿胀、皮下皮肤淤青恢复情况。结果:处理后第2d,患儿头皮渗漏穿刺点周围红肿明显减轻,处理后第5d,患儿头皮渗漏穿刺点周围红肿消退,水泡处皮肤破损明显减轻,处理后第7d,患儿头皮皮下水泡已吸收,创面愈合。结论:请静脉治疗小组会诊、一般处理、无菌空针抽吸泡处理、酚妥拉明封闭处理、水胶体敷料外用处理、外用药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处理、硫酸镁湿热敷处理等综合处理方案在新生儿输注静脉营养引起头皮渗漏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输注静脉营养液 头皮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配置中心全静脉营养(TPN)的处方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以提升临床使用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医院静脉配置中心的500张TPN处方,患者50名;再取2021年6-12月静脉配置中心的500张TPN处方,患者50名。统计分析上半年TPN处方的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并在下半年开始在静脉配置中心施行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对比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不合理处方比例。结果:上半年500张TPN处方中共有42张不合理处方,占比是8.40%;下半年500张TPN处方中共有16张不合理处方,占比是3.20%;两组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对比,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全静脉营养液 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管理方式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全静脉营养的处方合理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至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580张全静脉营养处方单,58例患者;再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610张全静脉营养处方单,60例患者。统计2021年度的不合理全静脉营养处方单数量,并在2022年开始实行针对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对比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全静脉营养处方单的合理情况。结果:2021年度不合理的TPN处方共50张,占据总数580张的8.62%;2022年度不合理的TPN处方共18张,占据总数610张的2.92%,两个年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对全静脉营养处方进行合理设置,从而保证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全静脉营养液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盆栽试验筛选适合樱桃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营养配方。【方法】本试验以‘盆景番茄’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将椰糠︰蛭石︰珍珠岩=1︰1︰1配成栽培基质,植株生长过程中浇灌 6 种不同配方的营养。【结果】结果表明,浇灌 1. 3个浓度单位的荷兰配方营养植株株高最高为 31. 5 cm、茎粗最粗为 11. 42 mm、可溶性糖、V C含量最高,分别为 0. 37 % 、5. 93 mg /100 g 。施用 2 个浓度单位的山崎配方营养其植株叶绿素相对含量最低为 58. 8、植株第一节间长度最长为 2. 57 cm。【结论】因此建议1.3个浓度单位荷兰番茄专用配方(处理D)对番茄生长最有利,能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

  • 标签: 樱桃番茄 盆栽 不同营养液配方 生长发育 品质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方法观察组采取加温持续小量匀速泵入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分次小量鼻饲,比较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持续泵入营养可降低鼻饲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 标签: 加温泵入 肠内营养液 腹泻
  • 简介:主持人崔志刚:尊敬的各位来宾领导、中国律师的精英、中国法制建设进程当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队伍,你们好!非常荣幸主持这样的激情论辩,对于律师的收入怎样来体现,律师的收入到底是怎样的水平?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律师的收入到底提成制是“营养”还是“海洛因”呢?我想这两个概念,从字面上的理解,“营养”肯定是对身体有营养的东西,有助于肌体良好的发展,有助于律师队伍良好的发展。

  • 标签: 律师队伍 营养液 海洛因 提成制 业务发展 分配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新生儿输液外渗致皮肤坏死的护理方法。方法第一时间使用封闭,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直接用于伤患处,50%的硫酸镁和喜疗妥交替外敷外渗处。结果经过6~9天观察及护理,局部外渗处肤色转红润,皮肤粘膜完好,无瘢痕。

  • 标签: 静脉输注 营养液 外渗 联合外敷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ICU病房共收治7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行肠营养支持治疗的7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7d后,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淋巴细胞计数(TLC)均有下降;但在14d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回升改善情况,而对照组仍然呈下降趋势,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治疗组在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其营养不良状况,同时减少其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肠内营养液 肠外营养液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剂型,通过静脉给药可以快速纠正病人体内的生理平衡,药物治疗,补充营养物质,药物利用度高。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内有研究发现输液中加入1、2种药物时污染率为12.7%,16。7%,加入3种药物时污染急剧上升到44.3%。营养支持治疗是多数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治疗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实施TPN营养支持治疗时,大多采用深静脉置管访视输注营养营养是非最终灭菌制品,故临床使用中对营养的配置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必须保证无菌并要确保营养的配方安全合理。但在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营养的配置环节上质量控制还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很多医院仍然沿袭传统的配置方式(在病区配置),其弊端很多。建立静脉营养配置室,在药学监督下进行营养配置质量控制管理机制,实行医-药-护-一体化的服务流程。目的加强使用环节中药品质量控制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体系连续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方法建立符合要求的营养配置室,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严格按配置流程配置营养。结论配置过程中的营养肉眼观察无混浊,无沉淀,无变色无水油分离现象。所用营养病人无论输注营养引起的发热,胸痛,恶心等不良反应营养配方安全,合理,剂量准确。配置室内空气培养细菌数在正常范围。营养配置室的建立保证了营养的配置质量和用药安全;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护士职业防护;严格用药配伍;提高了医疗质量和药疗水平。

  • 标签: 建立营养液配置室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恢复期脑卒中伴有意识和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的有效性。方法80例合并吞咽困难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肠内营养鼻饲(40例)和对照组采用自制流质饮食营养支持方法(40例)。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和营养支持治疗21天后,分别进行营养指标的比较,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21天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好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恢复期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全力)支持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吞咽障碍 肠道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