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性的命运"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基本视域,但他对现代性问题并非从单一维度去理解。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的马克思,曾经是启蒙理性的信奉者;对于资本主义带来的普遍异化,表现出了罕见的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为克服现实的矛盾和悖谬,又重新设计通向未来理想社会的道路。生活于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马克思,其现代性的多元视域是紧紧围绕"资本的逻辑"而展开的。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多元 融合
  • 简介:马克思以商品为出发点,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全面叙述了这个时代抽象统治的社会现实,进而揭示了人的存在的秘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在资本的运动中获得理解和叙述。在这样的理解中,马克思旨在开辟一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直到今天,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依然显现出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资本
  • 简介:李达的《现代社会学》一书,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所作的最系统、最准确、最深入的阐释。在书中,李达首先综合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各种阐释,指出了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提供了研究和解释唯物史观的广阔视野;进而唯物而辩证地理解和阐发唯物史观,既坚持历史的唯物论,又注重历史的辩证法,对阶级意识、社会思想等意识形态问题作了深入论析;最后落脚于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和革命实践的思考,把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这一重大问题在唯物史观中鲜明凸显出来。《现代社会学》不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有着宝贵的启示。

  • 标签: 李达 《现代社会学》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简介:在《矛盾论》中,毛泽东阐述了矛盾“普遍性”的两层含义,第一是矛盾的存在具有绝对性,第二是任何矛盾运动同其它矛盾运动形式相比都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即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第二层含义中,“普遍性”只是一个用来阐述矛盾“特殊性”的认识论的概念,这意味着毛泽东的矛盾论中蕴含着对建立在黑格尔哲学基础之上的欧洲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话语体系的批判。在处理矛盾的特殊性问题时,毛泽东又提出了矛盾的不平衡性理论,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在中国现代实践的过程中初步建构了中国独特、独立的现代性话语体系。毛泽东的现代性话语体系中包含社会主义、第三世界和民族因素三个方面的内容。

  • 标签: 毛泽东 矛盾特殊性 现代性 话语体系
  • 简介:<正>政体问题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正如哈贝马斯所言:"自17世纪以来,现代性的道德-实践的自我理解总体上是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政体展开的。这一自我理解展现为普遍主义的道德意识和宪法国家的自由设计。"民主作为现代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是现代国家的普遍诉求。从本质上说,后形而上学时代,除了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政治制度都无法使自己的统治合法现代政治哲学有两大政治合法性话语体

  • 标签: 哈贝马斯 现代性 激进民主 批判理论 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各种现代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对物的过分依赖导致了道德的滑坡。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针对现代性问题展开了哲学与经济学两方面的批判,继承并超越了以往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辩证性,这使其在当今世界仍然葆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哲学批判 经济学批判
  • 简介:现代国家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共同用以表征资产阶级革命创造的政治形式的最基本概念,他们共同肯认现代国家是对封建专制国家的超越。对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二元架构现象,黑格尔认为政治国家代表着社会普遍利益能够实现对市民社会特殊利益的整合,马克思则认为政治国家的实质仅仅是资产阶级特殊利益以普遍利益的方式在政治上的确认。黑格尔肯定官僚政治,马克思则予以批判。黑格尔推崇君主立宪制,马克思认为它只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并且后者也将被人民自治制度所超越。

  • 标签: 黑格尔 现代国家观 马克思 批判
  • 简介:欲望作为德勒兹哲学中的关键词,贯穿了他所有的著作。无论是在其思辨的哲学理论中,还是在文艺理论中,抑或是在其社会批判理论中,关于欲望的思考无处不在。本文借助德勒兹所描绘的莱布尼茨和福柯的思想肖像,尝试探讨欲望作为生产机器的运转原理,包括在作为个体性的欲望中,身体和灵魂的关系;在作为生产机器的欲望中,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作为主体性的欲望中,快感和欲望的关系,并最终在心灵不可测的深度之中,呈现以德勒兹为代表的当代法国左翼思想家所描绘的生命图景。

  • 标签: 欲望 褶皱 快感
  • 简介: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对绝对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双重扬弃和超越。它颠覆了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在哲学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确立了现代存在论的根基,超越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打破了形而上学的现成论,形成了动态生成的世界观;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人本主义思想,关注人的自由本质的全面实现。这场深刻的哲学革命也为现代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启发了现代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等方面进行学科建构的突破性的变革,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美学走向中西融会、古今传承的历史性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的唯物主义 现代美学革命
  • 简介:<正>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强调指出,当前应当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逐步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历史的教育是最有说服力的,它不仅应讲出历史的本然,而且应当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在这方面,由马玉卿、张万禄同志所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的《毛泽东革命的道路》一书,是我们进行中国现代史教育的好材料,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现代史 副主席 知识分子 政协 中国革命
  • 简介: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基于总体性概念的认识所构造的理论框架,分析和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及探索人类解放的潜能,其核心分别是资本结构与本能结构,讨论了理性与经济生活之问的关系,提出迥然不同的人类解放道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关于总体性概念的对话表明,重新确立人类解放理论在新世界秩序中的位置,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马尔库塞 总体性 人类解放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启蒙'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现实性'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重新认识和解释,开辟了一条异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独具特色的现代性批判道路。现代性的'启蒙机制'和其历史生成中的内在矛盾,透视了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突破现代性局限的理论尝试,并在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两者的比较视域中铺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理路,同时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批判 生成逻辑
  • 简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最高命题,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价值基点与建构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目标。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相互结合的突出成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导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因而也就是科学发展的现代性,必然是和谐发展的现代性。

  • 标签: 马克思 全面发展 现代性建构 核心目标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联,在两者之间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互文对话,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质疑,更有助于我们在当代语境中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以激活其阐释当代问题的理论活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复杂关联,关涉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命运及其未来走向,是当代文化思想界所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接合
  • 简介:<正>当一种理论的热潮已经被历史打到了边缘,它的命运就好像在学术史中成为一段知识的话语记载,而不复有思想对垒的风流。对比十余年前西马理论传入国内时众人争说的场面和而今的背向与远离,不禁使人疑惑,难道西马理论的价值与意义真的已被穷尽?一度震荡主

  • 标签: 资本主义精神 人道化 现代性危机 现代性进程 价值关怀 社会形式
  • 简介: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转型和时代创新,整体而言是在'正道'上前行,但亦现未能'守正'之端倪: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唯现代''去政治''泛娱乐''偏移植'等偏向问题。管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偏向的症候,洞察其危害,剖析其成因,探讨守正之策,对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发展,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偏向 守正
  • 简介:<正>批判维度是现代性话语的一个基本维度,指代现代性的批判话语。现代性的批判话语往往采取这样一种批判逻辑:分析时代状况,把握时代困境,寻找走出困境之路。哈贝马斯对当今社会病态的诊断与疗治,集中体现了这种现代性批判逻辑,构成了典型的现代性批判话语。本文欲求对此话语作一探讨。

  • 标签: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现代性批判 交往理性 批判话语 现代性话语